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系统风险的概念及其特征,然后重点分析了当前中国金融系统风险的三大表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信贷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最后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了防范中国金融系统风险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意识到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定不代表整个宏观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各国都在尝试建立一个成熟的框架来监管金融市场,防范即将到来的风险。文章分别从宏观审慎监管机构的设置、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监测还有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使用三个方面,概述了美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最新进展,分析美国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方面带来的启示,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对中国框架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文莉 《改革与战略》2012,28(11):74-77
文章通过介绍金融系统风险的概念及其特征,重点分析了中国特色的金融系统风险的三大表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信贷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并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健全的房地产金融监管体系和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等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系统防范风险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破裂引起的次贷危机,不仅引发了美国金融系统的全面危机,也严重影响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全球的经济发展。这场金融危机反映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之间的矛盾:正是金融监管没有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在金融产品创新的监管和金融系统的风险防范上出现了漏洞。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从美国向世界各国扩散,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造成了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全世界经济因这次金融危机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不过,中国金融系统受到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要少很多,原因在于国内银行的金融创新不足,杠杆率低,受次贷波及的风险也低;整个银行金融系统并不缺流动性。但是,国内实体经济此次却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美元贬值的压力下,中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风险,美国前财长萨默斯提出“金融恐怖均衡”,表明中美两国密切的经济关系。其实,“金融恐怖均街”对美国重要性远大于中国。  相似文献   

7.
备战危机     
全球经济2012、2013年未必会二次衰退。相比美国,欧洲2012年将会面临较大风险。如果意大利和法国的问题进一步恶化,可能会爆发银行系统危机。因为财政和资产负债表危机后所必须的结构调整方面的困难,美国经济可能在未来几年维持低增长,不排除2013年进入衰退的可能。现在市场对中国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包括金融系统风险等。即使没有二次衰退,中国未来两年的环境也是富有挑战的,需要开始备战危机。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的教训是惨痛的,但它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也给了我们一次学习和改正错误的机会,避免重蹈覆辙,美国金融危机揭示了美国金融监管各方面的漏洞和不足,任何一个缺陷都会威胁到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这告诉我们要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中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还很不完善,监管方式有待改进,金融活力不足与风险隐患并存.我们应该建立以外部监管为基础,以内部风险控制为支撑和以风险宏观监控为保障的多元化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美国金融危机:性质、救助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本质在于对风险价值的重新认识。风险价值重估引起资产损失和流动性不足之间的自我循环与自我强化,这种恶性循环机制足以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针对问题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资本金的救助均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维持金融系统的运行。但是不同的救助方式和救助融资方式将产生不同的效果。不过,不管如何救助,这次危机引起的风险贴水升高将破坏美国15年来经济繁荣的两个引擎,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将不可避免。美联储的通货膨胀政策虽然可能使美国经济在实现金融稳定以后尽快走出衰退,但是美国的下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繁荣需要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的本质在于对风险价值的重新认识。风险价值重估引起资产损失和流动性不足之间的自我循环与自我强化,这种恶性循环机制足以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针对问题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资本金的救助均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维持金融系统的运行。但是不同的救助方式和救助融资方式将产生不同的效果。不过,不管如何救助,这次危机引起的风险贴水升高将破坏美国15年来经济繁荣的两个引擎,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将不可避免。美联储的通货膨胀政策虽然可能使美国经济在实现金融稳定以后尽快走出衰退,但是美国的下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繁荣需要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