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析我国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及其应当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了,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本文试从今年积极时政政策与往年比较的变化以及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途径与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正华 《当代财经》2002,(11):25-27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其功效正在逐步降低。弊端正逐步显现,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已经不大,逐渐淡出巳成为必然。但是如何在淡出的同时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必须从三方面入手:1.对积极财政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要主要采用引导性财政政策。2.继续进行结构性税收改革。3.逐步实现由单一型税极财政政策向整体扩张型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国内一些学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导致赤债规模急剧扩大,若继续实施,将引发财政债务风险。针对这一问题,本将进行深入分析,论证目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引发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4.
积极财政政策产生显著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 2001年底,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我国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巳先后发行5100亿元国债,用以刺激经济发展。此举社会各界看法不一,一种意见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很大,应继续实行;另一种意见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已到临界点;应逐步淡出;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加大,不能继续实施。 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非正式会议上;各国在“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的领导人《宣言》上承诺,将竭尽全力扭转全球经济下滑趋势,以促进经济复苏。但是,绝大多数成员的领导人没有作出采取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  相似文献   

5.
徐瑞娥 《经济纵横》2003,(10):55-59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实施五年 ,收效卓著。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对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是继续的争论也不时出现 ,现将各种观点综述如下。一、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不同看法(一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必要性和可能性。1 .扩大内需仍需加强。随着国际经济增长的继续放缓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经济“传导”作用的加强 ,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形势及外需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乐观。据有关资料 ,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 997年为 3 .6 % ,1 998年为 2 .3 % ,1 9…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转型期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缓解通货紧缩,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考虑到防范公共风险,积极财政政策应作相应的调整。自2005年起,中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其核心是适度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的规模,并对财政分配结构进行调整。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一五”前期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7.
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必然之选择,但是财政风险的客现存在又影响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本认为。尽可能地减少和分散中央的财政风险,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适时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现方式。增强其可持续性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我国财政政策"九五"回顾及"十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体来看,我国“九五”期间实施的是由适度从紧向积极扩张转变的财政政策,本文对这一时期财政政策的基本评价为:(1)“九五”前半期 我国实施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截止到“九五”期末,积极财政政策虽初见成效,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并不稳固;(3)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经济再度滑坡,“十五”期间我国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已有五年,在世界经济低迷的环境下,我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现在对是否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虽有不同观点,但有一点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短期内还将继续实施,否则我国经济可能面临更多的问题。但是,继续增发国债的财政空间和使用效率已逐渐降低。对此困境,笔者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转到主要依靠政策性金融业务来启动;通过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相对于政府国债投资有诸多优势。但当前政策性银行在经营上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必须改革政策性金融业务,实现政策性金融创新,使其能够真正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98年以来,我国连续六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4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人手,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创新政策内容主体包括供给导向、需求导向和环境支持导向等创新政策,创新政策评价指标包括政策协同度、政策强度和政策完善度3个维度。采用政策赋值量化法与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多维评价指标,指出在创新政策设计中,我国应更多采纳需求导向型和环境支持导向型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关注创新政策协同度和完善度,以引导创新型企业、创业型大学和创新中介机构在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uccesses and failures of Japanese monetary policy by evaluating policies from January 1980 to May 2003 in the light of optimal policy rules. First, we quantitatively conceptualize the Bank of Japan (BOJ)'s policy decisions by employing Bernanke and Mihov's (1998 ) econometric methodology for developing monetary policy measures and term the resulting policy measure the ‘actual policy measure’. Next, assuming that the BOJ is committed to optimal policy rules, we simulate optimal policy paths, which we term ‘optimal policy measures’. We evaluate Japanese monetary policy historically by comparing actual and optimal policy measures.  相似文献   

13.
科技企业孵化器政策是助推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的制度动力。构建“政策工具—价值创造”二维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2000-2019年中央与地方颁布的182份科技企业孵化器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借助NVivo12实现政策文本编码和统计分析,揭示政策横向协同情况与纵向演进态势。研究发现:孵化器政策工具应用表现出横向分化态势,政府介入程度较高的策略引导型政策工具和政府主导型政策工具应用较多,参与推动型和自由发展型政策工具运用不足,并呈现出以政府主导型政策工具为主转向策略引导型政策工具与政府主导型政策工具并重的纵向演进态势;同时,孵化器政策工具应用集中在价值孕育阶段,价值初创和价值加速阶段政策工具应用较少。最后,提出完善政策工具组合、强化政策工具与价值创造阶段有效整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创新科技政策传导过程存在时滞效应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通过整理2009-2016年相关数据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法对创新科技政策(人才激励、研发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效应外部时滞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科技政策的时滞导致政策效果无法得到充分、及时的发挥。不同的创新科技政策工具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时滞期。政策外部效应时滞发生于企业判断政策—确认政策—吸收政策—执行政策—创新产出这一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5.
There has been a major shift within macroeconomic policy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or so in terms of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given to monetary policy and to fiscal policy in both policy and theoretical terms. The former has gained considerably in importance, with the latter being rarely mentioned. Furthermore, the nature of monetary policy has shifted away from any attempt to control some monetary aggregate (prevalen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80s), and instead monetary policy has focused on the setting of interest rates as the key policy instrument. There has also been a general shift towards the adoption of inflation targets and the use of monetary policy to target inflation.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hift in the nature of monetary policy. This enables us to ques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an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fiscal policy. We examine these question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new consensus" in monetary economics and suggest that it is rather limited in its analysis. When the analysis is broadened out to embrace empirical issues and evidence the clear conclusion emerges that monetary policy is relatively impotent. The role of fiscal policy is also considered, and we argue that fiscal policy (under specified conditions) remains a powerful tool for macroeconomic policy. This is particularly an apt conclusion under current econom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6.
政策科学视角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评析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良 《经济与管理》2007,21(1):12-16
采取政策科学分析视角考察当前中国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在制定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决策原则,在执行中注意根据政策资源的供给状况突出政策实施的层次性和地区差异,并适时运用动员模式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自实施以来已初见成效,但在政策运行中也存在若干问题。表现为政策对象的政策认知度低。政策评估与监控机制缺乏,政策执行中出现“逆向选择”现象,并由于社会资本发育不良形成政策环境阻滞因素。这就要求深化政策试点,扩大农民参与,进一步创新政策执行方式。建立健全政策监控机制,构建相互配套的立体化政策网络。  相似文献   

17.
农村政策性金融与财政支农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桂堂 《经济经纬》2005,(4):132-134
政策性金融的产生及其作用的发挥,实际上就是财政职能不断强化的一个产物,改革开放中后期以来,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功能趋于弱化,其原因在于:财政实力被过多地削弱,公共产品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过分倚重商业性金融的支农效应而弱化了财政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为此,应当健全财政对农村政策性金融持续投入机制与补偿机制,协调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财政还应承担起对政策性金融业务监督管理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政府通过科学设计和选择政策工具,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2001年以来我国政府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进行分析,从基本政策工具维度和产业价值链维度分析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特点,优化新能源汽车发展应从政策环境、政策工具等方面加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19.
刑事政策体现一个国家对于刑事犯罪的基本态度,其与刑事法律共同构建起强大的控制犯罪体系。可由于刑事政策自身的特殊性,至今在概念、含义等一些基础理论部分存在争议。对刑事政策的五个方面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意在厘清有关刑事政策的一些根本性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公布的30份人工智能政策文本为样本,基于政策工具和PMC政策评价模型,采用文本挖掘及内容分析法,对我国当前人工智能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人工智能政策中的需求型政策工具需进一步加强,环境型政策工具结构有待调整;通过对处于不同评价等级、针对不同产业发展政策文本的PMC指数进行比较,识别出影响我国人工智能政策文本评价等级的具体变量。最后,结合我国人工智能研究前沿趋势分析,探寻未来政策制定方向,为后续人工智能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提供具体、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