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候变暖对新疆杏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新疆杏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为科学制定新疆杏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新疆102个资料序列较长的气象站1961—2016年≥10℃积温、85%保证率极端最低气温、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的日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以及ArcGIS空间插值技术,在对近56年影响新疆杏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杏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对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杏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新疆杏种植的气候最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 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吐鲁番盆地腹地; 次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中东部和吐哈盆地南部; 北疆大部、阿尔泰山、天山山区和昆仑山区为不适宜区。[结论]受气候变暖的影响, 1997年后较其之前,杏种植气候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有不同程度扩大,不适宜区明显缩小。气候变暖对新疆杏种植总体趋于有利。  相似文献   

2.
3.
极端气候对于农业经济的影响极为严重,诸如粮食供给不足、农业经济大幅度波动等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极端气候因素的影响。探索极端气候因素对中国农业经济影响,并探究更好的应对策略就显得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就极端气候因素对中国农业经济影响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暖尤其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造成农业生产的大幅波动及各种负面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相应对策包括从农业生产内部的调整,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生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各项政策制度的外部协调,包括"绿色通道"、农业保险和农业气象监测预报等措施的制定、实施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5.
极端气候对中国粮食产量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粮食生产与天气数据估算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所贡献。[方法]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2~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自相关异方差模型(FE+AR(1)+Hetero)计算高温干旱、洪涝、低温严寒等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1)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是农业增产的主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分别增加0.97、0.06和0.18个百分点,2002~2012年三者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分别为23.55%、31.21%和21.45%;(2)农作物成灾面积增加1%,粮食产出减少0.04%,2002~2012年农作物成灾面积减少57.75%,对粮食产出增加的贡献为7.97%;(3)在控制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农药、农村用电量、农作物成灾面积后,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对粮食生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粮食损失比例为1.98%,洪涝、低温严寒影响不显著。[结论]2002~2012年间全国各省市极端高温干旱事件共计93起,频率约为0.27,造成粮食生产额外平均损失比例约为0.53%。  相似文献   

6.
浅析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虹 《农业经济》1998,(12):13-14
全球变暖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已引起各界的关注。与气候有直接关系的农业更是令人瞩目,尤其对12亿人口的我国更是重要问题。我国农业将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本文试图从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的研究进行初步地探讨。一、超越全球气...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人们高度关心的敏感问题,近期的问题奶粉事件就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此,本文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探讨了其对奶业各个产业链节(奶农、国内乳制品企业及国内市场、外国乳制品企业等)和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影响,并就中国乳制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气候对农户的影响存在于以农户为中心的两阶段价值链(生产和产后环节)中,农户收入是气候直接影响和农户为规避气候风险调整生产经营行为的结果。基于阿克苏地区2011~2014年316户枣农微观面板数据,在Ricardian模型理论基础上提出气候-两阶段影响模型,运用考虑气候影响的随机系数模型,构建全要素适应性生产函数模型。研究表明:4~8月生长期和9~10月成熟期气温升高对农户增加收入有利,但农户对极端高温的适应能力不足;4~8月主产区降水增加对农户的影响利大于弊,9~10月成熟期降水增加使农户不可避免陷入由气候导致的市场风险;生产阶段气温升高使肥料的产出弹性下降,降水增加使肥料的产出弹性上升,农药的产出弹性下降,气候变化导致农业成本增加,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调整行为不科学。为保证农户收入安全,农户在生产和产后阶段气候适应能力亟待提高,尤其应充分考虑产后阶段的气候适应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和土地产出率提升等三个研究视角出发,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法构建不同的线性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以来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对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和土地产出率提升均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从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在西部地区289个自然村有外出务工家庭和无外出务工家庭的调查问卷为样本,分析了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个体特征,劳动力流动对农民家庭收支、福利及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西部农村外出劳动力以文化程度较高的已婚青壮年男性为主;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状况及促进土地流转具有积极效应;对农村劳动力和土地等基本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农业产出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相关投入政策回顾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对这些政策的分阶段回顾,总结出四方面政策特点:系统性不强、约束力较低、公平性不够、重视程度不高。分析发现当前的政策走势表现出改革步伐逐渐加快和政策清晰度逐步提高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状况是农村教育状况的集中反映,本文运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教育基尼系数和SST指数考察了中国农村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布特征以及贫困状况,并从二元经济与农村教育关系出发,分析二元经济的静态特征与动态转化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状况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提高农村教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考察中国半城市化现状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半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半城市化水平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成明显负相关,半城市化程度越高,农村土地有效利用就越低。研究结论:半城市化现象的突出后果就是土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即农村人口的减少并没有带来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提出在半城市化背景下,要改变土地利用水平不高的问题,其前提是解决好城市化中的农民工问题,要让只是名义农民的农民工真正进城,实现农民工权益保障与农村土地配置优化双赢。  相似文献   

14.
15.
谈农村三种合作经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当前农村已出现三种合作经济,即股份合作制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和原来的社区合作经济(即集体经济)。它们有进有退,都在接受着市场的选择和职能的重新定位。一、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实行市场经济以后,不少农民将手中的积蓄联合起来,在一、二、三产业的广阔领域办经济实体。这种通过资金和劳动的合作形成的经济实体,人们称它为股份合作制经济。(一)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承认个人产权的合作经济 股份合作制经济是建立在个人资本之上的,但它不是私有制。因为它虽然有个人资本,但是个人资本已两权分离,有的要永远分离。分离后个人资金…  相似文献   

16.
印度农村金融体系和运行绩效评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印度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有强烈的政府干预色彩,尽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绩效,但也日渐反映出经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深刻认识这些问题及其成因对于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对全国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收益率。通过计算明瑟收益函数,文化程度与家庭总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倒U型关系,而在家庭非农收入水平上,文化程度越高,家庭非农收入也越高。2004年中国农村居民教育收益率为7.5%,与以往研究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从低收入的农业部门往高收入的非农业部门流动是联结经济发展和教育收益率升高的重要机制。与明瑟教育收益率的国际平均水平比较,中国农村教育收益率的水平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但是这种立论一直缺乏计量依据。笔者设计了一套方法对广州郊县农村经济结构、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和结构调整的贡献的测算发现,产业同步增长与结构调整对农村经济具有不同的意义,都需要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考察中国现阶段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分析农村医疗保障供求的状况,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构中的定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农村经济的阶段与增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经济增长阶段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在整体上中国农村经济目前已处于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但在贫穷落后地区,农村经济还处于资源推动的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必然要求经济发展采用多元化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