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准确评估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周边社区农户生计水平风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对于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以及保障周边社区农户生计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陕西和四川2个省1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941户周边社区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似不相关回归模型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综合评估自然保护区建立对农户生计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使周边社区农户自然风险和政策风险分别增加了4.2%和3.1%,对人口风险和经济风险影响不显著。具体而言,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使周边社区农户野生动物致害风险增加7.3%,土地被占风险增加了4.4%,资源利用受限风险增加了7.1%,移民搬迁风险增加了2.3%,失业及未找到工作风险增加了6.3%,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基准模型结论可靠。(2)自然保护区的设置显著增加了周边社区贫困农户的自然风险和政策风险,分别为6.3%和3.7%,而对富裕的农户生计风险的影响不显著。(3)相较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农户政策风险的影响更大,分别为17.6%和8.3%。提出建议:一是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补偿政策,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社区实行以国家为补偿主体的"生态补偿"制度;二是鼓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开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参与生态旅游等非农产业,帮助农户实现生计转型,减轻其对自然资源依赖利用的压力。文章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估自然保护区影响,同时分析了影响的异质性,具有一定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对山西阳城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损害庄稼、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等进行调查研究,结合蟒河保护区实际,提出了建立野生动物肇事补偿专项基金,协助地方政府开展生态移民,推进"一区一法"建设,加强社区就业和创业指导服务培训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西阳城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管理建设以及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摸清了保护区内自然资源保护、社区经济发展、野生动物损害庄稼、生态旅游开发、科研监测的服务功能提升、传统管理中的法律空白、自然保护区范围界线调查和必要性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社区群众从事管护参与保护、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控、落实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办法、强化科研监测、科学评价调查保护区范围界线等办法和对策,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科技人员以及社区管理服务人士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兽害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从目前的实践来看,生物多样性保护不能仅仅依靠保护区的力量,它也需要周边社区和农户的主动参与。当前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兽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积极性,应当能立法明确兽害补偿中的权责,并通过税收减免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对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进行兽害补偿。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决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内居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如何处理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保护和区内居民生计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方法]利用"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影响"专题调研的272份问卷,实证研究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的影响。[结果]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其中有利影响体现在通过发展旅游增加区内居民收入、为区内居民寻找替代产业和能源、对区内居民生计提供政策扶持等方面;不利影响表现为限制资源利用、野生动物肇事、旅游收入分配不均、忽视居民利益等方面。区内居民生计面临问题有缺少资金、缺乏生计技能、生计方式简单、缺乏生态补偿制度。[结论]建立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限制了区内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制约了社区经济的发展,使区内居民收入减少,生活压力增大,影响了区内居民生计。并对此提出3点建议:(1)加强区内居民生计技能培训;(2)寻找合理的区内居民替代生计;(3)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决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内居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如何处理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保护和区内居民生计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方法]利用"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影响"专题调研的272份问卷,实证研究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的影响。[结果]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其中有利影响体现在通过发展旅游增加区内居民收入、为区内居民寻找替代产业和能源、对区内居民生计提供政策扶持等方面;不利影响表现为限制资源利用、野生动物肇事、旅游收入分配不均、忽视居民利益等方面。区内居民生计面临问题有缺少资金、缺乏生计技能、生计方式简单、缺乏生态补偿制度。[结论]建立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限制了区内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制约了社区经济的发展,使区内居民收入减少,生活压力增大,影响了区内居民生计。并对此提出3点建议:(1)加强区内居民生计技能培训;(2)寻找合理的区内居民替代生计;(3)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设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发展状况,重点论述了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物种、保护区布局和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并提出了我国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应将部分保护区进行整合、加大对保护区的资金投入、正确处理好保护区和社区的关系及理顺保护区的管理体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面和系统地研究掌握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社区农户生计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生计、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对协调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发展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183户农户数据,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综合对比了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结果,探讨了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农户生计资本总体水平较低,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五种资本分布不均衡,农户物质资本最高,自然资本水平最低。(2)研究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是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3)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户三种生计策略中,兼业户生计资本水平最高,生计结果也最好,综合来看,兼业户的生计状况比纯农户和非农户更好。文章定量评估了农户生计结果,系统地揭示自然保护区社区农户生计现状,采用多种方法分析生计资本、生计策略与生计后果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研究结果与讨论,文章提出加大教育投入、技术扶持是提高研究区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质量的关键;在改善生计的同时,还需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以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与需求水平是影响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浙江和陕西两省农户微观层面调查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消费水平、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正在向商品能源转变,尽管薪柴依然是该地区能源消费的主体,但商品性能源(电力、液化气)比重正在逐步提高,能源消费具有明显的组合特征。(2)收入水平是影响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水平的主要因素,能源需求具有明显的"能源阶梯"特征。(3)地区差异、家庭生产结构(养猪数量)和户主年龄等特征也对能源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文章还对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能源消费转换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区内农户的生计能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7年对湖北星斗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的数据,运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农户生计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项生计资本对农户生计能力的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不能笼统地认为保护区建设弱化了农户的生计能力,只是农户的采摘活动、能源消费和动物破坏等因保护区的政策管控而对农户的收入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政府应促进农户的人力资本、农户关系、林权质押、山水价值和农户消费五大生计资本协调发展,促进农户发挥土地价值,同时要创新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保护区农户朱鹮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鹮是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和观赏利用价值。由于农户朱鹮保护的意愿会直接影响到朱鹮的保护效果,所以了解农户的保护态度是必要的,本研究首先在陕西省洋县和宁陕县开展调查,利用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随机抽取的116户农户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方法,借助SPSS18.0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年龄"、"是否二季田"、"野生动物利用"和"对环境的态度"是影响农户朱鹮保护意愿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替代产业、宣传教育和利益协调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从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对学者们关于社区发展视角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以及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4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保护与发展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周边社区居民福祉的关系、自然保护区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组合运用3个方面。通过跟踪保护与发展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既要不断健全管理体制,又要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中国7省42个保护区周边社区调查数据,构建了保护区周边社区多维贫困指标体系,采用AF多维贫困方法测度了区域多维贫困状况并比较了保护区内外多维贫困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偏差校正匹配估计量的方法计量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多维贫困和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保护区周边家庭贫困现象比较突出,区内家庭贫困程度比区外严重,卫生设施、通讯、能源使用、道路交通和生态环境维度贫困比较高发,贫困发生率均高于收入维度。从多维贫困视角来看,现阶段生物多样性保护还不能产生减贫的效果,也不会显著加剧家庭贫困程度,但会显著减少家庭人均纯收入,减少7%左右,主要是显著减少了家庭人均农林业纯收入,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野生动物肇事且生态补偿制度不合理导致农户农林业经营积极性和效率不高,根本原因在于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符合保护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在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周边社区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学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综述了国外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经验,认为中国未来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方向是:(1)开展保护区和社区的共同管理;(2)完善保护区管理政策;(3)公平分享所得利益;(4)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天目乡政府、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农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建设中,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当地政府、以农林收入为主的社区农民和以非农林收入为主的社区农民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取向;指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主要冲突是:⑴野生竹笋抚育经营受限,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减少;⑵补偿措施不到位,社区居民预期收益未能兑现;⑶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当地项目投资开发受限。最后,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冲突管理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6.
建立自然保护区足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盐城滩涂动物种类繁多、遗传多样性丰富,这里建有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麇鹿Elaphurus davidianus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东台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自然保护区。本文介绍了盐城滩涂野生动物、保护动物及经济动物的种类,论述了盐城滩涂白然保护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及野生动物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云南、四川在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对恢复水生野生动物种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履行职责与手段薄弱的"两大矛盾";保护区数量偏少、物种得不到有效保护,和保护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的"两大问题"。今后应加大对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的财政投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体系,抓紧修订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规章制度,积极争取各部门和全社会支持,加快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渔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区共管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本文阐释了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概念,并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社区共管中存在的种种矛盾与冲突,提出了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性、合理利用资源、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区共管激励机制、完善野生动物破坏补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共管效果评估机制体系等解决或缓解社区共管中各种冲突与矛盾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文概述了定西市水生野生动物基本情况及保护管理现状,从水生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社会保护意识、渔政机构、涉渔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做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通过资源调查、监督管理、增殖放流、建设自然保护区、加大污染治理、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等手段,为定西市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恢复提供有效的参考,促进定西市渔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周边社区佛坪县、太白县、洋县和周至县的288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并评价森林资源功能指标体系,进而判断农户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偏好。研究结果表明,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周边社区农户对森林的生态保护功能意识较强,对森林资源多种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意愿较弱。最后提出,通过社区共管等农户参与模式继续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推广节能燃料的使用,减少农户对薪柴的依赖性;周边社区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营,不断开发森林资源的多种功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