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我国在金融体制改革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即建立政策性银行,实现银行借贷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并分别于去年3月17日、7月1日、11月18日相继组建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的框架体系的构成,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客观要求,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局。李鹏总理在今年3月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我国的金融体制将逐步建立“三个体系”,即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为建立上述体系,1994年以来我国先后组建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多家政策性银行。旨在分离国有专业银行的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业务,实行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使之成为央行的调控对象,完善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但是,近两年来国有专业银行企业化进程步履艰难,严重阻碍了央行宏观调控机制的形成。本文试图就目前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难点作些粗浅的剖析,并提出若干对策,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把国有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从目前现状看,我国四大专业银行的转化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障碍,那么国有专业银行如何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提高效益,实现由粗放经营方式向集约化经营方式的转变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和探讨的问题。一、制约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的因素分析目前我国处在新旧体制并存时期,专业银行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商业化经营。近年来,我国国有专业银行效益持续滑坡,人均利润逐年下降。1994年国有四大专业银行共计盈利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前,政府为最大限度集中社会剩余资金支援工业化建设,建立一个高度垄断的金融组织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的推动下,一个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合作银行在内的银行体系逐步形成,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集中度逐年降低。在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演进不能再遵循原来的路径,政府应积极引导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向"国进民进"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政策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八次会议批准的《贯彻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就是将政策性金融和产业性金融分离。交通银行是我国产业性银行,经过一个时期经营与管理的实践。谈点自己的体会,供金融工作等参考。一、财政与银行的关系,银行与银行的区别财政是代表国家和政府对其拥有的财力进行分配的,对国民经济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银行是按照国家的政策和规定筹集和运用资金,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和制约作用。财政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从而使多年积累的金融问题日渐暴露,潜在的金融风险日益表面化。为此,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政策性银行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地位不清晰,职能定位不准确 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的"政策性".这种政策性体现在它的设立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根据政府的政策意图,支持某些特殊产业的成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政府的某些特定目标,其职能定位在弥补商业金融空隙和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李影 《全国商情》2007,(7):107-108
从农村金融体系应发挥的有效功能角度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既应有为个体私营经济、民营企业服务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又要有为农民、农户服务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为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和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银行。因此,我国应建立以商业金融为主,合作金融、政策金融为辅,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多层次的、机构多样化的复合信用型的农业金融机构体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产物的政策性银行,其运作还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定,应完善对政策性银行的法律规制体系,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要组建政策性银行,这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和历史必然选择。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自1994年正式挂牌营业以来,其运作状况基本良好,但要真正地实现设立政策性银行的目的,更好地适应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充分发挥其调控和增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进一步正确界定和合理划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一)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划分界定,是政策性银行正常运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当前政策性银行运作中存在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类似,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运作改革同样面临着是保留国有独资还是实行股份化的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基于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在现行的银行体系内保留政策性银行的国有独资性质,应是一种比较现实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业务按其性质可分为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融业务,政策性金融业务顾名思义就是服务于国家政策的金融业务.在我国,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融业务的分离是通过组建政策性银行来实现的.我国政策性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虽然在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性金融方针政策,实施国家宏观产业政策,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其业务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仅对我国政策性金融运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国有四大银行在我国区域金融结构中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以四大商业大银行为主体、中小银行机构参与竞争的银行体系逐步形成,传统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区域金融安全网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当前,应逐步完善以中小银行机构为核心的新的区域金融安全网,将地方政府管理纳入事前防范体系;重点构建事后处理体系,建立同业救助基金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以有效化解金融结构变迁中的区域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包括正规性金融组织与非正规性金融组织两大类.目前它存在诸多问题,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淡出农村金融市场后、信用社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合作金融的"互助共济"性的缺失及非正规金融组织中的高利贷,造成了现在农村金融体系的混乱.  相似文献   

15.
张旭  陈敏 《全国商情》2007,(2):45-48
国有四大银行在我国区域金融结构中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以四大商业大银行为主体、中小银行机构参与竞争的银行体系逐步形成,传统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区域金融安全网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当前,应逐步完善以中小银行机构为核心的新的区域金融安全网,将地方政府管理纳入事前防范体系;重点构建事后处理体系,建立同业救助基金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以有效化解金融结构变迁中的区域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完善以及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换,银行储蓄在国民经济和金融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也日趋提高,储蓄不仅成为“银行赖以存在的生命线”,而且对支持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就统一了全国的储蓄机构、政策和利率。到1957年全国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到  相似文献   

17.
徐忠 《西部金融》2007,(1):12-17
从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到现在,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已经走过了近十个年头.从商业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分离,到这次以微观机制再造为核心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农村金融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要将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现有农村金融体系改造成既能满足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和农户的有效资金需要,又具有商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而金融多元化是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满足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银行的信贷资产必须实现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这是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体制转换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经济银行运行体制的客观要求,而安全性即“本固”原则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保全管理的根本要则。但是由于现行体制的碰撞,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内部管理的缺陷,特别是在企业转制改制过程中,信贷资产的安全性面临严峻的挑战。银行如何为现有的信贷资产系上“保险帽”,  相似文献   

19.
金融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国有专业银行要实现向商业银行的转换,就必然要盘话信贷资金,对金融资产实行市场化经营。然而,当前相当一部分银行信贷资金却陷进企业欠贷的泥潭,并造成大量流失。某沿海开放城市一家专业银行,到去年底各项贷款余额为20多亿元,其中企业逾期未还的贷款本息就超过4.5亿元。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支持农业生产发展,政策性金融通常是一些国家选择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日本支持农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农林渔业金融公库运作的基本情况和近期的改革内容,并认为我国的涉农金融必须有长期的、清晰的发展方向;涉农金融需要与农业产业政策配合;商业金融在农业中也有作用空间,政策金融可以定位于弥补市场失灵的部分,为引导商业金融的进入营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