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嫖宿幼女罪是从强奸罪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罪名,两者之间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当行为人嫖宿幼女具有一般情节时,应适用嫖宿幼女罪。当嫖宿行为具有符合强奸罪的加重情节时,因嫖宿幼女罪的特殊规定性,以嫖宿幼女罪论处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总则中的明知和分则中的明知含义不尽相同,因此检察人员对于"明知"的具体解释和适用在司法实务中难以把握。本文以一个个案为切入点从犯罪的主观方面、注意规定和刑事推定的适用三方面分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的犯罪的主观方面的"明知"。  相似文献   

3.
宋雯 《魅力中国》2014,(24):294-295
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修八》”),在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之下增设人体器官犯罪,作为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内容之一。该条第一款规定:“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二款规定:“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4.
非法经营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是在市场经济下带有浓厚的计划和管制色彩的一个罪名,其法律规定和司法认定都存在许多有待探讨和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的主体的分析,从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等方面,对我国非法经营罪的主体认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朱晓征 《魅力中国》2010,(32):124-124
要求一般赃物犯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对物品赃物性质须是“明知”,是古今中外的立法通例。根据我国刑法第312条的规定。该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人主观上不知是犯罪所得或其收益,即使客观上实施了上述行为,也不能成立该罪。这是我国刑法界的通说,对此没有争议。对于“明知”的理解和认定,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笔者对“明知”的内容加以全面论述论述。  相似文献   

6.
洗钱作为一种严重的犯罪,不仅妨害正常的司法秩序,而且损害金融管理秩序,甚至会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我国《刑法》第191条洗钱罪和第312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都是关于洗钱犯罪的规定,两罪在法条内容上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两罪在侵犯法益、犯罪对象、行为方式、主观目的等方面有实质性的区别。明确两罪之间的界限,有助于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第163条规定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但在司法实践中关于本罪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讨论,特别是该条第2款规定的"回扣"的定义及内涵需要进一步理清,本文就"回扣"的定义及其含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观点.  相似文献   

8.
李益明 《魅力中国》2009,(36):198-199
关于我国现行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方面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造成在认定该罪时产生分歧。其主要分歧在于:第一,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该包括过失犯罪的情形。第二,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该规定为目的犯。笔者在此将针对这两点问题结合法理和实际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法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9.
方跃进 《魅力中国》2009,(36):208-209
我国现行刑法未对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予以明确规定。基于我国现有刑法体系、立法价值的要求以及考虑到司法实践的需要,一般认为"过失"不能成为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应包括"故意加实含的复合罪过形式"。依据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是由故意、过失抑或二者兼具为标准,目前理论界关于滥用职权罪主观罪过的学说可分为两大类即单一罪过说和复杂罪过说。所谓复合罪过形式是为了解读现行  相似文献   

10.
关于自然人主体问题。刑法第196条第1款规定了四项具体的信用卡诈骗行为,分别为: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恶意透支的。一般认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且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笔者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1.
对高利贷行为应当纳入刑法规制范围内。在立法入罪和司法入罪分歧上,因高利贷行为不符合非法经营罪构成要件,且适用该罪易造成罪行失衡,故不应对非法经营罪的兜底条款做扩大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司法犯罪化"。司法入罪与立法入罪二者不该是对立关系,第一、从当前出发,对高利贷及其衍生行为还应依据现有罪名及司法解释认定相应刑事责任;第二、条件成熟时,可将高利放贷罪增设于175条之二中,对罪与罚做具体设定,肯定与其他犯罪间数罪并罚关系,单位也可成为该罪主体。  相似文献   

12.
引言 农村基础组织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成为刑法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村民小组组长是否属于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其中围绕“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的争论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情况.2000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九届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以立法的形式对刑法第93条第2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含义进行了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以下简称“村组干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7项行政管理工作(其中第四项为: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时,属于《刑法》第93条第2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刑法意义上的“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相似文献   

13.
司法实践中,受贿并犯渎职有关罪的案件应定一罪还是两罪并罚,观点不一致.第一种观点认为,受贿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既是渎职侵权有关罪名的手段行为,系牵连犯,又有刑法第399条第3款规定,因此应择一重罪处罚.  相似文献   

14.
朱木之 《魅力中国》2010,(8X):204-204
《刑法修正案(七)》规定在《刑法》第388条增加一条作为第四款,两高将该罪命名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为正确理解适用这一新增罪名,笔者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自修订后,紧紧围绕“罪名”与“罪行”出现了相互矛盾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这给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和追究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带来极大不便。本文对学术界“罪名说”与“罪行说”的进行了客观的认识及评价.进一步解读了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曾照雷  王伟 《魅力中国》2011,(5):152-152
我国刑法第193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该罪设立之初对打击贷款诈骗犯罪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刑法对该罪规定的疏漏之处日益暴露出来。司法实务中出现的新的贷款诈骗行为越来越多,尤其是贷款诈骗罪的竞合犯罪给司法部门认定这类行为造成了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7.
一、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也可以这样说,它是指故意地非法地毁灭或损坏公共财物或公民私人所有的财物.使某项财物的价值与效用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的行为。此罪的构成特征是:一是主体方面特征,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达到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相似文献   

18.
介绍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79刑法第185条第三款中规定:“…介绍贿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97刑法第392条专条规定了介绍贿赂罪。根据法律规定、立法精神及司法解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介绍贿赂罪与非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19.
田霜 《魅力中国》2010,(6):137-137
长久以来,我国煤炭安全事故不断,特别是近年煤炭事故造成的死伤人数惊人,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在司法层面,规制该领域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和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对该罪做出的相关修改。本文将结合社会现实和法律规定对本罪进行解析,并对相关法条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吉仁同 《魅力中国》2014,(3):350-350
《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以来,有关醉驾入刑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同时困扰着我国刑事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其中就包括如何理解我国刑法13条中“但书”条款对危险驾驶罪的适用问题。本文将以此为焦点,力求能够阐述出我国刑法13条“但书”规定在危险驾驶罪中所具有的正确指引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