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丁 《时代经贸》2010,(14):85-85
低碳生活,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时下,低碳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许多年轻人,甚至中老年人,都争相成为低碳生活的追随者。报纸,电视,网络……对此更是关注。在中国,越来越多80,90后大学生开始把低碳生活当作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称为一种“低碳经济”。而这种时尚的“经济方式”正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他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
一、低碳生活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理念 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低碳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消费方式的一次大革新,以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作为支撑,建立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能效、高效率、高效益的低碳产业链,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人类生活消费方式低碳化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从低碳经济的内涵以及产业链路径的角度出发,遵循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了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如何培养人们的低碳意识,引导普通民众认识低碳生活方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反思.低碳生活顺应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渴求,革新了人们生存发展的幸福境界,疏解了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会导致人类生活水平下降的伦理矛盾,革新了人们的幸福观,树立了一种理性科学的“和谐幸福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居民生活入手,探讨低碳方式融入平常百姓家的途径,以期对建立低碳生活方式的研究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要向"低碳"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6.
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一大趋向。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对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全新变革。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的生态哲学方法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是一种通过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形式.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点使得低碳经济具有极强的可持续性.低碳经济符合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符合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更是生态哲学方法论的应用.低碳经济是人类思维方式从传统仅以人类为中心向以环境整体为中心的转变,这种转变要求生态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伦理学的进步与以低碳文化为中心的生活方式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谢婕 《大陆桥视野》2010,(10):95-96
一、低碳生活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理念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并研发利用新能源,以实现高能效、高清洁、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世界各国都在制定和采取各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公众树立理性消费观,改变"高碳"生活方式,过"低碳"生活是低碳经济深入发展的依托。低碳文化是低碳生活的观念凝结,它将反作用于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塑造低碳文化,三者的互动将推动人类走进低碳时代。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变革. 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通过较少的自然资源消耗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可以创造出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柳敏  张文政 《经济论坛》2011,(9):101-104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海岛作为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差,开展低碳旅游尤为必要。本文在介绍低碳经济、低碳旅游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长岛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提出营造低碳氛围、配套低碳旅游设施、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和项目以及适当进行碳补偿,以期将长岛建设成为低碳旅游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阶段、产业技术水平的制约和影响,并需全球范围的国际合作.我国低碳排放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极为有限,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立足于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改善与各国政府间及国际组织的合作与协调,改变能源消费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建立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完善配套制度是克服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发展低碳经济,既能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又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本质上一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而低碳经济是其必由之路。在了解低碳经济背景、内涵及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且提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经济与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选择。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诸多结构性问题,受经济资源、生态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约束越来越多,其国际竞争力亟需进一步提高。而发展低碳经济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一次"良机"。通过实现低碳经济,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能够得到有力的扩大。文章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四要素,分析了发展低碳经济如何促进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两会上提案"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被列为一号提案,低碳经济、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成为今年两会热议的焦点.全球变暖,我们要实现低碳经济. 一、认识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各种形态、特点、本质:  相似文献   

16.
闫红 《经济师》2011,(10):178-178
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导致财务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变化。低碳经济的来临和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人类生活方式必将使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变革。生态价值最大化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低碳经济下,低碳环境将成为企业未来生存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现在所提倡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经济发展模式下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就新的形式下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新城市主义"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主张都市"关怀"与"亲民",追求复合、紧凑、均衡、灵活的生活空间,倡导一种亲切、人性化的城市生活方式.新都市主义生活,已经成为国际上最新潮、最时尚的都市生活方式,必将影响到世界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本文对新城市主义、我国当前居住区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城市主义对我国现阶段居住区规划的启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真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一夜风行,"低碳经济"光芒万丈.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升在世界经济体系和格局中地位的战略选择,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但与此同时,近年来,"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继兴起,概念丛生,口号泛滥.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即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 Low - carbon Economy)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本文从低碳经济理念出发,探讨了我国能源结构现状,分析了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新挑战,从而提出了我国出口企业转型发展的相关对策,即企业必须优化能源结构,优先开发低碳技术,强化环保意识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低碳经济作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新的发展模式,并以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作为支撑,对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消费方式进行了革新。本文在分析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特点后,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评价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低碳经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