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海燕  刘倩 《魅力中国》2011,(7):314-314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新建住房的增多,由于村庄规划等各种原因,“空心村”的出现已不可避免,很多地区也设有“空心村”治理试点村。但是,“空心村”治理毕竟还处在起步阶段,势必会出现一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问题。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空心村”治理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与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以桑植县为例,介绍了空心村问题的基本现状,分析了空心村产生的主要原因,总结了空心村整治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思考与建议:1、抓好村镇规划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回归经济”;2、推进农村集居化建设;3、完善政策法规,作好村镇规划体系建设;4、加强宅基地的管理,严格实施建新交旧制度;5、应积极探索多种村庄整治模式,合理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3.
从土地利用成本角度解读我国“空心村”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近20年来,农村住房建设规模逐年增大,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外华内虚”的村庄结构,即“空心村”。文章阐述了“空心村”的特点,着重从土地利用角度,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剖析了“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空心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咸阳市秦都区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着力打造城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升级版,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共享机制,发挥两个作用,推行智慧模式”,初步形成了多方参与、联建共建、资源共享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推进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去年,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获批开展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的城市,提出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农用地整治、村庄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工业用地整治、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五位一体”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构想,为全国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路。  相似文献   

6.
以中部地区试点村和入户调查样本农户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空心村整治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农民上楼,接受对超占宅基地收费和退出宅基地最希望得到哪种补偿等变量是影响空心村整治农民意愿的重要因素。空心村整治实质上既是一个发展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城乡关系和谐的社会变革过程。因此,空心村的治理必须因地制宜,做好整治规划,积极探索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构建多元化的空心村整治投资机制,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山东聊城市"空心村"现状的调查为基础,探讨了制约欠发达地区"空心村"治理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 "空心村" 治理的原则、模式和措施,以期对欠发达地区"空心村"治理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空心村”是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利用的典型现象,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的最大障碍。文章在江西省石城县以湖下村、珠坑村和耸岗村的“空心村”改造为代表的专题调研之基础上,通过分析“空心村”概况、治理实践及效益,进而归纳总结出有关“空心村”治理与改造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优化农民生活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开展空心村调查,探索空心村改造路径,推进空心村整治,是释放土地存量、缓解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性矛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和促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选择大都市郊区的典型代表——广州市增城区为案例地,首先,分析增城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及空间分布特征,然后,集聚增城空心村的整治模式,最后,提出未来增城空心村改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温州是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风向标,土地流转也率全国之先列.但部分地区的村庄空心化现象正逐年加重,人口与产业呈不均匀的点状分布.以温州瑞安、乐清两地为例,通过村集体、农户及企业三方博弈研究发现,村集体对土地流转的策略选择与企业收益呈强相关关系,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的动态性,导致企业无法形成稳定的预期.而企业在6次博弈中均呈利益弱相关性,使其在空心村治理博弈中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农户因存在自有土地收益在博弈中仍显被动.空心村治理应该处理好农户与企业、村集体与企业对于区域效益的分配比例与合理预期,稳固企业与村集体的合作联盟,实现三方博弈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张恬 《特区经济》2022,(7):35-39
“物业城市”理念起源于城市物业小区的管理实践,提倡以成熟的物业小区管理经验推广和放大到整体城市区域,实现城市治理。本文从中央顶层设计出发,遵循“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创新理念,通过深入分析地方城市横琴新区在“物业城市”多元治理主体场景的创新实践,描绘试图用创新打破“城市治理孤岛”的行动路径,通过构建“物业+”城市大脑神经元系统,以实现精准城市治理过程中政府、市民、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融合共治的良序场景,为城市治理理论创新及模式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空心村"农民能组织起来是因为村民之间血缘地缘关系仍在发挥作用,本质上是形散神不散。形散神不散的空心村在城市化背景下,"空心村"的村民虽然居住空间和就业空间转移到城市,但是其村庄社会关系和人情往来仍然存在着:农民在家乡仍有耕地与宅基地,有割舍不断的人情往来,有为父母养老送终的义务,有落叶归根的情结等,这就使  相似文献   

13.
选取7种不同改良材料进行小区试验,分析不同改良材料对土壤温度、贮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改良材料在夏玉米生长季土壤5cm的温度及0~105cm土层土壤贮水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生长季的平均土壤温度较对照增加了0.9~1.4℃,平均土壤贮水量较对照增加了10.2~32.9mm,不同改良材料均能够有效增温保墒。通过研究分析得到,在空心村整治中,有机肥和粉煤灰的复合施用可明显改善农田土壤水热状况,是区域空心村整治中适合的改良材料,对提升空心村整治土壤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祖辉 《浙江经济》2023,(11):11-14
<正>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未来乡村,须注重城乡关系之“和”、产业发展之“和”、经济生态之“和”、村庄治理之“和”、公共服务之“和”、乡村类型之“和”、多元主体之“和”、共富发展之“和”“千万工程”指引未来乡村建设“千万工程”是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省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围绕乡村的村庄道路建设、垃圾分类集中处理、村庄污水治理、村庄厕所改造、村容村貌绿化等五大工程建设,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持续用力,不仅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  相似文献   

15.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表示,建设社会主叉新农村试点工作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1、因地制宜推进村庄整治一是以规划为先导,强化调控作用。基本形成县(市)、镇(乡)、村三级规划控制体系,按照“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的思路,把完善县(市)、镇(乡)、村三  相似文献   

16.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甘肃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张掖市高家庄村为例,探讨了村庄规划“六化”对高家庄村庄总体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居民点建设、用地留白等具体规划编制路径的要求,明确了基于土地综合整治的河西地区实用性村庄规划路径选择,认为土地综合整治支持河西地区实用性村庄规划具有适宜性特征,而且基于土地综合整治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就应该将土地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要求落实到具体村庄规划实施地块上去,要重点突出“种”“养”“住”的空间谋划和项目安排。另外,河西地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土地综合整治全域推进优势。然而,在具体村庄规划编制及实施过程中,既要“求同”,也要“存异”。基于土地综合整治“好用、管用、有用”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就需要既能够落实上位规划的战略意图又要体现村民主体的核心意愿,从而切实为河西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多元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顾名思义就是在城市中的乡村。我认为:“城中村”的内涵主要是指它“身”在城市,却仍在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它的外延是指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区域范围内的村庄,既包括城市中的乡村,又包括城市周边的村庄。“城中村”地处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与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城市化最直接的被感化者。虽然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对其仍有诸多限制,但市场意  相似文献   

18.
地方新政     
北京市政府日前对2005年到2007年的城市环境建设工作做出部署并定出任务分解和时间表,将在城八区及14个卫星城开展改造城市村庄、拆除违法建设等10方面工作。其中,奥运场馆及区域周边城市村庄的整治工作将优先安排,在2006年底之前完成。在整治的基础上,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建设市政道路、绿地、生活服务设施和城市避险场所.形成一批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未来3年内,北京市将新建280座小型垃圾中转站、垃圾楼,2500座垃圾房,全市平原地区范围内实现垃圾密闭化。  相似文献   

19.
<正>茅山老区金坛市朱林镇黄金村从土地整治入手,坚持十年,净增土地820多亩。黄金村的干部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农民种好田,种好田前提是要有田。村委会围绕种好田,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本村的大地上,坚持10年造地不动摇。精心整治空心村,让出闲地造良田改革开放,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办企业人员增多,许多村庄出现了空户闲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城市化的过程中,都市型村庄大量出现,它们不仅具有由传统农村村庄向城市社区转型的过渡性特征,而且村庄社区治理主体呈现二元化要素特征和多元化结构特征,治理客体呈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因此,必须加强都市型村庄社区治理主体能力建设,建构科学合理的社区治理主体结构和治理机制,厘清都市型村庄治理客体类别,明晰权责关系,建构城乡一体化的都市型社区治理模式,推动实现都市型村庄的都市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