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我国保税经济区主要包括三大块区域: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它是我国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国际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成长阶段,保税经济区的发展特性、政策和制度演变的重点有所不同,具有世界自由贸易区的许多特点和功能,但又与世界自由贸易区有一定的差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保税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解决保税区现存问题的基本策略是向以发展国际物流业为主的自由贸易区转型。一、保税经济区的发展历程从区港分离到区港联动再到港区一体化的探索,我国的保税经济区处…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区域性质、发展的逻辑选择,还是从其承担的历史使命角度,天津港保税区体制变迁和政策调整的基本路径及导向,均是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应在渐进式和制度创新的原则基础上,发展成为保税区→区港联动→保税港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模式,同时建立起适合自由贸易区特点的海关监督制度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上海物流》2006,(4):15
今年以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依托政策优势利区位优势,着力加快“区港联动”步伐,物流辐射作川进一步放大。今年一季度,保税区内从事物流业务的1042余家企业仓储面积突破205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四成;仓储入库货值71:82亿美元,出库货值58.66亿美元,分别增长三成和二成。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已初步成为长三角地区“以现代物流业为主,带动出口业及国际贸易配套发展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4.
《上海物流》2005,(2):30
张家港保税物流区1月28日通过了国务院区港联动联合验收组的验收,并正式开始封关运作。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区域面积1.53平方公里,实施区港联动,是目前中国长江流域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  相似文献   

5.
《上海物流》2006,(3):22-24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区港联动试点项目,是国家促进国际港航产业与现代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的先行先试示范区。2004年4月15日经海关总署联合验收小组验收通过,实施封关运作,享受我国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相关政策,设定了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转口贸易四大功能,面积1.03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为28亿元人民币。物流园区的建设以港口经济为导向、现代物流为主体、国际贸易为基础、以开发节约型物流园区为目标、实施集约化经营战略、突出了货物在境内外快速流动、保税区与港区运营一体化和提高服务管理效率三个重点。一年多来,园区全面推进区港联动试点、实现了规划建设联动、信息共享联动、服务营运联动、经济利益联动和资源统筹联动,努力营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宽松、自由流通”的政策环境和营运环境。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6.
《上海物流》2008,(1):7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今年将实施“区港联动”模式,加快长三角地区货物的通关速度,这是记者从负责这一项目的杭州海关获悉的。据杭州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杭州空港实施的“区港联动”模式,就是把机场、保税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区的功能进行促合,促进空港周边的杭州地区制造业和物流业配套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选取保税区投资额、企业数量、税收总额、保税区物流企业营业收入等因素作为投入产出指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现阶段主要的综合保税区进行效率评价,结果表明上海保税区确实大幅领先,青岛保税区、福州保税区等5大综合保税区有效运作,结合保税区地理位置、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等因素,建议青岛保税区和深圳保税区作为中国自由贸易区扩展阶段的优选对象,可为我国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区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鹏  吕靖  杨雪娇 《物流技术》2014,(21):211-214
选取保税区投资额、企业数量、税收总额、保税区物流企业营业收入等因素作为投入产出指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现阶段主要的综合保税区进行效率评价,结果表明上海保税区确实大幅领先,青岛保税区、福州保税区等5大综合保税区有效运作,结合保税区地理位置、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等因素,建议青岛保税区和深圳保税区作为中国自由贸易区扩展阶段的优选对象,可为我国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区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上海市“十五”期间重点规划的现代物流园区,被列入2003~2004年上海市重大工程。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区港联动试点,享受我国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相关政策,2004年4月25日经海关总署联合验收小组验收通过,海关总署实施封关运作,面积为1.03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为28亿元人民币。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促进国际港航产业与现代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的先行先试示范区,突出货物境内外快速流动、保税区港区运营一体化和提高海关监管效能三大重点,设定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转口贸易四大功能,全面推进区港的规划建设联动、信息共享联动、服务营运联动、经济利益联动和资源统筹联动,建设“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宽松、自由流通”的营运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实施区港联动战略中政府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区港联动提供支持的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监管,是区港联动实施过程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文中在简要介绍区港联动的基础上,分析了区港联动战略下的政府监管机制,主要从宏观调控、法制保障和海关监管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国内实施区港联动的监管机制的比较分析思路,为我国区港联动的实施提供了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中围绕国际物流对青岛保税区的发展影响,从理论研究着手,对保税区国际物流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追溯与梳理。通过对青岛保税区国际物流的运行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两个方面分析了青岛保税区的发展现状,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炜焕  徐伟 《物流技术》2021,(3):7-13,118
为研究港口竞争力对青岛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通过熵权TOPSIS法构建自贸区建设背景下的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将评价结果引入VAR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分别从静动态两个角度考察港口竞争力对青岛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港口对青岛市三大产业均存在正向作用,第二三产业拉动效果最为显著。对于第二产业而言,港口对其拉动作用在前期相对较高,但在中后期拉动作用将不再明显,而港口对城市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呈逐步上升之势,有相对较大的发展潜力。最后结合青岛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华  李芸嘉  吴海文 《物流技术》2020,(3):79-83,148
从“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战略、链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视角出发,建立海南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指标评估体系,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海南2009-2018年现代物流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协调性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海南现代物流综合发展指数高于对外贸易综合发展指数,海南对外贸易发展滞后于现代物流发展;海南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发展逐渐呈协调发展趋势,二者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国际物流协同建设、拓展对外贸易新业态与新模式等促进海南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吴砚峰 《物流技术》2012,(17):82-84
首先介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商贸物流发展概况,然后分析了中国-东盟商贸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商贸物流产品和贸易对象过于集中,物流标准不统一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中国-东盟商贸物流的发展,最后指明了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商贸物流的相关措施,如挖掘潜力市场,开发商贸物流产品,统一物流标准,提高商贸物流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航运业景气度极度低迷.上海建设自贸区,其与航运的关联无疑成为航运业关注的焦点.自贸区建设为航运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新一轮的挑战.面对更高层级的开放,更激烈的竞争,以及国际社会的压力,绿色航运是大势所趋.航运业应借助自贸区建设的东风,积极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按照合作、和谐、生态的要求,走绿色航运发展道路.政府和各类航运主体要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推进绿色航运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发挥厦门保税物流园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针对厦门保税物流园区存在的业务量小、业务种类单一;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理顺;各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动效应不强等主要问题,从积极开展招商活动;制定和落实促进保税物流园区发展的优惠措施;积极拓展经济腹地;积极寻求厦门保税物流园区与台湾的对接;加快保税物流园区国际物流业务的拓展;不断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有计划推进"三区整合"工作等方面探讨厦门保税物流园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广西保税物流体系是面向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广西保税物流体系有利于降低北部湾外向型企业的成本,首先用SWOT方法对广西保税物流体系进行环境分析,然后提出对广西保税物流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上海浦东机场的国际货运承载力是一个巨大挑战,同时对国内其他机场的国内货运承载力同样是机遇与挑战。文中主要探讨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我国空港物流的影响,通过研究我国历年民航的国际与国内货运能力,分析得出上海自贸区已经推动并优化了我国民航货运吞吐量及其他相关功能与流程,再次验证我国当代空港物流的功能与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的现状与促进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振  王丽娜 《物流科技》2006,29(1):45-47
从1990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个保税区到现在,我国已建有15个保税区。10多年来,这15个保税区的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商品展示等功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针对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甘泉  郑均辉  田园 《物流科技》2012,(10):15-17
中原经济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物联网技术是实现物流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促进中原经济区的物流产业向现代物流快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和中原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物联网技术在物流各环节的应用,以及在中原经济区物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