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企业文化为蓝本构建中职特色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它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顺利就业.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区域中,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专业文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胡芝 《魅力中国》2011,(3):137-137,13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心理氛围、一种精神,是以学校群体为主体,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的结果的总和。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设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良好校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心理氛围。本文旨在研究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心理氛围的重要性以及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心理氛围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程兰华 《发展》2007,(12):90-91
一、大学文化的内涵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共同传承和创造,为大学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一种特有的大学精神、办学理念、群体素养、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和独有的大学品位、感染氛围.大学文化可泛指大学内部的一切活动及活动方式,其对学校所有成员尤其是对学生具有现实影响和潜在影响.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既吸纳社会文化的精髓,又是推动社会文化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内核"和杠杆.大学文化主要由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构成.精神文化主要由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理想追求、道德情感、思维模式等构成;制度文化指大学组织框架、运行规则等;物质文化由课程、学科专业、师资、各种教学场地及设备、图书馆及藏书、校园环境、网络等构成.其中精神文化是动力,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在精神文化的驱动下发生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大学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孙维大 《魅力中国》2010,(5):121-122
校园文化,即出现于校园内或由学校各级行政领导、群团组织安排、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参与社会上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属于社会大文化范畴,具有亚文化性质。所谓属于社会大文化范畴,是指校园文化包含着人类社会生活中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内容;所谓亚文化,是指校园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文化,其主体是青少年学生。  相似文献   

5.
<正>关于学校文化有不同的内涵界定。笔者更倾向于这个观点:"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由此可见,学校文化更多的是隐性的,那么怎样挖掘和传承呢?我们除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让它"显山露水"外,更加关注精神文化的传承,它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曾宏 《开放潮》2006,(7):70-71
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闫淑丽 《魅力中国》2010,(19):251-251
语文无处不在。语文课程资源亦用之不竭。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课程资源,是指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种学习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具体表现为教科书、练习册、活动手册和作业本,  相似文献   

8.
王金凤 《发展》2009,(6):84-84
一、何谓“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而言,文化就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相似文献   

9.
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是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人群在长期生产生活及社会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地域文化是一种多元一体的文化,具有多民族融合、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特点。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之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育人,可以通过将地域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组织地域文化实践活动或地域文化进课堂等多种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居住文化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按照这样的定义,“居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特定居住生活方式的整体。它既包括物质的硬件,同时也包括知识和精神的软件,是人类在居住范畴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是两个不同的知识概念.也是两个不同的文化范畴。 199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以下词语的:“学校”: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校园”:泛指学校范围内的地面。“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某一特定的区域内人们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有自己特色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它是与经济、政治并列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物.  相似文献   

14.
杨晓璐 《走向世界》2010,(25):22-23
什么是文化?一般而言,文化指的就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成果的总和,包括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创造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化资源同样可以变成真金白银。  相似文献   

15.
<正>母亲在家庭生活以及人类社会中处在特殊重要的地位。从事工作起,我就喜欢将"母亲"的话题放在"文化"的平台上进行讨论。母亲文化是指母亲群体教其子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传统的观念中,有人片面理解母亲的含义,对母亲偏重于生物学的  相似文献   

16.
(一)企业文化的"起源" 文化是指人类群体或民族世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它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是一种高层次、复杂的群体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积累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以校园精神为核心,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的综合”。  相似文献   

18.
刘文俭 《走向世界》2011,(35):30-30
城市文化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价值观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中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方面的因素,即使有些以物质财富的状态存在,但它也主要是指物化中的精神,而不是指物质本身。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科学的一部分,宗旨就是通过重视和强化人的管理,利用文化手段,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进步,提高经营效益。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易于为广大职工接受,也便于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力。一、企业文化的概念众所周知,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则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隶属于文化的范畴,但有其特殊性,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从市场经济意义上讲,就…  相似文献   

20.
刘正帅 《发展》2010,(11):136-136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高等教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独特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有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学校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