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繁荣昌盛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城镇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内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异常突出。在自然环境差、人口基数大的状况下,如何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的严峻形势。文章首先分析了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然后对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上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对各类详细性规划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其编制过程中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将有助于从决策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减小生态破坏,降低环保成本,并最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特点及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重点探讨了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介入时间、评价程序、工作重点及城市环境保护保障措施建设等,旨在促进城市规划领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 ,长春市的城市建设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 ,取得了丰硕成果 ,使得这一阶段成为长春城市建设史上发展的最快时期 ,并对此作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7,(15):166-168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展。然而生态环境却在持续恶化,在工业、交通业、建筑业等行业发展的同时,污染愈加严重,不仅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破坏了生态平衡。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碳城市的规划方案逐渐被我国很多城市所采用,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城市环保工作的重视力度。本文就低碳排放理念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如果不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将会造成一系列城市发展问题,阻碍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政策性住房顾名思义就是受政府政策保护的房子,这一类房子并不是谁都可以购买的,它的适用对象仅限于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住房困难户,起到一定的社会保障作用.在城市用地...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开发》2016,(14):54-55
城市设计空间理念是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方面。文章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解析城市总体规划中三维空间规划观念的缺失,采用城市设计空间理念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互结合的方式,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合理性,促进城市整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2008—2021年深沪两市A股工业企业的年度数据,将三次低碳城市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递归式中介效应模型等实证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机理及环境审计在此过程中的交互关系。检验结果表明:(1)低碳城市试点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企业的碳排放量,且该效应在高碳行业企业、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及媒体关注度较高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2)低碳城市试点与环境审计在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方面存在互补关系;(3)机制检验表明,技术创新在低碳城市试点促进企业减碳方面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有机的三维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特色,也是与其他"规划"最大的区别.目前规划设计人员在从事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三维空间观缺乏,同时总规过高的法定地位导致的三维空间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缺少足够的调整空间,这些原因都使得规划在三维空问领域缺乏足够的效用.本文在分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些基本的解决思路,核心就是如何将城市设计的空间理念融入城市总体规划当中.例如: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低碳交通是一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出行高效的交通发展理念,是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河北省能源短缺、环境容量超载、交通拥堵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同时由于存在交通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不足、公共交通系统投资缺乏等问题,导致河北省城市低碳交通发展困难重重。为了低碳交通发展的顺利进行,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计算了44个因子对城市交通碳排放的贡献值,分析得出经济增长、人口数量、客运量、货运量、私人汽车保有量等是影响城市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因子,根据定量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河北省城市低碳交通合理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低碳城市理念,探讨如何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保障,重点从城市空间规划、交通规划和产业规划三方面阐述了建设低碳城市对于城市规划政策的引导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外低碳城市规划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世界上许多城市纷纷开展了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和实践.中外低碳城市规划之间有显著差别,表现在发展低碳城市规划的动机、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等方面.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肇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规划目标较高.而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相对较晚,规划的动机更偏于经济增长,减碳的主动性较弱,目标贴近国家要求.中国的低碳城市规划内容多,以产业规划为核心;西方的规划内容相对较少,集中于市政领域.在规划实施上,西方的规划多采用市场手段,而中国的规划较多依靠政府推动和行政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   总被引:89,自引:3,他引:89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揭示低碳经济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说明低碳城市的构建途径:新能源技术应用、清洁技术应用、绿色规划、绿色建筑和低碳消费.并阐述了低碳城市在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碳审计在总体规划中的角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有国家地区都会受气候变化影响,无一例外.全世界需要要走向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低碳经济"一概念被提出.低碳经济是指一种发展模式,在经济增长中排放最少之温室气体,以高能源效率产出,推动可持续之社会发展.目前我国把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体系作为单元出计量碳排放量之实施经验不多,更没有具体项目把碳审计概念融进我们之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内.城市规划建设作为直接影响城市碳排放之决策环节,这缺口必须通过把规划编制过程和手法扩展.最基本任务是把"碳排放审计"概念实施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本文笔者就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流程和规划管理提出建议,深化我国城市规划决策流程,应对气候变化之挑战.  相似文献   

15.
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本文从回顾我国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历程入手,进而提出了正确的发展观和城市应对之道,即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必须从两个层次——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态城建设——同时入手。文章将低碳生态城分为四种主要类型,总结了我国在天津中新生态城、唐山曹妃甸等地进行的生态城建设初步探索与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低碳生态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建设的具体要求,以及最具潜力的低碳生态城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尹凡  刘华  崔研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2):130-132
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城市低碳化发展趋势下产业结构调整的驱动力,列举了发达国家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运行机制的实践经验及实施效果,提出了发展河北省城市低碳化产业结构调整运行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规划建设的空间布局,就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演化在地域空间上留刻的有形足迹.今天,人们看到的以二环路为痕迹的"凸"字形北京旧城,就是明代祖先的创世杰作--明北京城.明北京城在世界享有盛名.其中最精彩的是它拥有一条贯穿全城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全城建设均以轴线为核心,对称有序展开,中轴线是北京旧城城市建设的传世之宝.现代北京人,用他们的聪明智惠,创造新北京的历史和文化,描绘新生灿烂的北京城,"以旧城为中心向四郊发展新区"、"分散集团式"、"绿化隔离带"、"两轴两带多中心"、"中轴线与长安街东西轴线十字交叉骨架"等新的城市空间布局理念、布局模式,把新北京推向一个更加广阁、更加丰富多彩的地域空间.城市的地城空间扩大了,但是,空间布局的根却始终没有变,这就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传世之宝--南北中轴线,新北京颁布的每一个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都坚定不移地维护中轴线在城市空间布局的轴心地位,整个城市就是从这里开始,不停地向四周"排兵布阵"的,这就是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无锡1995-2008年的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从而找出对无锡碳排放量起关键作用的几个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多种对应的建议,改变影响因素的量从而最终减少无锡碳排放量,这一系列的建议能够使得政策制定者们在无锡发展低碳城市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决策参考.此研究能够在应用层面提出无锡发展低碳经济所需要控制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试论低碳城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在对低碳城市相关文献梳理把握的基础上,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深入研究了低碳城市的含义、构成低碳城市系统的基本空间单元、支撑低碳城市运转的体系、低碳城市的生态系统及社会系统等内容,并基于案例分析的结论,提出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