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价值来源不同,导致其表现的价格也有不同.流通股是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在市场上购得,所付出的成本远高于以净资产为基础计价的非流通股.非流通股在获得流通权后其价格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由于增加了市场容量,对流通股的价格又形成了向下的压力,因此非流通股股东应支付对价作为对流通股股东的补偿. 相似文献
3.
4.
财政部2005年年底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使上市公司股改相关会计处理方法得以明确,而且使得一直备受业界关注的股改是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非流通股股东支付股改对价是否影响其当期业绩等争议得到暂时的平息。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中所涉及到的支付现金、送股、缩股、扩股等对价支付行为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笔者结合《暂行规定》,谈谈对股权分置的会计处理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股权分置改革的会计问题,目的是当前在中国进行股改的过程中,为了使股票市场乃至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会计作为通用的商业语.言必须与市场形势相一致,根据股权分置改革的需要及时研究调整会计方法,以便适合并且促进股改的顺利完成.本文分别就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和上市公司这三个不同的会计处理问题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29日随着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股市开始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然而由于财政部还没有出台任何与这次改革相关的会计处理的规定,因此会计处理相关问题引起会计界各方人士激烈的争论。本文通过探讨股权分置改革中给付对价的会计处理,提出我们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是资本市场初期建立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制度设计越来越成为束缚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瓶颈。为了冲破这一瓶颈束缚,从2005年到2006年,力图解决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问题的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9.
季安泉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5,(12):54-56
股权流通对价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下很难找到合理的处理方法。目前对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股权流通对价的会计处理,应坚持股权流通对价、不让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受损并与股权流通对价会计核算相一致的原则,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增设“股权流通对价”明细科目,用来专门核算股权分置改革支付的股权流通对价的增减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配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12月25日财政部制定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印发。股权分置的直接目的在于使非流通股权得流通权,即与流通股一样的上市交易地位,从而改良资本市场。这不仅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影响,也必然涉及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经济利益。但通过对股权分置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分析,可以发现《规定》中会计处理也存在问题,主要是股权分置的代价没有及时确认为企业整体资产和权益的减少,使非流通股持有企业所有者不能取得有用的会计信息。《规定》的会计处理值得商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股东大会的权力事实上转移到了大股东手中,股东大会基本上体现了大股东的意志。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股份不能流通,其价值由每股净资产体现,大股东这种与中小流通股股东价值相背离的价值观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行为异化的根源。股权分置改革将使得大、小股东的财务冲突得到极大缓解,有利于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导致了上市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扭曲了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机理。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逐步形成共同的治理基础。从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优化的影响关系框架可以看出,指出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上市公司股东行为、董事会作用及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等内部治理因素和资本市场定价机制、控制权市场并购重组机制及监督约束机制等外部治理因素影响着上市公司整体治理的优化,从而使后股权分置时代促进上市公司治理优化。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虽然吸收了理论界和市场人士对相关方案设计的成果,并在可操作性上有新的突破,在矫正制度走偏的过程中又容忍和放大制度走偏以及在如何体现A股含权的方式方法上存在不足等。因此,完善试点必须在立足当前的同时从长远利益着眼,把启动新股全流通与完善对存量的分散决策试点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问题是我国股市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我国政府已开始启动试点工作。运用例证分析法分析试点方案对公司和流通股股东带来的影响和市场反映,同时也对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就非流通股流通进行博弈分析,通过两方面的分析,得到选择试点公司和试点方案的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15.
股权结构、会计操纵与投资者保护--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股权结构、会计操纵与投资者保护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2004年横截面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在投资者保护缺乏的条件下,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会计操纵的概率负相关,控股股东的身份则与会计操纵的概率相关关系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一股独大并非没有益处,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分置的解决必须建立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基础上,否则将不利于公司治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经历了理论争鸣、试错阶段和悲观、彷徨阶段,现处于乐观、全面推进阶段.必须充分认识股权分置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采取多种配套政策和措施以强化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全面推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职会计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会计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但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改革却明显滞后于会计环境的变化。高职会计教学应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注重专业内涵建设,走"产、教、研"结合的路子,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市场份额向顾客资产份额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份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地位和盈利能力,但这一概念并不能完整地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多数中国企业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过于片面和肤浅,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企业畸形发展,市场竞争恶性循环。客观地评价市场份额,逐步理解并接受一个新的、面向未来、顾客导向的指标—顾客资产份额。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不承认人力资本和资本产权所有者对企业是一种投资的概念,致使职工分享不到企业的剩余。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对人力资本化会计体系进行改革,增设“人力资产”科目,在“实收资本”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进行收入分配和工资制改革。会计核算改革就是在现行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人力资源的核算内容 相似文献
20.
资本结构与股票价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票价值评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资本结构是影响股票价值评价的一个方面。通过分析资本结构理论及其对股票价值评价模型的影响,可以得出资本结构对股票价值的影响在于:直接作用于股本结构、影响收益、改变股利政策,对公司的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政策都会产生影响和牵制,影响公司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