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于机器生产率的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许多深刻的阐述。以往的《资本论》研究对这一内容注意不够,今天把它挖掘出来,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汤在新 《经济学家》1991,(4):101-109
国外关于《资本论》第二稿写作阶段的传统划分,与手稿的实际写作进程不符,掩盖了手稿所反映的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复杂的制定过程,本文依据考证材料,重新确定了手搞的写作阶段,首次全面探索了手搞的思想进程,这种研究,展现出《资本论》第三卷理论和结构形成史上的一次性定性阶段,并有助于阅读和理解马克民的这部重要的遗稿。  相似文献   

3.
李炳炎教授继承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卓炯先生的理论,并加以弘扬而写成的新著《社本论》,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研究《资本论》著称的卓炯被尊称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先驱,他生产前的宿愿之一,就是深信《资本论》在社会主义时代能显示新的生命力,并为之而长期尽心竭力地致力于改写《资本论》。《社本论》的写作,是他人未竟事业。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第一卷具有它的独立性,可以独立存在。恩格斯曾经感觉到马克思打算在《资本论》后两卷论述的一些内容,可以根据第一卷的相关内容推导出来,进一步确立了《资本论》第一卷的独立性。但仅仅阅读《资本论》第一卷,难以理解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具有片面性的《资本论》第一卷也完成不了完全驳倒全部官方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任务。马克思生前没有出版《资本论》后两卷的主要原因是马克思没有足够的精力,而影响马克思精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上的贫困、疾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牵扯及反动政权的政治迫害。当然,马克思本人的精益求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资本论》本质上叙述的是剩余价值的整个生涯,这也是《资本论》全部三卷的整体性之所在,其中,《资本论》全部三卷分别对应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只有全部三卷合在一起才具有《资本论》所论述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完整性或整体性。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运行规律的典范著作,王亚南对《资本论》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并形成了大量文献,其中有许多议题是与广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内容以及方法直接相关的。无论是就基本理论的继承发展而言,还是从实践方面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价值来看,准确把握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都有重要的意义。正确理解王亚南对《资本论》中蕴含的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的研究对于当代学者构建和发展马克思广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关于生产关系的研究涉及多个层面,既表现为从交往关系角度研究生产关系,也表现为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研究生产关系,既表现为从总体规定性角度研究生产关系,也表现为以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研究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研究的这些层面,是对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程中关于生产关系的理解不断趋于丰富和发展的反映.生产关系研究的这些层面作为一个整体,在《资本论》中得到了完整而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是马克思留给世界的一部不朽巨著。本文介绍了《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简史,讨论了《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结构,并从《资本论》的历史地位和《资本论》的现代性两个方面阐释了《资本论》这部名著的不朽价值。本文是为纪念马克思195周年诞辰所作,并希望能够为《资本论》的初学者提供学习指南。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社会和谐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出版至今已有100多年。今天,当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时,对《资本论》继续深入探索,还可以看到其中蕴藏着的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揭示了人自身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资本论》和谐社会思想的基点;合理地调节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资本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要义;“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资本论》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最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 《王亚南文集》第二卷最近已由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文集》第二卷收录了王亚南教授研究《资本论》的学术论文26篇,文章大致写作于60年代前后。这些文章在研究《资本论》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当时我国学术界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不仅对推动我国《资本论》研究,而且对推动整个政治经济学研究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文集》第二卷对《资本论》的研究大致包含六个方面:《资本论》的时代背景和阶级历史任务;《资本论》结构与方法;对《资本论》第一、二、三卷内容的系统理解和对全三卷的综合理解;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对《资本论》的捍卫、阐扬、应用和发展;对《资本论》的学习、研究和应用;《资本论》与垄断资本主义,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及应用《资本论》体系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等问题。它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资本论》深刻的理解和运用《资本论》的立  相似文献   

10.
现在单纯谈论或研究《资本论》,可能许多人会认为这是“老掉牙”的问题,甚至以为是坚持传统的经济舆论观点,远远不合时代步拍。但是问题在于,你是否接触到了理论的本质和精髓,而真正理解了《资本论》的精华所在?否则,《资本论》就可能有许多值得研究的新问题,并且对今天许多现实经济问题有重要启示。何况,这些现实问题在理论本质上我们并未找到真正答案。——笔者  相似文献   

11.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有两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不能断章取义,随意曲解;二是要结合新的实际,对劳动价值论加以发展。其中,前一个方面的工作是前提,要做好这个前提工作,就应当了解和掌握《资本论》所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潘冬舟翻译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分册,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四篇的中文首译,底本应当是考茨基国民版。潘冬舟译本追求“使中文读者容易了解”的翻译目标,采用白话文文体,绝大多数专业术语和一些关键段落翻译准确,译文达意顺畅。虽然潘冬舟译本中也存在“生产资料”等个别专业术语的误译,个别词句的误译、漏译等现象,但并不影响译文的整体质量,也不影响潘冬舟及其译本在《资本论》中国翻译史、传播史和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2012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工程,柏林,共114卷,123本书)第二部分"《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第4卷第三册即将出版。这一册将包含马克思1863~1867年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即所谓《资本论》第三版)的最后一部分。对于编辑出版史以及以《资本论》为主体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而言,这都将是一件大事。顾名思义,这篇论文是为"《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课题而作,其主题就是马克思如何一步一步地从关注哲学、政治、国家和法律转向经济学,一步一步地从经济现象进入经济本质,从而走向《资本论》创作。因此,这篇论文实际上是对于《资本论》前史或萌芽时期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演变心路历程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历史典据注释》是我国第一部《资本论》历史典据注释,是《资本论》注释的经典之作。本书所指的“历史”主要是指经济学说批判史,但也包括《资本论》中一般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任务。“典据”所指的是典故和某些材料的出处和根据。该书共四辑,总计395条注释条目,是孟氧先生40余年呕心沥血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资本论》孕育着丰富的科学发展思想。《资本论》的发展观是对客观规律的提示和把握,《资本论》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资本论》的发展观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资本论》的发展观要求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资本论》的发展观要求实现社会生产的按比例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资本论》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课时量减少、师资力量薄弱等教学弱化的倾向,使《资本论》教学逐渐让位于西方经济学,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必须加强《资本论》教学改革:在总体把握《资本论》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注重以《资本论》的方法引导其各部分内容的讲授;必须加强经济学教研活动,处理好《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科研能力,联系热点问题讲授《资本论》,展现《资本论》的当代魅力。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结构和学习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习《资本论》不能都教条主义地学习,而是要运用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和分析现实问题。本文批驳了人们的《资本论》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并讨论了《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8.
庞巴维克曾断言《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已经"终结",凯恩斯甚至认为《资本论》毫无价值,但现代西方经济学者对《资本论》并非持同样观点,他们中的很多学者对《资本论》或其第二卷的学术地位及其影响给予了很高评价,还有人认为《资本论》对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多个研究领域或交叉学科产生重要影响,他们所编著的经济思想史著作都对《资本论》进行了介绍,有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文献还通过引证《资本论》的相关内容来说明问题,而且他们中不少人对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严谨的学术态度给予了很高评价。现代西方经济学者对《资本论》持有这样的态度,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相比西方经济学者的影响更加深远。马克思的影响之所以能够更加深远,则在于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在13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资本论》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因此,我们研究《资本论》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并处理好“坚持”与“发展”的关系,进而反映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资本论》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等三对辩证关系不难发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按照"商品—资本—生产关系"的逻辑进程依次展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进行研究的,由此呈现了同一研究对象的三重理论维度:《资本论》的直接研究对象是商品、商品生产及商品交换,核心研究对象是资本及其增殖运动,而最终研究对象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在《资本论》中,这三重理论维度是依次递进而又辩证统一的,在理论上具有统一性、客观性、系统性等特点。《资本论》研究对象的三重理论维度契合了《资本论》的内容体系,为理解《资本论》研究对象提供了新的学术视野,也为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