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税收政策在促进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科技税收政策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完善、内容规定不合理、实施过程不规范等缺陷。对此,应完善我国科技税收法律体系,提升科技税收的法律效力;税收优惠政策应从以区域优惠为主转向产业和区域优惠相结合,以产业优惠为主;采取事后优惠和事前扶持相结合、以事前扶持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的税种应从以所得税为主转向所得税和流转税并重;强化促进人力资本形成的税收政策;切实加强科技税收优惠的管理,建立税式支出预算制度,以使税收政策在我国科技进步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税收优惠在整体投资环境中的作用有限,但税收优惠影响外资流向、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行为。不过税收优惠的成本一收益分析表明,税收优惠的效益不大。我国税收优惠目标应从增加外资总量转变为提高外资质量;从过于注重税收优惠改为完善国内整体投资环境;重视与外资税收优惠相关的国际税收环境。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基础发生变化,优化投资结构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当前税收优惠政策改革的出路。为实现投资结构优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必须对原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一系列改革,包括税收优惠从过去的直接优惠为主转变为以间接优惠为主;按照我国产业政策要求,重新设计税收优惠政策体系;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层次分明的税收优惠政策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不断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策集合。当前,税收优惠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调控作用,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内容过滥、形式过多、种类过杂、管理不规范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财税改革的目标,要求落实"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基于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清理现有的不合理的税收优惠成为了本届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税收优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税收优惠产生的经济效应,提出切实可行的清理现有税收优惠的目标与思路,并基于此建立有效的税收优惠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税收优惠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田志华 《新智慧》2004,(7B):68-69
一、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1.优惠方式单一,削弱了税收优惠的实效。目前,我国所得税优惠主要采用的是税率式、税额式减免等直接优惠方式,而国际通行的投资抵免、加速折旧和提取投资风险准备金等税基式间接优惠方式运用得比较少。直接减免和间接减免的激励效果不同,前偏重于利益的直接让渡,强调的是事后优惠,只有取得利益,才能享受此种优惠;而后更偏重  相似文献   

6.
论促进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税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水平不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程度还很低。政府可采取的促进风险企业发展的税收措施有: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税收优惠措施,完善增值税,运用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降低开发风险;可采取的促进投资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发展的税收措施:制定针对风险投资机构的专门的税收政策及法规,降低风险投资公司的税收负担,解决重复征税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税收优惠管理内在要求.分析了税收优惠管理的特征,并针对我国当前税收优惠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税收优惠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进步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主要的标志,而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科技税收政策优惠存在立法层次低、优惠方式欠科学、优惠力度偏小、功能缺陷等问题。为此,必须从税收优惠体制着手,规范税收立法,尽快实施国民待遇原则,完善所得税优惠政策,建立鼓励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碳税制度是一国推进碳减排实施的重要工具。选取日英瑞典三个国家,从碳税政策的设定原则理念、功能定位、税收优惠内容、配套措施及政策运用手段等方面探究其碳税优惠政策的具体实践。研究发现,日英瑞典三个国家的碳税税收优惠政策既有差异性又有共性,其差异性体现在减免范围、享受群体及补助形式等方面,而其共性更多地体现在政策设定的基本原理、理念、功能及财税政策运用方式等方面。上述三国的相关经验与措施,为我国碳税制度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经验。我国碳税政策在原则设定方面应着重突出合理税收负担、税收公平和税收中性原则;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方面应追求多功能协调发展,加快与其他税种的税收优惠制度整合完善,同时健全“税收+财政”双重优惠体系;配套措施设定方面应注重发挥财税政策、绿色金融和绿色基金多元融合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0.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待遇的差异大;区域性优惠形成地区不平衡;直接优惠比重大、成本高;优惠的产业导向不足。在改革中,应逐步缩小内外资企业优惠的差异程度.建立起以间接优惠手段为主.产业导向与区域发展战略导向相协调的优惠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