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翟宇佳  周立宏  郝敏 《产经评论》2020,11(1):148-160
融资约束究竟会对中国制造业产出带来多大的抑制效应,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分别从企业外部融资利息支出占现金流的比重、内源资金积累的自由现金流和由企业资产和成立年限构建的SA指数这三个维度,考察我国制造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及其对企业产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融资约束抑制了我国制造业的产出水平。利息支出占现金流比重的增加将导致我国制造业产出下降;同时,企业产出与自身积累的自由现金流显著正相关;而SA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将导致企业产出下降1.15%。分行业来看,融资约束对企业产出的制约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表现得尤为显著,对于其中的典型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出的下降比例最高;分所有制来看,融资约束对国有企业产出的抑制效应虽然为负,但并不显著,而融资约束却能显著降低民营企业的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银监会公布的金融许可证信息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相匹配,考察了银行竞争对僵尸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银行竞争通过提高僵尸企业的融资成本显著加快了其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尤其是降杠杆的幅度。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货币政策宽松期,银行竞争对僵尸企业降杠杆的促进效果会更明显。此外,预算软约束小、外部融资依赖程度高、规模小的僵尸企业去杠杆的速度更快。本文立足于中国金融体系深化开放的现实情境,聚焦于僵尸企业这一特定主体的资本结构决策,为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如何助力僵尸企业去杠杆提供了一定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选取深沪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以技术投入持久性为视角研究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探讨外部环境、企业规模和财务杠杆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技术投入惯性正向影响企业绩效;外部环境动荡时,惯性的积极作用表现〖JP〗更加显著;企业规模抑制了技术投入惯性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财务杠杆对技术投入惯性与企业绩效的调节效应还因企业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提示,制造企业应运用高水平投入,采取持续不变的技术投入策略应对动态环境。大规模企业要关注技术创新,增加技术创新投入,防止盲目执行技术投入策略。针对“预算软约束”问题,国有企业应注重合理利用负债融资,发挥负债的治理效用。  相似文献   

4.
从自由现金流和股权融资约束出发,基于中国科技型上市企业2009-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投资者情绪对R&D投入不足的校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科技型企业R&D投入不足具有校正效应;股权融资约束越小,投资者情绪对科技型企业R&D投入不足的校正效应越明显;自由现金流对校正效应的影响显著。通过企业异质性检验发现,国有、成熟、大型科技型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会削弱投资者情绪对R&D投入不足的校正效应;非国有、年轻、中小科技型企业受到的股权融资约束越小,投资者情绪对R&D投入不足的校正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融资约束不同的企业在承受利率冲击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于以往研究,笔者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规模、不同控制人对融资约束的影响,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随着规模的扩大,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也在增大,这与以往学者研究结果相悖;控制人性质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关系紧密,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大于非国有上市公司;我国股票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还原企业面临的真实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企业融资新路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企业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发挥着支撑引领作用,目前创新型企业定义并不十分清楚,对于如何解决创新型企业融资也缺乏有针对性的的研究。从创新型企业内涵、特征入手,先从理论角度分析创新型企业融资特点,再从供给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创新型企业融资问题,并通过借鉴国内外创新型企业发达地区的做法,给出了符合创新型企业融资的新路径和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胡杰  秦璐 《技术经济》2013,(8):15-20
构造了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资的融资约束模型,利用2008—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从R&D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的视角,实证分析了高新技术上市企业R&D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并进一步按企业规模和所有权的不同将样本企业分组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R&D投资面临明显的融资约束,依赖于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相比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资更依赖其内部现金流量,面临更严重的外部融资困境;相比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资面临更严重的融资约束。提出:在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政府应着力建设、完善与高新技术企业相匹配的多层次融资体系,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加。  相似文献   

8.
史燕平  陈乾  刘微  黄鑫 《技术经济》2021,40(4):19-28
租赁作为企业融资方式一种,是否在企业的长期发展如企业创新中发挥一定作用?本文检验了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采用租赁融资前后创新水平的变化.研究发现,虽然企业整体创新水平下降,但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创新水平下降更多,而盈利水平较高与规模较大的企业,创新水平反而上升.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是虽然企业投资水平提高,但研发支出下降.这说明在企业面临更严重融资约束、更大短期绩效压力、更小规模时,租赁对企业短期融资的作用更突出,反之,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的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中小型企业提供了一大批就业岗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随着近年来经济危机的影响及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整,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减慢,许多专家学者指出融资难问题是其中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正确认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融资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然后针对我国的现实状况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来年,中国工业企业呈现出购置土地和金融资产的“脱实向虚”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研发创新行为。本文利用200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创新专利研究数据及土地出让交易数据,利用PSM-DID模型,从土地购置行为和购置额度两方面探究工业企业土地购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企业土地购置行为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且这一促进作用呈倒“U”型趋势;工业企业购置工业用地行为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购置商住用地行为则显著抑制企业创新。本文研究还发现,工业企业适度的土地购置会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财务风险,扩大企业研发投入而促进企业创新,高额的土地购置则会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和财务风险,从而挤占企业创新资金而抑制企业创新。本研究为政府合理监管工业企业购置土地行为提供依据,有助于引导工业企业合理协调“土地购置”和“研发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8-2014年沪深A股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金融发展能否缓解企业R&D融资约束、促进企业R&D投入,并进一步考察这种作用在规模、区域、所有权、行业等4种因素影响下的差异性。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缓解企业面临的R&D融资约束,并且这种缓解作用对小规模企业和民营企业更加明显;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而中西部地区则未能有效刺激企业R&D支出;与高科技行业相比,非高科技行业能够从金融发展中获利更多,其R&D投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银行竞争程度的变动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大小的影响。本文将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验证银行竞争形势的加剧是否会影响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本文认为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面临显著的融资约束,而且银行竞争与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之间呈现U型关系,即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融资约束呈现先放松后收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预算软约束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阻碍因素,并影响经济转型期的政企、银企关系,而政府对于债务的软预算约束是企业信贷违约的原因之一,根据企业还贷过程中相关利益者的相互博弈,建立一个企业、银行、政府之间三方博弈模型来分析它们之间的行为及其目标差异对企业信贷违约的影响。模型分析表明:政府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考虑,通过补贴银行和企业来实施对企业还贷的软预算约束,而银行在衡量了政府补贴和清算得失之后有可能对企业再贷款。解决预算软约束和企业信贷违约的关键在于"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企业完全按市场化运作,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让政府从企业中逐步退出,硬化企业的预算约束环境,从而降低企业的信贷违约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企业透明度是市场经济中企业诚信程度的标尺,是经济健康运行乃至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已有研究表明,企业透明度对技术创新存在正向影响。从财务透明度、治理透明度和组织透明度3个角度选取6个指标构建企业透明度评价模型,以2012-2016年深圳证券市场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企业透明度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透明度对技术创新存在正向影响。影响路径方面,企业透明度一方面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另一方面通过缓解代理问题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透明度提升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5.
陈涛 《经济与管理》2009,23(9):38-41
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现金流和资产价值可观察但不可验证的情况下.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投资者参与约束和企业外部权益融资约束皆有所差异.研究表明,私营公司制企业比合伙制企业对企业外部权益融资约束程度更低,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外部权益融资,同时外部权益融资的折价率较低,甚至可以溢价融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0—2019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开通提高了标的企业实质性创新投入,但是也助长了策略性创新行为。路径分析表明,沪港通主要通过影响企业内源融资与改善外部信息环境,缓解融资约束与信息不对称性,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为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开放制度、提高政策甄别能力与扶持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7.
将企业研发模式分为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和双重研发三种,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探究不同研发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及其在异质性企业中的差异情况。全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双重研发对创新绩效的激励效果最好,合作研发的激励效果次之,自主研发的激励效果最弱。企业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自主研发对高成长性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效果最显著,合作研发对低成长性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激励效果最显著;对于无融资约束的企业,双重研发模式是提升创新绩效的最佳选择,但是对有融资约束的企业,其提升效果最弱。  相似文献   

18.
Give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and Growth in Russia a Cha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identifies and investigates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links among Russia's disappointing growth performance of the mid-1990s, its costly and eventually unsuccessful stabilization, the macroeconomic meltdown of 1998 and the spectacular rise of non-payments. Non-payments developed into a system that flourished in an atmosphere of fundamental inconsistency between a macroeconomic policy geared at sharp disinflation and a microeconomic policy of bailing-out enterprises through soft budget constraints. It embodies a large volume of untargeted, implicit subsidies in the order of 7–10 per cent of GDP, which has stifled growth, contributed to the 1998 meltdown through its impact on public debt and made at best a questionable contribution to equity. The overwhelming priority at this point is to dismantle this system, thereby promoting 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and growth (by hardening budget constraints) and medium-term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by reducing the size of the subsidies).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境内2 700家企业的普查数据,分析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企业的出口倾向、出口强度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企业面临外部融资约束时,不仅会显著降低企业参与出口的可能性,还会显著降低企业产品出口销售比例。不同的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而言,贷款申请程序复杂、利率太高带来的外部融资约束会显著降低企业产品出口销售比例;贷款规模和期限不足带来的外部融资约束会显著降低企业参与出口的可能性;抵押要求太高带来的外部融资约束既会显著降低企业参与出口的可能性,也会显著降低企业产品出口销售比例。  相似文献   

20.
企业融资活动与研发创新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融资活动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有关研发创新如何影响融资活动的研究认知尚存在争议。通过分析二者间的互动机理,提出所有权差异是导致互动关系异质的重要情景因素,进而构建PVAR模型,以2011—2016年我国内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4种融资活动均对企业研发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其中,内部融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强,政府补助次之,最后为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②研发创新能有效提升企业外部融资能力,但对内部融资和政府补助的促进效应较小;③内部融资、政府补助对非国企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高于国企,但国企研发创新对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的影响程度则高于非国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