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是中华民族、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我省经文化部批准设立了陕北、羌族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62项、省级453项、市级1127项、县级2292项,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我省非遗保护、保存工作,制订出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指数评估指标数据(2016年度)》,截至2016年底,全省国家级非遗项目已达到217项,传承人数量为122人,省级非遗项目达到1076项,传承人数量为936人。就宁波市来看,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自2004年启动以来,以机制为先导,坚持从规范、管理、制度入手,卓有成效地开展非遗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使传承保护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当前非遗工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月14日)同志们:这两天,我们在总结、交流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实施《文化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通知》作了具体部署,对《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两个文稿的征求意见稿和相关问题作了深入的讨论。这里我讲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一、非遗保护工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  相似文献   

4.
快讯     
<正>6月18日,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自治区群艺馆、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和西藏日报全媒体联合承办的第二届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在拉萨闭幕。本次大展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2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0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和9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6名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集中呈现了西藏历史久远、丰富多样、永续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展示了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继承、保护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果。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活化石”,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密码留住这些非遗项目,就是留住我们民族传统的“根”,文化的“魂”要保护好非遗项目,前提是保护好那些非遗传承人,他们才是大地文化的制造者、承载者、传播者。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6月,文化部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名单;山西再添四十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其中蔺氏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独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授予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砚台制作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志牌。  相似文献   

7.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最早权威的定义,可以追溯到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怎样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概念更加贴近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形态的实际,使其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取得全民的认同和共识,是当前所有非遗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如此定义非物质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及各省(区)保护条例的出台,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亟待本省法律条例的支持与保障。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对照国家以及各省法律条例,对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条例的出台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城镇化进程中,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政府投入不足,传承人存在"断层"危险,非物质文化保护环境的缺失等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应构建良好的"非遗"保护工作环境;培养传承人,避免"非遗"传承中的人才断层;构建平台,实现"非遗"保护工作的有效宣传;针对特点,做好"非遗"项目的活态保护;挖掘"非遗"的外在价值,契合城镇化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的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1]实施以来迎来的一个"文化遗产日"。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保护公约》)在巴黎正式通过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以一种全新的面孔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对黑龙江省非遗名录的统计,截至目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244项,却只有部分被人们熟知,如东北传统大秧歌、东北二人转,但还有很多优秀的非遗文化没有机会向人们展示.例如望奎皮影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保护措施不完善、传承人缺乏等原因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本文旨在研究保护与传承望奎皮影戏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如何在信息时代传播和普及望奎皮影戏.  相似文献   

12.
明娜 《走向世界》2014,(51):32-35
2014年10月11至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市举办。博览会以"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主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交易、创意衍生品和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示、整体性和生产性保护成果展示为主要特色。展会期间,国内外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为人们献上了一场非遗盛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杨长海 《特区经济》2015,(2):99-1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一般公共产品特性及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作为非遗外部性解决手段的政府干预,重要表现是通过法律制度或公共管制在界定产权或削减交易成本方面发挥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作为行政法调整非遗保护的典型,必将对鼓励和保护非遗正外部性产生深远积极影响,但其缺点是难于兼顾对私权的尊重。日本、韩国"文化财产"概念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文化资产"概念可以为我们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3月1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市文广影视局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经过数年的制定和起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简称《非遗条例》)去年12月经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非遗条例》是上海继《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规定》、《上海市文物保护条例》后的又一部重要地方文化法规,对于推动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科学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叶娅丽 《特区经济》2011,(9):154-155
本文阐述了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找出了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拓展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设想:加大宣传力度;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进行系统性旅游开发;充分利用非遗节与新非遗公园。  相似文献   

16.
王宏 《改革与开放》2016,(19):29-30
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她之一的河南省,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内容丰富等特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保护与利用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随着我国受到经济与文化全球化影响愈发明显,我国在非遗保护和利用方面受到的冲击亦愈发显著,原有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形势.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对当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强河南省非遗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以期促进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据悉,深圳市法制办正在审查、修改和完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旨在以法律的形式对深圳科技创新机制作出了多项硬性的规定。该《条例》(草案)不日将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以机制为先导,坚持从规范、管理、制度入手,卓有成效地开展非遗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使传承保护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宁波非遗工作自2004年启动以来,先后推出非遗普查宁波模式、"三位一体"非遗保护模式、"三位一体"评估体系、非遗考核退出机制、非遗保护高校联盟均属全国首创,并建立了完善的四级非  相似文献   

19.
非遗文化翻译既是我国向世界各国展现华夏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也是实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措施.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胜枚举且地方特色突出,积极探索非遗文化外宣翻译是强化黑龙江非遗文化保护与宣传的重要措施.从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现状出发,旨在研讨提升非遗外宣翻译现状的对策,阐明了黑龙江非遗文化外宣翻译的欠缺之处及形成的缘由,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出炉,全国年节修改,清明、端午、中秋被列为法定假日,所有这些都昭示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会对人们的未来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还将遇到一些不和谐的负面因素,要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