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创新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社区矫正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化的主体参与是其最突出的特点,而社会工作者及社会工作机构作为社会治理主体的一员,是有效开展社区矫正的有力保障。本文从社会工作的内在特征及外在属性两方面入手,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是人类刑罚观念的一次本质意义上的变革,业已成为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人身监控系统和罪犯处遇模式,并在近代以来深受各种政治、道德方面社会思潮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日益成为一种两类专业人士协同完成司法矫正任务的罪犯处遇模式,必然具有丰富的观念基础。那么从人类刑罚方式角度探讨社区矫正形成发展以及社会工作介入的理论依据,主要解决社会工作为什么能够介入社区矫正这一基础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章晨 《魅力中国》2011,(10):367-367
社区矫正是与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目前,我国社区矫正适格的对象主要有: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被剥夺政治权利这五类罪犯。  相似文献   

4.
张彩霞  冯慧 《魅力中国》2013,(19):307-307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相似文献   

5.
隋国新 《东北之窗》2014,(14):48-49
正社区矫正,也被称为社区处遇,是相对于传统的机构处遇(监禁矫正)而言的一种新兴的犯罪人处遇方式。即在正常社会环境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犯罪人,尤其是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人通过各种带有强制性的手段和方法,使其接受并参与有关的管理、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尽快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开展至今已八年。  相似文献   

6.
马宜生 《黑河学刊》2015,(2):136-140
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罚的一种重要执行制度和执行方式,其社会功效已为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所证实。对我国社区矫正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社区矫正立法,指导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的试点已经在全国部分省市展开,但在试点工作中发现:社区矫正的实践中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和经费支持,缺少具备专业素质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缺乏社会认同和参与,实际的矫正效果不明显等。因此,在制度上进行完善,加强立法,优化组织结构,提供经费保障等工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对象权利保护的价值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是相对于传统的监禁式而言的一种新兴的罪犯处理方式,代表着世界范围内行刑发展的潮流与趋势.社区矫正是在行刑过程中注重社会因素的作用,使罪犯能重新复归社会,修复其缺失的人格,塑造其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  相似文献   

9.
黄泽炀 《魅力中国》2013,(29):327-328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监禁性的行刑制度和刑罚处置措施,代表了当代人类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既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表现,也是人类社会人道化的袁征。社区矫正目前在我国正处于试点状态,本文试从社区矫正的概念出发,分析我国社区矫正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立法、实行义务性规定、完善和丰富矫正体系、加强宣传以及补充经费等措施来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0.
吴朋 《宁波通讯》2013,(17):62-63
社区里散居着一些特殊的人,他们被称为社区矫正人员,确切些说,是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刑诉法》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我市社区矫正试点于2004年在鄞州区启动,2007年3月在全市推开。社区矫正人员是国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受益者,应该说,他们中的多数人对政府心存感激,认罪服法,争取早日回归社会。但也有少数人并不珍惜,因此仍然具有潜在的社会危害性。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社会上  相似文献   

11.
<正>天津市大港司法局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衔接工作,积极尝试与河北省沧州监狱、沧南监狱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衔接联动机制,实现了社区矫正对象跨区域无缝衔接,收到了明显成效。为大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两地  相似文献   

12.
<正>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依法实行社区矫,它让已经开展的社会矫正试点工作正式有法可依。社区矫正工作涉及到国家司法、刑罚执行、治安管理、行政管理、社区管理、群众工作等多方面,而对青少年矫正对象实施监管教育,更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发挥职能部门协调一致来开展工作,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共同建立起挽救青少年矫正对象的配套体系,以此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为深入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深入落实"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加强社区矫正监管教育工作,提高社区矫正监管水平,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维护社会稳定,市司法局决定从今年开始,围绕"执法工作无违规违纪、监管工作无脱管、社区服刑人员无再犯罪"的"三无"目标,根据市司法局统一部署,结合全区的实际情况,从2014年2月至12月底,在全区开展社区矫正工  相似文献   

14.
于涛 《魅力中国》2014,(6):295-295
刑法修正案(八)象征性地将社区矫正的概念引入了我国刑法典之中,但其仍然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和制度设计,而社会服务令作为社区矫正的常用措施之一,更是未曾提及。本文在对社会服务令制度的概述之上,介绍了我国香港地区社会服务令的施行概况,最后分析了在我国大陆地区引入社会服务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吴蔚波 《魅力中国》2014,(13):305-305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惩罚性刑罚,在《刑罚修正案(八)》中得以明确。然而。随着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全面推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未成年矫正现象的社会排斥现象的严重,使用比率低,检察人员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监督中法律依据欠缺、介入因素欠缺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进行。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司法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也日益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则是在法律轻刑化趋势的影响下产生的.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司法制度,其本身已经成为了法律体系建设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最早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体制中获得实践,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由理论走向实践是由2003年开始,经过长达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关于社区矫正专门立法方面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尤其是在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方面,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实践,才能促进社区矫正制度的有效实施.本文就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视角出发,对社区矫正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沉湎于网络游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本文根据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危害、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应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正的必要性的研究,提出了社会工作矫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犯罪率不断上升,犯罪数量之大,危害程度之强,已严重危害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未成年犯的特殊性,我国在2003年采取了社区矫正这种非监禁刑罚制度来配合限制自由刑的实施。对未成年犯权利的保护和回归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未成年社区矫正制度缺少立法的保障,在管理机构建设,专业人员的配备,资全来源,矫正项目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文章试图借鉴外国的一些有益经验,来完善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使未成年犯能早一日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实践服务社团参与问题青少年矫正为例,基于大学生社团对问题青少年矫正的实践研究及积极影响,提出构建"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即突出教育内容的模块设计、建立教育资源保障体系、加速创新实践平台搭建,强化社会共治支撑,以此提升大学生社团矫正问题青少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陈林跃 《老区建设》2008,(18):12-13
刑法中的社区矫正制度是基于对罪犯的教育和改造思想而产生的一种刑罚制裁方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罪犯的个别化改造使其复归社会,进而彻底平息社会矛盾,打造和谐的境界。本文通过对社区矫正制度演变历史及目的的考量对其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