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及演变研究——以黔中屯堡聚落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村民自组织机制、复杂的宅基地产权划分以及各级保护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聚落空间的衰退。最后对屯堡聚落空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4.
5.
徽州古村落传统公共空间.承载了独特的徽州地域文化和生态文明.是农村公共空间建设的优良范本。本文通过对徽州古村落中传统公共空间的实地考察、分析.重点对其公共空间营造的机制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构建理念进行深入探讨,为新农村公共空间的建设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7.
8.
9.
空间重构语境下的城市空间属地型碎片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过程中,中国城市结构逐渐表现出类似于西方的社会空间碎片化特征,而中国以门禁社区为表征的城市空间属地型碎片化倾向则具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为:社会阶层分化以后,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聚居在城市特定区位和社区内,彼此间社会空间通过门禁与围墙相互隔离,并伴随着城市宏观空间的破碎状态和公共空间的私有化侵占.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0.
贵州黔东南苗族聚落空间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聚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理想人居环境空间。以贵州黔东南苗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测绘,并借助图示语言对变化多样的苗族聚落空间特征进行客观、科学、深入地解析。经研究得出苗族聚落都建在山上,形成群山环抱的态势;苗族聚落没有明显的边界和内部边界;建筑依山就势,整体呈大集中小分散分布,建筑单体之间的距离相对紧凑且均匀,形成随机而有序的空间结构。这些空间特征的分析和总结对促进苗族聚落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的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存在众多规模不一,各具特色的村庄.新时期下,城市与乡村融合进程持续增快,生态文明创建步入快车道,村庄空间的科学谋划是振兴乡村工作的重要环节.传统形式的村庄规划重点主要是村庄交通、市政设施、用地布局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在实际的实施中执行效果不佳,不能满足村庄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目标是建立结构有序、功能互补的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以"城乡均质化"为目标的农村空间整合与优化,将成为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必由途径。泉水村落是北方存在岩溶地下水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聚落类型,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对泉水资源的综合价值利用是泉水村落空间格局多样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于泉水资源各种价值的层次化利用分析,分别从生活、生产、生态与景观角度研究典型村落的空间格局类型与特征,指出在村落现代化功能植入与泉水资源综合价值永续利用的结合中,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活态拓展空间格局是泉水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社转制后要作为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运作,这对大学社所肩负的学术创新和传播知识功能构成了很大的挑战。相应地,转制背景下大学出版社的人力资源构成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并应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及其运行规律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已有研究揭示共享城市是一种正在走向实现的人类文明智慧和可持续发展观紧密结合的理想城市新范式,但目前也存在负效应探讨不足,以及作为城市整体的实践机制研究不足的缺失.在对共享城市概念推动的国内外代表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基础上,总结出当前人们主要运用政策制定、空间设计和活动策划的手段,促使城市的实物、空间、服务和技术资源产生更深层次的连接与使用,为城市问题创造更有效率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解决方案.综上提出三方面的前瞻性思考:一是建立充分共享的规划空间认识,从空间盲目扩张和功能一刀切的旧发展方式转变为对有限空间资源的精细化经营;二是填补约治共享的规划管理空白,限制共享经济的非理性空间扩张与负面影响,从制度层面建立新兴共享空间的监管机制;三是创新激活共享的规划设计策略,在城市开发中创造更多共享可能的城市空间资源,在城市修补中创造更加紧密交往的居民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19.
湖州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创新驱动发展存在全面性不足、缺乏发展模式创新、行动力偏弱等问题.论文比对了京沪粤苏四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指出了湖州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差距,提出湖州要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政府、企业以及生态圈应该多方合力,通过催生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进一步转换新动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