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概述了游牧民定居政策实施六十余年来取得的重大成果,90%的牧民实现定居,游牧民在生活方式、基础设施、文化教育、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改观。同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对策:鼓励定居牧民开展多样性的生产方式,并对定居牧民做相关的培训和实施政策优惠;加强对定居牧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定居牧民创新能力;引导定居牧民自主的种植高产牧草,推行圈养;引导定居牧民主动学习,积极接受现代化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关于推进新疆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牧民定居工程是新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稳疆兴疆、固边富民的具体体现.实施游牧民定居对于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推进草原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通过对新疆游牧民定居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探讨了目前定居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孙笑冰  邹游 《魅力中国》2014,(14):371-372
塔城地区作为新疆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地区,牧民人口众多,定居任务艰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塔城地区以游牧民定居为抓手,积极探索。采用多种途径。使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方向转变,走出了一务适合牧区发展的游牧民定居之路。  相似文献   

4.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基本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其位置固定不变,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土地面积减少是大势所趋,所以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利用。本文以新疆吉木萨尔县为例,通过对影响游牧民定居点土地集约利用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和赋予权重,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县的牧民定居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县游牧民定居点土地利用属于适度利用。  相似文献   

5.
游牧民定居是推进新疆"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民生工程。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会议精神的大背景下,文章分析了和布克塞尔蒙古自治县游牧民定居新形式实行的背景,以及实行的原因和条件,认为尽管这种新形式还不成熟,但这种新形式对现在正在大规模实行的牧民定居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海经济研究》2009,(4):78-78
为提高藏区游牧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藏区生产、生活条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加快藏区经济发展,提高游牧民生活水平,省发改委紧紧抓住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拉动内需,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时机.经积极争取启动了2009年青海省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  相似文献   

7.
8.
加快和完善新疆游牧民族定居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游牧到定居是一个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一个完全依靠游牧、从事畜牧业的国家和民族不可能步入先进国家和民族的行列。本文围绕根本转变游牧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牧民增收、牧业增效和牧区社会经济全面进步这一主题,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疆牧业依靠得天独厚的草原资源,按照传统方式发展牧业,为所需的肉产品提供丰富的牛羊资源。但是这种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随着人口规模的增长逐步表现出固有的弊病。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提出的定居兴牧和定居富民工程问题,从新疆富蕴县的实践角度进行考察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牧区草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实施牧民定居工程成为解决新疆"三牧"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新疆Y县A乡白村和江村的实地调查,在由基层政府和牧民共同参与实践的牧民定居社会过程中,牧民定居后的生产适应状况对牧民定居整体社会适应性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生产方式的转变、抗拒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劳动力转移、经济收入结构的多元化趋势等表象反映出牧民定居工程需要化解的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11.
牧民改变传统的游牧方式,实现定居不仅关系到草原生态恢复,而且关系到边疆地区发展.稳定定居工程可以促使牧民转变生产方式的同时,实现脱贫致富.文章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牧民定居整体情况及牧民定居后生产、生活方面的现状和定居牧民后续产业发展的调研,总结该地区近年来稳定定居牧民后续产业发展的做法.结合阿勒泰地区定居牧民现状,提出阿勒泰地区牧民定居后续产业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杉山正明在《游牧民的世界史》中提出"欧亚世界史"的构想,认为一体化的欧亚世界在15世纪之前早已出现。"欧亚世界史"远比"地理大发现"以来的"地球世界史"漫长。中央欧亚大陆是把欧亚各地连结成一个体系的地理空间——游牧。  相似文献   

13.
游牧民定居工程是国家扩内需、重民生、保增长的重点项目,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藏区游牧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对于彻底改善牧民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牧民生活水平,努力构建牧区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德政利民工程,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已全面启动实施,初期工作进展顺利,并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4.
《青海经济研究》2009,(6):84-84
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组一行于近日抵青,对《青海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规划》开展评估,并就《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规划》(青海省部分)进行调研。此次调研评估时间紧、涉及州(地、市)、县较多,为保证专家组来青调研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云深 《中国西部》2012,(1):118-119
12月已是名副其实的寒冬腊月了,凛冽的北风呼啸而来。千百年来,气候恶劣的藏区牧民一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在风雪交迫的时候,孩子冻得直哆嗦,老人冻得直搓手,生起火都无法抵御寒冷,前面烤热了,背后是凉的,睡觉时盖几床棉絮都冷,那种日子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相似文献   

16.
<正> 科技政策是为实现和推动科技发展而制定的指导方针和行为准则,科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效果将关系到科技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全面了解南通市科技政策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体系,促进科技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市政府出台新的科技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对南通市现行科技政策实施情况作了全面的调研,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合分析研究。科技政策实施现状1.推进了全市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提高为了贯彻实施国家《科技进步法》、创造相应政策环境,南通市相继制订出台了《关于推进"科教兴市",加速科技进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早期的游牧方式是"天牧",即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随季节流动。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一年中要根据气候变化对放牧地进行季节性的更换,以轮牧方式保护草场的持续利用。20世纪50年代的人民公社化时期,青海牧区实行集体所有制经济体制,1984年以后随着草山承包制度的实行开始定居游牧,延续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游牧方式被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18.
赵亢 《科学决策》2018,(4):54-70
利用2013 年中国七大城市调查数据, 采用Ordered Probit 模型和工具变量法(IV Probit),将农民工幸福感分为幸福程度、生活满意程度与未来信心程度三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城市定居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研究发现:城市定居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具有代际差异。对第一代农民工而言,城市定居对其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城市定居不但提高了其幸福程度,而且对未来信心程度与生活满意程度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解释机制显示,在举家迁移、城市排斥与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城市定居对两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不同。文章最后结合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赵川 《改革与开放》2012,(4):197-198
依托牧民定居点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国家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川西高原牧民“三农”问题的一个全新突破.本文探讨了依托牧民定居点的不同形式发展旅游业的模式,提出通过牧民定居点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的结合以转变牧区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促进牧民增收致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