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3年以来,山东省招远市在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中,财政局按照“多予少取、统筹搞活”的原则,“加、减、乘、除”并举,既做加大“三农”投入的“加法”,也做减轻农民负担的“减法99既注重发挥政策和人力的倍增效应.也采取积极举措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加快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步伐。2003年,该市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7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630元。  相似文献   

2.
“中国以农业立国,农民是国家的主体,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毛泽东在早期革命时,就对中国的农民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如果说毛泽东“农民”理论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中国农民阶级在革命中所起的地位和作用,那么今天的“三农”问题却关乎中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践“三个代表”,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农村和农民。2001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把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农村信用社和基层党政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截至2003年10月底,全市发放“信用一证通”和小额贷款证达42.09万户,85%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得到贷款,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小额信用贷款的大力推广,取得了农民增收、政府增税、信用社  相似文献   

4.
制度创新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紧紧捆住了农民的手脚,制约了农民市场竞争能力的健康成长和有效发挥;现行农村税费制度和财税体制使农民背负着沉重的负担,难以从容应对市场挑战;面对处于市场弱势地位的农民,政府财政政策没能雪中送炭,反而釜底抽薪。目前政府应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为农民做好三件事情,即“松绑”、减负、扶持。  相似文献   

5.
武宣 《中国金融》2002,(1):32-32
为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江西省婺源县农村信用联社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寻找有效支持农村和农户经济发展的“金钥匙”,联社多次组织机关干部和专业信贷员,逐乡、逐村、逐户开展“小额农贷万户调查工程”,并就农村信用社的服务环境、贷款操作、工作作风、支农效果等问题,组织了问卷调查和采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活动,广泛征求农民群众意见,联社了解到当前农民最迫切的愿望是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而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贷款难。这种调查既密切了农村信用社与广大农民的血肉联系,又基本弄清了农户对农村信用社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找准了金融服务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改进金融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年初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要求全党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互动性,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民开门搞开发,农技专家技术人股,正成为湖南省临武县农村的一种“时尚”。据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数据,现已有120多名农技专家欣然受邀成为农业产业的“新股东”。临武是湘南山区农业县,近年形成的临武鸭、商品蔬菜、优质水果等6大特色农业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户技术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8.
李玉辉 《西南金融》2006,(1):32-32,33
当前宜宾市“三农”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如,对农业的投入远远不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城镇化建设难以推进、农民增产不增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其根源在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引发农民自我积累能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低下。本文试图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表现出的突出问题人手,分析引发问题产生的政策和行政因素,探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取向和政府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9.
“衣业”、“农村”、“农民”——这些构成“三衣”问题的各要素,历史上的每一次变革和跃动,都牵动着国家和社会敏感神经,而涉及农村资金流动的农村金融问题,也已成为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高频词汇,自是备受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在国家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肖楚女的《中国的农民问题》这篇文章出发,分析了肖楚女的“三农”思想,并分析了他的“三农”思想对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据新华社消息,知名国情专家胡鞍钢近日提出“四农”问题,即农民212问题。而今,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达1.3亿之多,但相对于中国八亿农村人口、五亿农村劳动力来说,这一迁移过程仅仅是个开始,还将延续到2030年甚至更长时间。如何转变观念,加快农民212政策调整,实现继土地改革、“大包干”之后中国农民的“第三次解放”,是加速中国发展,推动构建和谐社会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明确农业银行要进一步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骨干和支柱。祁门县农行是直接服务干“三农”和县城经济的基层行,如何面向“三农”,强化服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从分析祁门县域经济金融现状出发,试对服务“三农”问题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如何破解面临着的许多发展问题,一时间众说纷纭,错误解读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一门心思向政府要钱,“坐等上级帮扶”者有之,新农村片面地理解为“要钱”的机遇,上面不给钱就等一等,还理直气壮叫喊“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者有之。笔者认为开展新农村建设必须摈弃“等、要、靠”的思想,要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职能优势,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引导广大农民发家致富。  相似文献   

14.
民族贫困地区的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民族贫困地区的“三农”问题除了政策扶持、引导外,还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本文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县农村投融资实际,探索民族贫困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占峰  孙磊 《中国金融》2007,(11):61-62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一直认为农村资金不足是农民“贷款难”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关部门在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时也一直借助于支农再贷款、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等增加农村资金供应的政策手段。但是,自2006年以来,随着全国普遍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出现,长期困扰农村的资金不足的状况也得到了好转。然而,农村地区“贷款难”的现象却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由此我们认为,在现有市场环境下,单独从金融供给角度已无法全面解释和解决农村金融领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而必须转换角度,结合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两个方面共同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疆金融》2007,(B11):135-13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能否保持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要前提。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只有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周菲 《乡镇财政》2001,(10):28-29
向农民征收农业税收,一向是乡镇和财政干部头痛的事情。然而,这一“老大难”问题,却被湖北省罗田县农税局推行的农业税收“送交制”破解了。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三农”目标的层次 从根本上说,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具体则体现在农民收入问题。因此,本文模拟杠杆原理、结合农民纯收入的会计等式来直观分析我省“三农”政策的目标层次性。“三农”问题杠杆模型  相似文献   

19.
发展江苏农村保险力促“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江苏省委遵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江苏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新世纪初期江苏的战略目标.那就是富民强省,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的一个关健问题,是能否解决好江苏的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即“三农”问题。农业在程度上是靠天吃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若没有建立起农村风险保障体系,就没有江苏农业的丰产和丰收.就没有农民的富裕和农村的现代化,也就没有江苏全省“两个率先”的实现。所以,尽快建立江苏农村风险保障机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有专门搞调查的公司负责调查,然后由国家社科部门以年度蓝皮书的形式对外发布,说是我国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指数还要高。尽管调查结果一公布,年度蓝皮书一问世,在互联网上即刻遭到一片质疑声,但也还是有人说农民的幸福感比城里人强没有搞错,这就是因为农民的“幸福感”与城里人的“幸福感”不同;甚至还有人对质疑农民幸福感强于城里人一说认为是“混淆概念”。在这种人看来,中国的农民虽然比城里人穷苦,即使像梁漱溟先生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说的那样“在九地之下”,但他们还是感到“幸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