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妥善解决集体林权流转历史遗留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合分析集体林权流转历史遗留问题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福建、江西、广东、黑龙江等地采取的主要解决措施,进而提出了妥善处理林权流转历史遗留问题的"尊重历史、兼顾现实、注重协商、利益调整"原则和分类妥善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玉溪市集体林权流转现状,指出了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对集体林权流转提出了加强宣传,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加大林权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监督管理的发展对策。通过实施这些措施,玉溪市集体林权流转问题得到了缓解,进一步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对于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实现了兴林富民。同时,也指出了对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滥砍滥伐林木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要依法予以查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征地制度下,由于征地参与主体之间各种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会导致大量内生交易费用的产生.本文试图从内生交易费用与外生交易费用相互替代的角度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发流转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并得出几点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2002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正式明确土地流转政策后,至今已经历了数十载的发展期,农村土地流转数量渐具规模,涉及农户不断增多,不仅推动了土地流转市场的繁荣,还提高了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然而,在流转过程中,因较高土地交易费用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却成为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的瓶颈,制约着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本文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了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平台的必要性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对集体林权流转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林业中间人运作成本、林农的法律意识以及来自政府的监管等因素直接影响林业中间人与林权资产评估机构诚信行为的选择,进而决定集体林权流转市场形态在初级阶段的演化方向。基于此,提出严控林业公职人员市场禁入、优化林权评估委托制度及林区普法工作、构建林权社会化服务平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交易费用与产权管制:理论范式与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交易费用与异质性主体的前提假设下,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农地流转-交易费用-产权管制”的理论范式,区分了约束农地流转的外生性与内生性两类交易费用,并阐释了产权管制放松节约内生性交易费用的制度逻辑.该范式认为,规模性、风险性和专用性等资源特性所引起的交易因难导致整个农地流转过程必然受到外生性交易费用的约束,但农地产权管制的大幅放松却能减少因租金耗散而衍生的内生性交易费用.所以,若内生性交易费用下降的幅度超过外生性交易费用增加的幅度,则总交易费用可实现最小化.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发现产权管制放松之后的各农地经营主体租金均得到提高,而政府效用又是农地经营主体租金的增函数,因此产权管制放松下的政府效用水平也得到提升.最终证明,产权管制放松实现了政府和农地经营主体福利水平的增加,是一种典型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对广东省农户的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了农户的交易费用认知对农地流转(转出)的影响。分析表明:农户的农地转出与农户禀赋具有状态依赖性;未转出农地农户对交易费用的事前认知明显高于有转出行为农户的经验认知;农户在流转流程、外部环境和第三方组织三个角度的交易费用认知,不利于农地的流转,而对合约安排产生的交易费用认知则有利于改善农地的转出行为。从鼓励农地流转的层面来说,讨论尚未转出农地农户的交易费用认知,以揭示农地流转难以发生的内在约束,更具政策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铜鼓县位于赣西北边陲,修河源头。全县国土面积1548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4个国有林场,人口13.6万。铜鼓是革命老区,又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全县山林面积197.0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87.9%,活立木蓄积量947万m^3,活立竹蓄积量4495万根,人均拥有山林15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6.42%,位居江西省前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谢庆 《南方农村》2015,(1):39-46
本文从土地流转的交易视角,对广东省四市的土地流转与土地流转纠纷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土地流转中交易对象越具有正规化特征,越促进交易方式的正规化;(2)土地流转的交易方式含有强制性行政成分时,会使农户交易意愿减少,从而诱发土地纠纷。政府协商可能是最佳流转方式;(3)农户在流转土地过程中往往存在货币幻觉,忽略对方企业家才能,从而内生诱发土地纠纷。同时,提出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减少土地纠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韦克游 《农业经济问题》2013,(5):62-69,111,112
在市场治理结构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交易治理成本较高,信用能力不足,债务履约机制缺失。事实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的交易属性表现为较高的资产专用性和较低的交易频率,这隐含着贷款交易合约的非完全性与风险性。从交易费用经济学关于交易属性与治理结构的匹配理论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交易治理应当适用供应链网络治理结构,采用新古典契约安排。由于自身禀赋缺陷,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适用于保兑仓、融通仓模式和存货质押模式;而财产受益权嵌入治理结构则能契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禀赋特性和农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11.
林农合作形式多样性选择交易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程度和交易频率三大交易维度,以及既定制度环境下的交换成本分析框架,分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后林农合作形式多样性选择的问题。结果表明,交易特性和费用是决定林农合作形式选择多样化的重要因素,以木材产品涉及的交易具有资产专用性强、不确定性高和交易频率低的特点,不同的林农合作形式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当前林农合作组织的发展应根据林农的选择和林产品类型,实施多样化的发展取向,政府则侧重提供保障制度空间,并从森林培育与营林技术的农村推广、农村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林农合作组织森林保险制度的建设着手,降低森林经营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证调研的方式,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少数民族地区林农林权流转的行为。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是否充足、是否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是否缺乏资金或技术等因素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流转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集体林权流转后林农失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状况,分析林权流转后林农会出现的失地问题,包括流转收益偏低、林农收益不合理使用、习惯性生产生活被打破、心理挣扎与困惑、行为的鲁莽与冲动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引导林农合理投资、分类施策、鼓励多样化的产权制度、制定林地使用标准、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和就业机制等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交易费用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交易费用视角出发,综合应用新制度经济学有关“交易费用”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成本效益”理论,从农户作为农副产品供给者和农业投入品需求者两个角度建立相关耦合模型,对比分析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中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博弈问题,结果表明,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不仅能够降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交易费用,而且能够使农户获得更多的交易收益,与“公司+农户”模式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收的一种较好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沿袭科斯的分析逻辑,以村庄"交易"为基本分析单位,在国家背景下通过深入分析村庄的特征,基于交易费用和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村庄的性质,研究发现:村庄首先是一个产权保护机制,这种保护是有效的,也是排他的;其次,村庄是一个合作组织,也是一个集体行动的机制.前者降低了对外的交易费用,后者降低了内部的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个阶段对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要点和阶段进展作了梳理和评价。通过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威廉姆森等人在有限理性和有限自我约束的认知假设和人性假设基础上,从交易契约视角和以组织理论基础,建立起描述交易特征、交易制度与交易费用间关系的理论体系,并得到广泛的实证支持和应用。未来在专用性内生性、交易费用结构分析、合意的概念体系上仍有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网络银行业交易费用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从交易费用理论出发,分析网络银行交易费用的组成特点,讨论网络银行较传统商业银行的费用及成本优势,分析得出网络银行将逐步代替传统商业银行成为银行业最终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交易费用理论的理解应用,介绍建筑业中存在的各种交易费用,并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交易费用产生的根源,进而评价和探析能够降低交易费用的措施,以便利于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与发展,取决于资源配置的组织方式与效率。从当代实践看,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效的组织方式首推股份制,而通过组织方式对提高效率的研究则是60年代以来西方新兴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的核心。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经济改革中出现的股份经济初级状态,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股份制经验,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探讨我国股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民工流动呈现出新特征,区域间、城际间的流动问题凸显,民工流向的选择机会明显增多.由于务工交易费用的存在,工资作为民工流动性的“充足的决定性指标”的作用被削弱,务工实际收益成为民工影响流动的重要指标.政府与企业均可通过降低务工交易费用的制度设计达到稳经济增长、促企业增效、保民工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