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泡沫经济计量模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泡沫经济研究中,股市泡沫是重要的问题之一。股市泡沫的出现、膨胀以及破灭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重要的是如何测定股市泡沫?如何判断和预控股市泡沫?为此,本文研制了股市泡沫经济计量模型,提出股市泡沫的测定、判断和预控方法,并应用于上海股市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各类指标,对1992年-2005年中国股市和宏观经济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利用银行业的数据加以对比。结果发现,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要远远强于股市的影响作用,而股市规模较小,也制约了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时股市的活跃也有利于银行储蓄资金流向股市。  相似文献   

3.
冯庆 《企业导报》2011,(13):3-4
文章在对股市财富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市不存在财富效应,并对其进行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4.
学者观鉴     
<正>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视察人民网并做客强国论坛,对中国股市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成思危指出:中国股市的发展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另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保障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并吸收发达国家发展股市的经验,大力促进我国股市的健康成长,充分发挥股市的作用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十分注意规范和监管股市,严格查处各种违法行为,为所有投资者提供公平与公正的赢利机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尾部相依系数作为度量极值关联性的工具,首先研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陆股市与七个主要贸易伙伴股市的极值关联性强弱,即股市同时极端下跌的风险性大小;其次研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大陆股市与世界股市整体的极值关联性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相比欧美股市,中国大陆股市与亚洲股市联系更紧密,同时发生极端下跌的可能性更大。整体而言,中国大陆股市与世界其他股市配置资产已无法完全分散极值风险。因此,若投资者在中国大陆股市进行投资的同时也寻求其他国家或地区股市,为了降低极值风险发生的概率,应选择欧美国家的股市。  相似文献   

6.
我国股市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股市是典型的“政策市”,目前对股市政策效应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上。由于研究方法、计量模型、时间窗口的选择差异,都会产生不同研究结果。本文根据我国股市实际运行数据,运用事件研究法,采取市场模型分五个阶段对政策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同时,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政策效应形成的微观机理进行深层透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审计》2007,(1):8-8
对各国的金融史研究者来说,2007年2月27日将是一个怪异的日子,在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之际,中国股市这个与全球其他市场差异极大的半封闭市场,因一些捕风捉影的传闻,导致八成以上股票跌停,并在全球范围内诱发了“蝴蝶效应”:欧美股市、东亚股市、澳洲股市等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投资市场全线深幅下挫。通过这次股市巨幅震荡,有三大教训值得思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国沪、深股市的波动性研究——基于GARCH族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万蔚  江孝感 《价值工程》2007,26(10):14-18
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不仅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且也是被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股市还非常年轻,股票市场的价格常常表现出大幅波动的特征。本研究以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成分指数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GARCH模型、TARCH模型和EGARCH模型同时拟合,并对比分析了中国股市日收益率波动的动态特征;结果显示,EGACH模型能更有效拟合股市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9.
金融自身的泡沫问题作为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成为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健康发展的重大威胁。本文以中国股市泡沫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股市交易中投机性大小建立预警体系从而对投机性股市泡沫进行有效的监控。本文选取了8项经济指标,通过对1998-2007年10年间我国股市泡沫水平的相对变动进行分析,结合功效系数法[1]构建了投机性股市泡沫预警体系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对我国上证A股投机性股市泡沫建立相应的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对股市泡沫检验与测度方法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股市理性泡沫相关理论和理性泡沫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常用的股市理性泡沫检验方法进行研究。然后分析了股市泡沫测度的几种常用方法,最后对股市泡沫的检验和测度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发展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