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的范畴来自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改造与创新,并基于此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畴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构建,要以《资本论》中经济学范畴为主体,借鉴和利用西方经济学的范畴与术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出发,用科学的范畴体系奠定话语体系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参照。借助批判实在论对《资本论》中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构,能够明确马克思所坚持的“一般—特殊—具体”的分析范式和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逻辑主线,从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为分析中国问题、构建理论体系提供指引。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矛盾分析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在历史发展维度上可以构建相应的“原理论—阶段论—战略政策论”;在系统内部,各个层次的理论内容则围绕“生产方式—经济循环—经验现象”的逻辑主线辩证展开。由此,整个理论体系在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识别不同发展阶段下规律的不同形式和动态,为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工具,同时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阶段性上的学科定位是:在生产关系上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在生产力上属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扩展到生产力,其任务是建立关于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系统性经济学说。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收入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方面。这方面的系统性经济学说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推动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扩展到经济运行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和演进,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进展。对供求关系转向需求侧和供给侧的体制及相应的改革分析,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7.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材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突破苏联教科书和传统计划经济理论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教材时期以及正在进行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时期。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历史背景、结构体系、研究主题、发展脉络等的研究,可以发现坚持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现实性与时代性、重视研究经济学理论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以及在批判中借鉴西方经济学是我国在建设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材过程中取得的主要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需要吸收我国政治经济学教材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10.
刘谦  裴小革 《经济纵横》2021,(11):11-18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一方面,需要坚持从抽象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另一方面,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在概念范畴上进行一次术语革命,从直接继承、批判改造及自主创新三个层次进行相关概念范畴的充实与完善.以此为基础,可以从所有制逻辑起点出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以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宏观调控及改革开放为主体,以其他相关概念为前导和拓展,在不同概念运动及相互转化中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共同富裕、安定有序的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一方面是社会不公正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潜伏着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不仅要正视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的现实,而且还必须探索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对策,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商会建设问题,是在我们整个国家改革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民间商会是公民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架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为什么要建设、怎样建设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时期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和谐社会要依靠加快发展、深化改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注重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的高速增长,政治体制的改革,它应该是社会的全面进步,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正如胡锦涛主席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①本文从这一定义出发,深入分析了和谐社会的内在含义,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现实,提出在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宋一 《铜陵学院学报》2007,6(2):43-44,84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成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灵魂,和谐精神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方向,创新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动力。从根本看,这三个方面具有整体性与统一性。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要遵照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在要求,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精神、创新之间的关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主题;以文化整合为基础,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主要手段,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正处在市场化改革的转轨时期,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非规范性。国家财政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改革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日本是一个中央财政集中度较高的国家,其转移支付制度有着鲜明的特点。为此,我们可以借鉴日本转移支付制度的经验,规范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灵活有针对性地选择转移支付方式;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中的机构设置,加强监督管理,推进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广义地看,泛及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领域,并以经济为基础。从经济学的视角思考,在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关注公平分配,使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必须重视生产关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维护公有制为主体;必须在市场化改革中不忘“社会主义”冠词,搞好宏观调控;必须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互动起来,逐步解决读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郭泓 《生产力研究》2006,3(7):108-109,112
社会和谐的本质是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行机制的及时调整,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良好的信用关系不仅对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关系和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其本身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公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洪雷 《经济师》2005,(11):35-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公共关系作为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合作的传播沟通艺术,正是一种追求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社会和谐共存、和谐交往、和谐发展的社会活动。文章就公共关系的历史、本质、职能等方面谈公共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2016,(8):4-16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对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发展的最重大贡献。围绕这种结合所进行的理论分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心任务。初级形态的社会主义和中华文明思想基因的理论化,是我们辩识中国特色的实践和理论问题的坐标或参照系的底色,但是,对其中的思想基因还存在一个理论化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实质性差异,最终表现为,在重大制度的设计和安排上,是国家的意志支配着资本,还是资本的意志支配着国家的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为国家摆脱资本意志的不良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基础,但是,还需要在综合考虑这种制度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最适度的所有制结构问题。此外,在中国语境中,只有在中央与地方的政府结构中,并且充分考虑到官商关系,才能更有效地讨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展现出经济治理结构的特性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