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素萍 《商业时代》2007,(26):69-69,73
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失信惩戒体系缺失,失信惩戒机制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从信用立法、市场退出机制、信用机构、行业信用数据库、信用信息公开制度以及企业信用文化几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通称"共享单车")是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场所提供消费者共享使用的自行车,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共享单车从2016年起获得飞速发展,深受消费者欢迎。但共享单车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素质的一面镜子,呈现出了诸多失信问题,如用户违规使用、企业管理缺失、第三人恶意侵权等。因此分析了失信问题频发的根因在于失信成本不够高,对于市场上的理性经济人,当失信的收益大于失信的成本,其失信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约束失信行为需要有一套有效的失信惩戒、守信激励机制配合,而该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完备的信用信息,而我国的统一的信用平台建设尚不完善且未建立一个与企业、社会公众互通共享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失信惩戒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只有建立严厉、有效的惩戒制度,才能对失信者产生威慑和警示作用,维护正常的信用秩序.本文介绍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的失信惩戒机制,并分析它们的特点,总结欧美国家失信惩戒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信息经济时代,科技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网络信息的快捷公开,增强了交往的信任度;科技规范的刚性约束,有利于促进恪守诚信的生产经营;高新科技的防伪手段,有效防止欺诈失信。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利益的驱动、失信成本的过低,征信成本偏高加之某些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使企业信用的缺失正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通过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不断改善社会诚信环境,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才能重塑企业诚信经营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诚信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石。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为诚信社会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些理论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博弈论和交易成本论等理论。从经济学角度解释诚信建设中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对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进行征集并对信用信息进行公开;建立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对企业的失信行为进行惩罚;建立信用服务机构,发挥信用服务机构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的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7.
重塑会计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成了全社会面临的话题。诚信一旦成为会计领域的稀缺资源,则真实性、可靠性、公允性等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演变为一种幻觉,假账更会像脱缰野马一样狂放无羁。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公司制度缺陷是我国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失信成本低是会计失信的动力。重塑会计诚信必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成本,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实施诚信工程,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信息经济时代,科技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网络信息的快捷公开,增强了交往的信任度;科技规范的刚性约束,有利于促进恪守诚信的生产经营;高新科技的防伪手段,有效防止欺诈失信.  相似文献   

9.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要求强化信用监管、协同监管和社会共治,更加注重运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用约束等手段,形成部门协同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主体自治相结合的市场监管格局。江苏省工商局黑名单管理制度正是顺应这一改革方向,并结合工商的实际而适时推出的。我们在前期已建立实施法定代表人黑名单和股东出资管理黑名单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社会关注热点、监管难点、直接关系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失信违法行为,纳入黑名单管理,扩大了黑名单的应用范围,对有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使其在登记准入、监督检查、信息披露、奖励认定等方面受到约束,形成了现有的黑名单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许佳 《商》2014,(37):70-70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在我国还属于新事物。社会信用体系是以法律、法规、标准和契约为依据,以健全覆盖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和信用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合规应用和信用服务体系为支撑,以树立诚信文化理念、弘扬诚信传统美德为内在要求,以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奖惩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而个人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一旦发生个人失信行为,也会导致集体的失信。因此,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信息征信体系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善与否已成为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显著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信用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企业失信解危害的广泛性与严重性。失信现象不仅会葬送企业长远的数倍于失信所得的利益,严重制约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它还将危及整个社会经济秩序,使社会为之付出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不对称与诚信经济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在本质上是诚信经济,与诚信经济相对的“赖账经济”现象的背后有深刻的制度原因和社会原因,其中信息不对称及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因素是深层原因,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不完全信任的原因,不完全信任反过来又加剧信息不对称。在现代经济中。诚信经济的实现需要有三个层次的信息和制度保证:即有效的信息中介;激励诚信行为和阻止失信行为的制度;保障信用中介机构正常运转和制度得到实施的社会基础组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对企业失信行为进行了分析,并从有利于企业守信的社会环境角度给出了解决企业失信行为的三个对策.  相似文献   

14.
前沿扫描     
中国商界近期热点要闻
  商政
  统计失信企业信息将公示
  国家统计局10月8日在中国统计信息网上发布了《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在这个办法正式实施后,统计失信企业名单档案及其违法违规信息将被公之于众,并纳入金融、工商等行业和部门信用信息系统,将统计信用记录与企业融资、政府补贴、工商注册登记等挂钩。  相似文献   

15.
<正>商政统计失信企业信息将公示国家统计局10月8日在中国统计信息网上发布了《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在这个办法正式实施后,统计失信企业名单档案及其违法违规信息将被公之于众,并纳入金融、工商等行业和部门信用信息系统,将统计信用记录与企业融资、政府补贴、工商注册登记等挂钩。据该《办法》规定,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是指在依法开展的政府统计调查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一是蓄意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二是虚报、瞒报统计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诚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可信和信任.在数码世界里,失信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主要是数码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失信者失信的事前成本和事后成本.为了在数码世界构建诚信社会,通过发现机制和惩罚机制的创新提高失信者失信行为的成本,减少失信行为,培养诚信的氛围.  相似文献   

17.
企业质量诚信是企业合法参与市场竞争,树立企业和产品形象,开展经营活动的基本要求和生命线。质量效应,其原理就是引导企业向"善",通过搭建质量诚信信息平台,发布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建立企业质量诚信奖惩制度,实施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利用社会舆论引导和利益诱导来引导企业向"善",惩戒失信企业,鼓励诚信企业,使良好的质量信誉成为企业珍视的无形资产和重要资源,使质量失信的企业寸步难行,受到政府、社会、市场的惩戒。  相似文献   

18.
董洁 《财经界(学术)》2010,(14):150-150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信息的一体化,我国会计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上市公司频繁发生的会计丑闻,无疑加重了对"会计诚信"的反面影响,会计诚信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思考和制订应对它的方法和手段,已经成为会计行业及相关部门和人士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分析了这一问题的成因并以此提出了规范行业发展,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失信成本从而抑制失信行为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陈济海 《消费导刊》2009,(22):141-142
政府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核心,其失信的代价相当昂贵。在现代建设信用政府过程中,要使得"格雷欣法则"不起或少起作用,政府失信惩戒机制的构建势在必行。文章从失信惩戒的主体和方式、惩戒方面的立法与党内约束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工商行政管理》2011,(18):56-57
现有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征信主要依赖于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产生的企业信用信息,虽然征信体系包括了外联指标,但实际外联的企业信用信息主要是荣誉信息,"失信"信息几乎没有,社会征信功能低,企业信用评价不够全面、完整。要充分发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功能作用,促进企业加强信用自律,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扩大外联征信和服务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安徽省各级工商机关积极探索参与外联征信服务工作,与税务、建设、物价、公安、文化、银行等部门加强合作,推进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