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991年6月,中国工会会计学会会长、全国总工会财务部部长刘庚业,在《中国工会财会》的创刊词中,以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上述诗句,热烈祝贺工会财会期刊的诞生,表达全国广大工会财会干部的喜悦之情。如今十年过去,在广大园丁的辛勤培育下,昔日的“财苑小花”,今天已枝繁叶茂,花开满园。为了纪念《中国工会财会》创刊十周年,我们举办了专题征文与专题座谈会活动。从收到的70余篇征文来看,作者有工会财会人员,也有党政工干部,还有高等院校的师生;有年逾八旬的老工会财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更有…  相似文献   

2.
我是怎样学刊评刊的张国华提起对《中国工会财会》的评刊,还应从1995年谈起。当时我的“咬文嚼字”之怪癖被我们的林部长发现,她多次鼓励我为《中国工会财会》评刊,我也断断续续地评过几次,由于目的性不明确,缺乏毅力,没有坚持下去。林部长再次鼓励我,希望我能...  相似文献   

3.
我是《中国工会财会》的忠实读者,与她相识六年来,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出色地做好了工会工作,而且走上业余写作之路,成为八家报刊的特约通讯员。   1995年 3月初,因为我这个产业工会主席特别重视工会财会工作,被推选为县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东平县经贸委工会财会负责人。尽管我对工会财会工作重视、热爱,但真正担当起这么重要的职务,光凭自己的重视和热爱是远远不够的。正当我为此发愁时,县总工会的老财务部长纪学贞给我送来他自己订阅的三本《中国工会财会》合订本,亲切地对我说:“这是做好工会财会工作的好教…  相似文献   

4.
我是沈阳市第126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工会财会》一往情深,还有一个“半拉读者”的美称呢。《中国工会财会》以广大工会财会人员为读者对象,我一个中学生怎么会对这一刊物感兴趣呢?原因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我爷爷给我的影响;《中国工会财会》对我的吸引。我爷爷是一位老工会工作者,还担任《中国工会财会》的通讯员。他常常把这个刊物带回家来,没事的时候,就坐在椅子上,戴起老花镜,专心致志地阅读,有时还在他认为重要的地方划上杠杠。对此,起初我没有太留意。有一天,爷爷不在家,我写完了作业,随便拿起一本《中国工会财…  相似文献   

5.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991年6月,原中国工会会计学会长、全国总工会财务部部长刘庚业在《中国工会财会》的创刊词中,以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上述诗句,热烈祝贺《中国工会财会》期刊的诞生,表达了全国广大工会财会干部的喜悦心情。"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相似文献   

6.
1月份 ,我收到《中国工会财会》新千年的第1期。春节前夕 ,又收到编辑部寄来的精美的、大红色的《中国工会财会》特约撰稿人聘书 ;接着又先后收到第2期、第3期刊物。至此 ,我再也坐不住了 ,赶紧拿起笔来。说起我与《中国工会财会》的缘 ,还得从我做工会工作时谈起 :1988年3月 ,我从莒南县委企业政治部调到县总工会任秘书 ,后来又任宣教部长兼财务部长。1995年初开始向《中国工会财会》投稿 ,至今已发表60多篇 ,其中有2篇分别获得优秀文章(作品)二等奖、三等奖。1995年6月我任县文联副主席 ,《中国工会财会》编辑部也…  相似文献   

7.
第3期(总101期)以后的《中国工会财会》,从版面设计、栏目设置到文章内容,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这样评价:百期后的《中国工会财会》是老刊物新面貌,老编辑新理念,老作者新手笔,老读者新感受。先说栏目设置。各个栏目都以四字冠名,使得栏目名称更得体。这是采纳若干读者意见而作出的改动,充分体现了编辑部对读者的诚意和尊重。《财会之窗》、《财会动态》、《财苑风范》三个栏目虽然都以财字打头,却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决无那种似曾相见的雷同的感觉。这些栏目的设置,体现了刊物的特色和刊物的办刊宗旨。再说编辑理念…  相似文献   

8.
认识和祝愿     
我们是做基层工会财会工作的。几年来,《中国工会财会》越办越好,使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增长了知识,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我们对《中国工会财会》特有感情,每期必读。这本杂志办得确实好,有3大特点:一、政策性强,指导作用大。每期都设有“政策法规”专栏,及时向读...  相似文献   

9.
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宣读论文中国工会会计学会年会暨︽中国工会财会︾编辑发行会议在贵阳举行10月金秋,收获的季节。中国工会会计学会的理事和《中国工会财会》的编委们,怀着丰收的喜悦,齐集贵阳,举行一年一度的中国工会会计学会年会及《中国工会财会》编辑发行会议。...  相似文献   

10.
我是如何学习和运用《中国工会财会》刊物林宁几年来,拜读过《中国工会财会》的财务干部们,认为《中国工会财会》期刊办的是成功的,发挥了刊物宣传窗口的作用。《中国工会财会》不满足于现状,又面向全国各省、市工会发展了一批业余通讯员,把根植于职工群众的沃土之中...  相似文献   

11.
十分高兴地得知《中国工会财会》明年扩版的消息,我们为《中国工会财会》喝彩加油,对她在这世纪之交,以新的面貌,新的风格,开辟新的征途,跨入新的世纪这一举动,表示由衷的钦佩。新的风格必须有旗帜鲜明的办刊宗旨。《中国工会财会》从创刊至今,始终坚持了“有利于基层工会,有利于工运战线,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原则,立足工会财会,面向基层一线,服务全国大局。正是基于这个立足点,她才能在全国几千种刊物中,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发行13-2万份的全国性期刊。新的面貌要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栏目。《中国工会财会》70余…  相似文献   

12.
手捧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刊物,非常高兴地得知新世纪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工会财会》创刊十周年。这对于一名视刊物为挚友的热心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回忆起我与《中国工会财会》建立的情缘,不禁拿起拙笔来写出她对我的诸多帮助与感受。  1998年,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认识了《中国工会财会》。作为一名基层工会工作者,我为中国工会财会系统能有这样一个刊物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与自豪。我除了甘当一名忠实的读者外,总想为《中国工会财会》写点什么。也许是情缘所定,这样的机会终于不期而至。当我收到1999年第3期《中国工会财会》,…  相似文献   

13.
助我学习促我进步●辛书亮中国工会财会》作为全国工会系统唯一的工会财会专业性刊物,对我们基层工会的财务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几年来,通过对《中国工会财会》的学习和运用,不仅帮助我在业务学习上取得了进步,提高了素质,而且也促使我更进一步地做好...  相似文献   

14.
学习《中国工会财会》推动工会财会工作崔玉《中国工会财会》创刊以来,在全总领导的关怀、主持下,刊物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深受沈阳市广大工会财会人员的厚爱。科学的理论、精辟的论述,是办好刊物的灵魂。《中国工会财会》一直突出理论研究、理论探素的主题。从已发表...  相似文献   

15.
与《中国工会财会》相识6年来,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做好了工会财会工作,走上了业余写作之路,结交了十多位爱读《中国工会财会》的好朋友。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拥有《中国工会财会》,从她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力量,在21世纪的第一个新年里,我特地邀请几位朋友来我家聚一聚,给良师益友说说心里话。  下岗工人刘大姐抢着说:《中国工会财会》不但工会财会人员爱读,我们这些下岗工人也爱读,杂志上刊登的关于下岗再就业的政策与办法介绍得及时、具体,我下岗养鸡能取得好成绩,许多办法和知识都是从杂志上学来的。  这时老孙…  相似文献   

16.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我们迎来了《中国工会财会》创刊2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河南省各级工会财务人员对《中国工会财会》20岁生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中国工会财会杂志社全体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从1991年6月创刊至今,《中国工会财会》历经了20个年头的春华秋实。20年,对于一个刊物而言,正是蓬勃向上、风华正茂的好时候。  相似文献   

17.
不了情     
谁能相信对工会财务工作一窍不通的我,居然和《中国工会财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呢 ?然而这确实是真的。我的案头除了《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半月谈》等报刊,总有一份当月的《中国工会财会》。每天早上翻一翻《财会》已成习惯,下基层和干部职工谈论最多的话题也自然是工会和工会财会。是什么力量吸引着我 ?又是什么关系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千里银线牵引着我   我和《中国工会财会》交上朋友,还是近几年的事。一次,工会的同志送给我一份《财会》杂志,一再交待我抽空翻翻,很明显是想求得今后工作上多支持。出于礼貌,我翻…  相似文献   

18.
积极征订认真组稿充分利用耿洁《中国工会财会》是中华全国总工会财务部和中国工会会计学会主办的全国工会系统唯一的工会财会专业性刊物,对于工会财务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国工会财会》对我省工会财务工作的指导作用,我省在《中国...  相似文献   

19.
2000年,6个先进集体和6个先进个人先后在十二期的《中国工会财会》封面上“登台亮相”。他们与那些尚未“登台亮相”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鼓舞我们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永不满足,永远向前;激励广大工会财会人员以新的思路、新的目标、新的要求去开创新的未来,完成新的任务,作出新的贡献,推进工会财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为先进人物能够在《中国工会财会》上“登台亮相”喝采,为《中国工会财会》这一招叫好!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除了要认真向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学习外,还应像2000…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会财会》由于栏目开办得丰富多彩,不仅工会财会人员很喜欢,不是财会人员同样很喜欢。它的可读性强,给读者以学习、启迪、欣赏的享受。我们单位订的《中国工会财会》在阅览室里经常被人借走。有时做工会财会工作的同志想借阅,却找不到《中国工会财会》,还有点情绪呢。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