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环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堤 《黑河学刊》2002,(5):86-87
概述了在环境教育中培养公众的环境忧患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参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远比欧洲先进,而近代以来,却远远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在拥有四大发明的中国?这与两国的文化传统、政治体制和商业发展的环境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丽琴 《魅力中国》2010,(18):95-95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中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我认为以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为基础,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方法,把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技术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欧洲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痛定思痛,为实现欧洲长期和平,开始认真考虑欧洲一体化。1951年4月,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欧洲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创立煤钢共同体。1957年3月,六国在罗马签署条约,创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并于1958年1月开始实施。而英国在对欧政策上总是出现摇摆。  相似文献   

5.
日俄两国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两大领域。日俄两国几乎同时于19世纪中叶走上现代化道路,但由于两国文化的差异,两国的现代化是通过不同模式实现的。这种不同的发展模式的背后,反映出不同的强国意识和不同的发展战略。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日本现代化中的文化优势。探讨这一问题,对正在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尤其是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们可以借鉴和汲取某些经验和教训,以便早日实现我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和理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两个环节,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国,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将创新教育有机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全方面、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的缺乏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障碍之一。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不断丰富大学生公民教育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公民意识的升华,并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意识在城市逐渐得以加强的同时,农村环境保护零意识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要解决好农村的环境问题,首当其冲的还是要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本文将根据在农村教育宣传上的特殊性,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两方面对环境教育的有效开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意识在城市逐渐得以加强的同时,农村环境保护零意识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要解决好农村的环境问题,首当其冲的还是要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本文将根据在农村教育宣传上的特殊性,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两方面对环境教育的有效开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武春杏 《魅力中国》2013,(13):196-196
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公众话题,环境保护日渐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中学生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还应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对此,笔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方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中日吸收欧洲文化的差异及对近代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日两国吸收欧洲文化无论在广度或深度上都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日本要比中国全面广泛得多.其原因在于中日两国对欧洲近代文化的认识差异,由此表现出对欧洲近代文化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明显不同.这种差异对中日两国近代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环球财经》2009,(3):12-12
在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结束了对欧洲五国访问之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立即开始了对亚非五国的出访。2月12日胡锦涛抵达马里,开始包括马里、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和毛里求斯在内的非洲四国行。  相似文献   

13.
瑞典市场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居世界前列,是我国在欧洲的重要技术引进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刘福林 《魅力中国》2013,(31):205-205
保护人类的母亲地球,是世界与时代性的课题,环境意识的培养是各个学科共同的任务。语文古诗文中富舍环境教育的因素,在教学中努力挖掘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渗透,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谈了环境意识渗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对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成长发展十分重要。培养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根本途径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渠道,社会教育是环境保障。只有三种教育彼此协调、互相促进,才能在培养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方面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环境问题,在我国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化学与环境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化学教育手段,让保护环境意识深入到每个受教育孩子的心灵。本文从结合教材、生活、实验、课外活动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向初中生渗透环保教育,培养中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经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由于发达国家的产品科技含量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普遍较高.他们对环境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  相似文献   

18.
公司     
《中国经济快讯》2013,(5):13-13
悲情公司榜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日前表示,中石化向北京供应的京标V车用油与欧洲排放标准相当。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油品实施的仍是国Ⅲ标准。我国成品油排放标准要求国Ⅲ标准硫含量低于150ppm,而欧洲要求硫含量低于1Oppm。也就是说我国大部分地区油品的硫含量是欧洲的15倍。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理应率先垂范、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提高政府官员的环境意识水平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环境治理以及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强时领导干部的环境形势教育和环保科学知识教育;必须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让破坏者和排污者给予受害者以一定的经济补偿;必须建立高规格、高权威且相对集中管理的专门性环境管理机构,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20.
世界     
560万人欧洲失业青年人数众多 德国《图片报》7月3日报道,欧洲25岁以下的失业青年人数已达到560万,主要分布在希腊、西班牙及意大利等受欧债危机影响较严重的国家。为此,欧盟28国的劳动部部长及17国国家领导人在柏林举行会议共商对策。各国均表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投入更多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