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了二十年。本文利用35个城市2010年的横截面数据对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实证研究,以检验各种经济因素在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影响后,人均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和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没有影响。各地应该建立基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职工平均工资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使城市贫困者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影响因素与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升.本文利用我国36个城市1998-200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变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而非基本生活保障;"低保"标准并未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低保"标准对贫困者就业意愿具有较弱的负效应.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建议:对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提高标准、施行分层梯度式"低保"标准以及建立互动支持系统,促进"低保"受益者就业.  相似文献   

3.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解决城市贫困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还存在着低保标准不科学、调整机制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该制度的可持续运行。通过ELES模型测算得到城市低保标准的理论值,构建了多层次低保制度并设计了与经济参量挂钩的调整机制,该机制将有利于满足城市低保人群最低水平的多层次需求,使受助者摆脱贫困陷阱,并推动城市低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对黑龙江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的实施,全省低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逐年增加,低保标准也逐年提高。比较而言,黑龙江省目前的低保标准依然偏低。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内涵日趋丰富,农村低保标准也应随之变动,需要适当地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整理,运用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恩格尔系数法对乌鲁木齐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现行城镇低保标准偏低,只能保障低保对象处于生存状态,难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我国各省2002年到2009年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从"低保"标准增长率与宏观经济变量增长率以及"低保"水平与当地经济相对地位两个方面对其与当地经济适应,性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各省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与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基本一致,与经济发展基本适应,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低保"水平的调整应建立与宏观经济指标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一项惠及近九亿农民的最大民心工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难题在于:如何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参考国外学者测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通过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探寻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测算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方法,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建华 《经济论坛》2009,(24):16-21
作为一项反绝对贫困的公共政策安排,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式运行十年以来,取得了诸多的成绩,体现出不同的政策效果。文章从政策评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出发,对我国现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效果进行初步的评估,认为其政策效果可以分为直接效果、意外效果和附带效果三大类,文章最后对这项制度进行了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低保制度”是我国目前城市反贫困战略的核心,它已在保障城市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缓解由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矛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1998-2009年我国36个城市“低保”标准变化及保障力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利用我国36个城市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变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而非基本生活保障;"低保"标准并未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低保"标准对贫困者就业意愿具有较弱的负效应。文中提出应采取以下措施完善"低保制度":对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提高标准;以收支衡量贫困,保障标准全面化;设置量化指标,评估过程客观化;考虑家庭情况,"低保"标准梯度化;设置不同救助,救助方式套餐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低保制度建设的逐步深入,有劳动能力者及其家庭已成为主要的低保群体,如何鼓励他们积极觅职、实现自立是今后完善低保制度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分析表明,现行的社会救助标准体系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利于低保家庭退出救助的因素,如低保的替代率、救助标准抵扣和渐退措施、低保附带福利、工作成本以及工作的稳定性等都会影响低保家庭是否会退出低保。本文以上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例,参照国际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Safe Minimum Standards (SMSs) has been advocated as a policy rule for certa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ere uncertainty about risks and consequences are thought to be profoun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ationale for such a policy within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frameworks and derives conditions for when SMS can be summarily dismissed as a policy choice and for when SMS can be defended as an optimal policy based on standard economic criteria. It turns out that these conditions can be checked with quite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damages and risk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SMSs in a dynamic setting, we develop a method for solving optimal control problems when state space is divided into risky and non-risky sub-sets.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城市化的步伐,承包给农民的部分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不少失地农民因此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目前全国各地针对失地农民中的贫困者的制度设计和救助水平不同,由此也对低保制度构成挑战,这其中有制度性原因,也有地方规划等政策导向因素。总体来说,将贫困失地农民纳入城市低保制度体系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需要从调整土地安置政策、加强全面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来解决贫困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济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应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正努力从温饱走向富裕,但现有土地制度导致的土地流转效率过低和浪费严重现象使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为解决此问题,文章首先拓展了制度变迁与产权理论,并运用拓展的理论对现有土地制度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完善的目标、途径及评价标准,提出完善土地制度的具体措施:给予农民永续承包权,提高被征地农民权利与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6.
居民家庭生活能源消耗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能耗,随经济水平提高两者均呈现不断增加趋势,其中间接能耗远高于直接能耗。影响城镇居民能源消费最重要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间接能耗的收入弹性是一般消费收入弹性的三倍,说明收入提高使消费者选择了更多高能耗产品,主要集中在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居住类开支。我国应该在提倡可持续消费、开发和推广节能技术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努力争取降低家庭间接能耗。  相似文献   

17.
关于河北省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推行有利于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河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运行有法可依、体系健全、程序规范、覆盖范围广,但其也存在退出机制不完善、分类管理不明确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运行机制,应加强动态管理,完善分类管理,坚持服务行政,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监督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