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阳的跨越     
金秋时节,我们收到安徽凤阳刘洪学同志寄来的有关大包干的历史资料,引起我们对凤阳的关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的前夕,记者一行来到凤阳,探访这方热土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以改革赢得巨变历史上的凤阳,曾因出了明太祖朱元璋而闻名四方。然而朱元璋并没给凤阳带来福祉,相反,凤阳花鼓倒是这样述说:"说凤阳,道风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穷则思变。20年前,为贫困所迫的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冒天下之大不韪,率先实行了包干到户。在小  相似文献   

2.
安徽凤阳小岗村是农村实行大包干的发源地。1978年,小岗18位农民的壮举,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27年来,那种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成为安徽最大的无形资产,激励着5000万安徽农民在农村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创新,朝着全面实现小康的宏伟目标奋进。  相似文献   

3.
农村改革开放头十年,我先后六次到安徽凤阳采访,报道了风阳第一次突破——“包产到户”,第二次突破——发展商品经济,第三次突破——工业生产比重超过农业和连续十年农业获得丰收。纪实如下: 一、小岗农民秘密搞“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4.
在安徽凤阳县城,有一条大街叫长安街.许多初到这里的人,都不大理解为什么一个县城,会有一条与首都北京同名的大街.而且,在这条大街上,也有金水桥、金水河,只可惜,金水河在文革期间,被填满了黄土. 站在凤阳的长安街上向西看,有一座始建于1369年,也就是朱元璋当上皇帝的第二年,从全国各地征调匠工、军士、民夫、罪犯近百万人,干...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改革发源于农村,农村的改革起步于安徽.安徽的农村改革又与万里和王郁昭紧密相连.万里逝世时,第九届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场,他对在场的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和亲属说,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首先从安徽开始.万里同志支持肥西的“包产到户”和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到户”.王郁昭当时在滁县地区(现在的滁州市)工作.  相似文献   

6.
要是岁月推前二十几年,说起安徽凤阳小岗村来,恐怕十有八九的人都会摇头纳闷,不知所云.这毫不奇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与周边庄子没啥两样,老百姓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男女老幼长年衣衫不整,住着茅草房,穷得叮当响.然而,只缘这里发生了一件令当时中国人连想都不敢想、后来引起史变波澜的事,一夜之间,小岗的名字便像长了翅膀,飞出了凤阳,飞越了安徽,响彻了整个中华大地,成为全国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由小岗村“大包干”谈乡村振兴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素有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1978年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单干,包产到户"的大包干,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2000年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催生了这一千古变革。2016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视察安徽,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安徽省要敢为人先、锐意进取,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小岗村当年"大包干"精神对现今乡村振兴仍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大包干开创了凤阳农村经济的新局面 凤阳县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地。全县有46个乡镇,353个行政村,3513个生产队,120877户(其中农业户100076户),55.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10万人),社会劳动力28.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劳动力25.75万人),耕地120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2.39亩,劳均占有4.6亩)。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一个“三靠县” 历史上,凤阳是全国有名的穷县。解放前十年九荒,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身背花鼓四处逃荒要饭;解放后由于极左路线长期反复折腾,农业低产落后,农民生活贫困,常有外流乞讨。  相似文献   

9.
去年春天,我有幸同几位同事一起到安徽凤阳农村进行一次访问。看到这个历史上就以“身背花鼓走四方”而闻名全国的穷县,今天则出现了“粮满仓、油满缸”,到处喜洋洋的生动场面,感到十分惊奇。 凤阳这个位于淮河南岸的穷县,在全国解放以后,曾经结束了过去的苦难生活。但是,自从1956年升入高级社“一步登天”以来,却历遭折腾。在那“三年大跃进”时期,农村由于“五风”的摧残,38万人口死逃了12万人。到了那“十年动乱”时期,弄得不少地方午季磙子一停,群众就四处去乞  相似文献   

10.
前言     
这次开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调查研究的16个县(市)是:广东东莞县,江苏吴县、常熟市、太仓县,湖南沅江县、宁乡县、攸县,陕西长安县、三原县、渭南市,四川邛崃县、广元县,山东黄县、陵县,安徽凤阳县、嘉山县。在16个县(市)中,位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胶东半岛有5个县(市),内地有11个县(市)。1983年16个县(市)总人口115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981万人,占总人口的85%。土地总面积4461万亩,其中耕地1637万亩(统计数为144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6.6%。平均每人占有耕地l.26亩。其中嘉山、陵县、凤阳等县人均占有耕地2亩以上,东莞人均不到1亩。  相似文献   

11.
"说凤阳,道凤阳,十年就有九年荒……"这是昔日凤阳面貌的写照。西泉村又被认为是凤阳县的一类穷村;而今,西泉村已变成"家家户户达小康"的富裕村了,去年还被中共滁州市委、滁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小康示范村"。西泉,是如何发生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用他们的带头人、党的十五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王银萍的话说,就是念好"真"字经。昔日,西泉村是远近闻名的"三差村",即群众生活差,治安状况差,团结状况差。全村32名党员,有12人当过党支部书记,仅1985年,村党支部书记就连换三茬。1996年,28岁的青年女党员——王银萍被推上了新一任党支部书记的位子。为了改变本村的面貌,王银萍考察过许多明星村镇,让她感悟最深的是合  相似文献   

12.
正一、改革从农村土地承包起步1978年底,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迈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繁荣景象,城乡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农村最早实行改革的先行者是安徽凤阳县的小岗村。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家,但一直是个穷地方。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以东25公里。1978年以前,小岗生产队是个年年"吃粮靠返  相似文献   

13.
资源整合和体制的改革是目前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和经营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安徽凤阳韭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分析其现状,对旅游资源整合和体制改革作了实际探讨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元末农民起义摧毁了蒙古贵族的统治政权,朱元璋建立了新王朝。在新的统治机构尚不完整,土地集中也不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为巩固其封建统治,发展军马也势在必行。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安徽是他的根据地,将帅也多系安徽人,所以在他建都金陵以后,很快就下令应天、太平、卢州、凤阳、扬州、镇江六府和滁州、和州二  相似文献   

15.
小岗纪行     
是岁月推前二十几年,说起安徽凤阳小岗村来,恐怕十有八九的人都会摇头纳闷,不知所云。这毫不奇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与周边庄子没啥两样,老百姓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男女老幼常年衣衫不整,住着茅草房,穷得叮当响。然而,只缘这里发生了一件令当时中国人连想...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国农村改革进入关键时刻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凤阳小岗村考察并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在讲话中他强调了"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总书记的讲话铿锵有力,释放出党中央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的强烈信号,  相似文献   

17.
自2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拼着身家性命搞起家庭承包经营以来,中国的农村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全国97%的耕地都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好似锦上添花,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农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决策!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犹如一颗长...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农村改革40周年,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回顾总结农村改革40年的历程经验,对于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4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搞起"大包干",从此掀开了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大幕。40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统筹城乡发展、"三权分置"、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一系列耳熟能详的词语,标注了农村改革的光辉印记,推动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这40年的历程,笔者认为突出表现为"四个始终":  相似文献   

19.
明代的凤阳、临淮二县是皇帝故乡,《明实录》等诸多史籍皆云洪武十六年三月朱元璋永免凤阳、临淮二县徭役和赋税。但是,实录和方志中又反映二县的徭役和赋税在明代还相当沉重。原来,明代将凤阳、临淮之民分成二类,一类是编民,是明初迁移来的人,这部分人须向封建国家交租服役;另一类是土民,是世代居住在当地的人,他们只为凤阳皇陵祭祀输送物质和劳务供应,不再承担国家其他赋役。由于《明实录》对此事记载范围不明,导致其他史籍在此问题上多有失误  相似文献   

20.
《农村工作通讯》2010,(17):56-57
<正>2010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即将于2010年9月24~26日在合肥举行,这也是该展会连续第二年举办。日前,记者就本届农交会的背景、特点及相关内容专访了农交会组委会秘书处副主任、省农委副主任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