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三角的交通运输存在着各种运输方式分工不合理的结构性缺陷,导致交通运输质量和效率低下、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空气质量下降、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制约着珠江三角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实现珠三角大城市结构升级的突破口是建设快速轨道交通设施;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城区交通都应积极实现地铁化;建立珠三角经济区城际快速轻轨交通网体系;建立广州至香港高速磁悬浮铁路。  相似文献   

2.
魏宇 《中国经贸》2011,(14):36-37
我国旅行社现有的水平分工体系极大束缚着旅游业的发展,鉴于旅行社业的发展处在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因此,本文通过其与IT行业的新兴商业领域的对比分析,探寻旅行社业分工体系构建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构建“产品生态链”,重建旅行社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3.
美国资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作为一种强扰动因素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变化形态,而且将随着扩散作用深入到国际分工体系发展进程。该文在对当代国际分工趋势和格局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分工的关键影响因素,从复杂系统观的视角出发,建立了金融危机对国际分工的影响路径模型,并进一步从宏观的经济长波与周期波动、微观的跨国公司运营模式入手,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国际分工的传导机制,揭示出金融危机对全球分工未来发展影响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4.
叶长过 《浙江经济》2004,(20):59-59
景宁交通即将实现的跨越发展,将对经济、社会以至人们的生活等多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需要提醒的是,必须抢抓机遇,主动接轨和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参与经济分工,才能实现景宁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一、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 以资源和区位条件为基础。依托交通干线、中心城市和口岸,建设产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分工合理、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国内     
《浙江经济》2010,(15):10-10
鼓励和引导民资成为部委硬任务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传统垄断行业各主管部委的工作分工、工作要求作了详细分配。铁路、港口、民用机场等交通领域和垄断明显的能源领域成为民间资本进入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7.
资治篇隋代张掖互市的兴盛与局限贾健飞,沈桢云隋朝建立以后,在西北面临着突厥与吐谷浑的严重威胁。河西由于与突厥、吐谷浑接壤,因此,经营河西之成败就关系隋政权的稳固与否。河西又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中西交通之咽喉要道,还是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由于生产分工的...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产业同构向产业分工深化转变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从1990年代开始,浦东的开发开放掀起了国际产业向长三角转移的浪潮,外商投资不仅加速了长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的进程,而且长三角交通、信息和市场的一体化促进了企业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的便利。长三角以上海为管理控制、研究开发和市场营销中心,其他区域为发展腹地的产业分工模式正在形成。长三角地区正在逐步强化区域产业结构特色,长三角产业分工深化为长三角的合作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有利于形成一种全新的差别化竞争格局,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今后将在产业分工、交通构建、市场培育、环境改善、旅游发展等五大领域内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0.
张唯实 《发展》2006,(12):67-68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在空间区域上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性和不平衡性。西部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培育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那么,西部地区采取何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异,这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主要以区域分工的演变规律为背景,说明区域分工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已被大型跨国公司所控制。据统计,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三分之一的生产资料和财产,其对外投资总额已达20000亿美元,并且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背景是生产资本的国际化趋势随着各国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迅速提高,生产的分工和协作扩展到国际范围,跨国公司的生产环节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分工生产,通过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资源、技术、人才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获取国际分工的规模效益。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使人们忽视了小企业的发展。近十余年来,小企业发展缓…  相似文献   

12.
王占东 《改革与战略》2008,24(10):32-35
分工与协作是人类劳动的两种组织形式,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两个极为重要的现象。近代以来,一些学者和经济学家围绕分工与协作提出许多理论观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分工与协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文章以分工与协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视角,阐明分工与协作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使人们认识分工与协作的重要性,厘清分工与协作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分工与协作的职能。  相似文献   

13.
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双边贸易关系发展非常迅速,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但两国的国际分工关系仍具有明显的垂直型分工特点。中日贸易关系中,不仅存在着贸易不平衡、日本对中国产品歧视性限制较多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两国冷淡的政治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双边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鹏 《广西经济》2006,(1):22-23
“十一五”期间及2006~2010年,广西应构建分工合理、布局得当、结构优化、优势突出的中心城市发展格局,从资源共享、要素流通、产业聚集、错位发展、生态和谐、规制约束六个机制的建立着手,实现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和环保一体化,推进中心城市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集中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合理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朱俊明 《天津经济》2004,(12):44-46
跨国经营是当今高度社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经营的必然趋势,是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技术和资本流动的需要,代表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社会劳动分工,既表现为不同部门之间产品交换的部门分工,也表现为不同地区之间产品交换的地域分工。劳动分工首先以部门分工出现,但当它落实在一定空间上时,便成了地域分工。地域分工反映了部门分工的性质和特点,同时决定着经济区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目前,各地  相似文献   

17.
马文颖 《魅力中国》2013,(23):45-45,47
分工理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他们的基本理论框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分工理论为出发点,遥步分析出人类社会最终必然走向自由的发展演进过程。在当下,对马克思分工理论进行理论研究。对正确认识和把握分工理论意义重大,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于此.文章首先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概述;其次.对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内容进行了重点论述。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国际分工已经从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转变为产品内分工,由于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贸易的形态也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转变为产品内贸易。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获得了飞速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想趋  相似文献   

19.
发展乡镇交通促进农村经济上新台阶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先导性、基础性产业。乡镇交通是我国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经成别分,是村村之间,村镇之间,以及农村与城市之间联系的纽带,承担着我国广大农村的客货运输,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为加强乡镇交通的发展,充分发挥乡镇...  相似文献   

20.
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的生产者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产品内新型分工体系下,分工更加细化和全球化,支撑不同生产区位高效率联系和协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生产者服务的发展.生产者服务的投入随着国际分工的加深而增长,同时生产者服务的成本制约着参与国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的程度和水平.要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必须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和生产者服务业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