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经济》2011,(5):32-32
近年来,宁波通过整合研究力量,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形成了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涉海专业、重点实验室以及企业研发中心等为主体的海洋科研、教育与技术研发体系。已拥有涉海科研机构8家,海洋与渔业领域重点实验室9家,市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8家,海洋科技工作人员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15%以上。全市上下逐步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多层次海洋经济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问题,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6月29日,在宁波市海洋经济工作专班第一次例会上,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强调,聚智系统谋划,聚力重点突破,大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高效发展,积极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涉海先进制造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撑,基于宁波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研究要求,本文对宁波涉海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阶段、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研判深圳市海洋产业集群发展基础及面临问题,围绕海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从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三大维度就提升产业技术延展能力、构筑产业链条竞争优势、强化国际专利标准制定能力、建立多层级战略性涉海企业组团、构建多要素产业技术支撑平台系统、推动海洋产业集群供需交叉对接、完善高端人才引育机制、强化金融服务牵...  相似文献   

4.
正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宁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高效发展,提出要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宁波,始于港口、兴于开放、荣于贸易、盛于实体,已成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东部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宁波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涉海先进制造业是支撑、是支柱。  相似文献   

5.
宁波要事     
<正>7月5日《宁波市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总体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海洋局和财政部批复,宁波成为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将重点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产业孵化集聚基地等项目,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产业集聚程度高、市场竞争能力强、政策支持有力的海洋高端装备和海洋生物产业体系。同日首届中国共享经济CEO峰会在宁波举行。ofo、小电科技、运满满等百余家共享经济平台企业的  相似文献   

6.
梁虹  林奇凯  张宇峰 《宁波经济》2013,(5):41-43,47
涉海人才培养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保障。但目前宁波涉海外语人才培养仍有所欠缺。本文在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宁波市涉海人才培养格局与模式,针对宁波市涉海外语人才培养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今后10年,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海洋新兴城镇建设、国际强港建设以及海洋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为了实现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保护和涉海利益主体多方共赢,有必要从立法、执法和司法方面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法制保障,从而确保宁波成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8.
杜强 《亚太经济》2014,(5):121-124
当前,福建的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存在诸多矛盾与冲突,两者要达到协调发展的状态还面临诸多的现实困境。应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以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为平台,推动两者协调发展;强化海洋科技的支撑作用;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闽台两地在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领域的深度合作,推动福建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宁波与舟山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优势互补,同城化发展的条件较为成熟。两市加快同城化发展关乎国家海洋经济战略实施和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由于行政区划的分隔以及缺乏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同城化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新时期深化宁波舟山合作应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导"模式,加快推进港口发展、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源配置、制度创新等五方面"一体化战略",切实发挥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的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21世纪世界沿海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探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对天津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进行测算与评价,提出科技引领升级、优势产业带动、新兴产业培养、循环持续发展战略和制定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战略规划、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以新兴产业推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加强区域间海洋产业发展合作、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海洋产业持续发展以及完善现代海洋产业环境支撑系统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蓝色金融:宁波海洋经济助推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2月底,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处于浙江省海洋经济战略核心之中的宁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海洋经济的发展,将催生蓝色金融。蓝色金融是指有持续创新动力,能给予海洋经济创新支持,使其不断发展与优化,能满足多元化涉海经济需求的可持续金融支持和服务。蓝色金融应该是一种开放的金融体系,包含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多样化的风险控制工具和金融产品,能够为涉海企业提供投融资、结算、风控、保险、  相似文献   

12.
宁波保税区位于实施海洋经济战略的核心区域,是省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建设国际强港的重要功能区。近年来大力发展进口和转口贸易,先行探索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加快发展现代国际物流,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加快市场建设、功能辐射、服务创新和产业升级,打造宁波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示范区、浙江省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功能区、长三角地区主要的国际性资源交易配置中心。  相似文献   

13.
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已成为区域内十大重点优势制造业之一,但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产业市场不规范、缺乏技术与人才支撑等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宁波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示范区,船舶保险既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现代海洋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属于高端海洋产业。推动船舶保险行业发展对于宁波抢占海洋经济发展制高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喜忧参半的宁波船舶保险业近些年,宁波的船舶保险市场签单数量增长迅速,但单笔保费数额有  相似文献   

15.
《宁波经济》2010,(8):36-36
根据宁波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提出宁波建设海洋高技术基地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的两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滨州海洋化工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随着“北带”开发建设,滨州海洋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产业集聚的特点。同时也存在诸如缺乏统一规划、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编制滨州市海洋化工业发展规划.优化海洋化工产业布局.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优化高等学校学科结构,大力搞好园区建设,促进企业集约发展等措施实现海洋化工产业高度集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对舟山市海洋科技发展路径进行研究,通过构建舟山海洋科技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5年至2008年舟山市授权涉海专利数和舟山市海洋经济总产出等23个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综合分析确定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舟山市海洋科技发展路径为协调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之间的关系;加强政府部门引导,支持中型涉海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激励机制提高研发机构的研发质量与效率;通过财政经费支持提升高等院校培养涉海专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8.
夏年泽 《宁波通讯》2014,(15):33-33
<正>合作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没有合作,就没有生命的形成。世界充满着激烈的竞争,但世界更需要配合、协作和互相帮助。如何开展科研与企业进行合作,让科研成果走下实验室的"神坛"?学术合作,夯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基础。中国(宁波)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是宁波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之一。作为材料论坛的承办方,宁波从首届论坛举办之时就把它定位于加强宁波市材料研究领域的对外学术交流,拓展科研人  相似文献   

19.
张钰 《宁波经济》2006,(6):48-49
海洋是大国称雄世界的必争之地,为了抢占先发优势,目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的海洋开发热潮,沿海国家和地区纷纷调整海洋政策,制定海洋开发计划,竞相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重大发展战略。宁波是海洋大市,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建立海洋现代产业体系,是宁波抢占区域竞争主动权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客观分析海洋产业发展自1990年代以来,宁波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目标,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出台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海洋经济的发展。2004年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出1238.1亿元,实现增加值321.1亿元,从业人员达34.5万人,海洋经济已成为推动宁波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20.
王迪  陈松洲 《特区经济》2023,(12):66-70
海洋经济是汕尾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汕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汕尾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实现兴海强市的目标,在2019—2022年期间取得了诸多成果,推动了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但是,汕尾海洋经济同样存在海洋产业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不足、海产品品牌知名度不够、金融支持力度不足、海洋资源开发过度、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根据上述问题,结合已有文献和调研获取的资料,本研究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增强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开展海洋产品品牌建设、加强金融对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求抛砖引玉,供其他沿海城市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