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舟 《沪港经济》2010,(10):34-35
几天内,地王频出 就在香港政府连推数招收紧豪宅按揭、加推中小型住宅地皮之时,两块九龙区豪宅用地,被长江实业斥资76.1亿港币投得。李嘉诚连环投得的两块地,  相似文献   

2.
28年以来,洪小莲由普通秘书成为李嘉诚的重臣和心腹大将。在她统领着长实业务的命脉售楼部门期间,长实的售楼收益逾千亿元。因此,她成为香港打工一族的传奇典范。  相似文献   

3.
游悦 《沪港经济》2014,(9):36-36
正香港楼价贵已是常识,地产商自然要精打细算地赚到足,建屋设计也走向"劏房化",室内面积小似"豆腐干",这就苦了做房奴的普通市民——辛苦一辈子买到的房子往往是货不对版。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长实系楼盘,近日开售全港首创的屋苑式"劏房",开放式单位面积小到不可思议,只有177平方呎(约17平方米)。市场各界哗然,暗讽长实用尽所有空间,赚足每一分每一毫,完全无视居住空间。有网友戏言,赤柱监狱都比它大。近年,长实出品的楼盘奇特间隔数不胜数,即使售价不菲的豪宅一样  相似文献   

4.
"发水楼"与"魔鬼论" 关注指数:★★★★ 事由 近日,天主教香港教区罗国辉神父在万圣节活动中,以"魔鬼"来形容香港首富、长实主席李嘉诚,批评他兴建所谓的"发水楼"(即实用面积和建筑面积相距甚远的楼宇)害人不浅.此言一出,经媒体大幅炒作后,李嘉诚遂经他人联络天主教香港教区,表示对罗的说话感到"不高兴",更指对"教会良莠不齐感到遗憾",要求教区响应,否则采取法律行动.代表教区发言的副主教杨鸣章则刻意淡化事件,指罗神父的论调只属个人言论,不代表教区立场,教区没有"仇富",或"仇商"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李嘉诚是香港地产界巨子、“世界经济强人”、著名的爱国企业家。他拥有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等一系列显赫头衔,在香港经济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曾被香港电台(RTHK)和美国万国宝通银行联合评选为“1980年风云人物”。香港从1986年开始公布上市公司十大财团排名榜,李嘉诚家族翌  相似文献   

6.
徐晶 《新财经》2002,(5):14-17
多年来,财富与荣誉一直与李嘉诚如影相随.1999年,李嘉诚荣登<福布斯>世界十大富豪榜和香港富豪榜首.2000年,美国<时代>杂志将李嘉诚评为"千禧年企业家".在<亚洲周刊>列出的亚洲50位最具权力的人中,李嘉诚排名第9.2001年10月,李嘉诚荣获香港特区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其旗下两大财团"和记黄埔"(简称"和黄")和"长江实业"(简称"长实")分别被<亚洲周刊>评为"2001年国际华商500"冠亚军.如今世界十大华商企业中,李嘉诚竟占了三家.李氏家族的总资产,已经昂然进入世界前5名.  相似文献   

7.
阿丁 《沪港经济》2001,(7):37-39
香港政府2001年授勋仪式日前在特区政府礼宾府隆重举行.香港首富李嘉诚红光满面地从特首董建华手中接过“大紫荆勋章”。对已经拿过无数次不同奖项的李嘉诚先生来说,他特别“看重”这个奖。有人形容说这是  相似文献   

8.
李嘉诚是香港地产界巨头、著名的爱国企业家.美国出版的《财富》杂志宜布:以拥有资产计算,在全世界98位亿万富翁中,李嘉诚资产25亿美元(约200亿港元),排名第26位,成为全球华人巨富.昔日一无所有的“打工仔”,经过40余年艰苦奋斗,如今变成了超级巨富、“世界经济强人”.这位被香港人称为“超人”、“怪杰”和“李百亿”的李嘉诚,到底是怎样发迹的呢.  相似文献   

9.
有“中国私募基金教父”之称的中国投资家赵丹阳,最近以逾211力美元的破纪录成交价,投得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据香港《明报》报道,赵丹阳是“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总经理。他在“与巴菲特午餐”的拍卖中。出价211万美元成为赢家。他将可与巴菲特在纽约Smith&Wollensky进餐,向股神请教投资之道。  相似文献   

10.
郭炳湘为新鸿基地产创办人郭得胜的子嗣。新地创立于1972年.主要从事地产发展和投资。郭得胜去世后.新鸿基地产掌舵的成了郭家第二代.长子郭炳湘出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联则出任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氏兄弟顺利接班.并使公司更上层楼.成为市场公认子承父业最成功的家族企业之一。1992年底.新鸿基地产市值超越李嘉诚的长实地产,成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堪称“地产巨无霸”.  相似文献   

11.
香港豪富李嘉诚,商场中身经百战,而他称王塑胶花、大赢房地产、决胜“地王”战的传奇经历,堪称为其事业成功奠基的“三大战役”。  相似文献   

12.
李嘉诚果断进退毫不犹豫20世纪50年代后期,欧美兴起塑料花热,他迅速生产塑料花;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起飞,地价开始跃升,他迅速购买了大量土地;70年代后期,香港股市热得烫手,他又迅速入市炒作,毫不手软。这样,他的资产像气泡一样膨胀起来。李嘉诚投资果断,一旦遇到棘手的事,他又能像投资时一样果断地抽身而退,毫不拖泥带水。在一次国际城市内幕交易买卖中,他遭到了别人的诬陷攻击,因此声言要打一场大规模的官司,后来他明白此举“劳神伤财,于事无补”、“双方都没有赢家”,于是立即罢手休战,进行了“冷处理”。还…  相似文献   

13.
1993年12月15日,在中英政制谈判中断的阴云笼罩下,港府推出了被视为后市信心标志的毕架山龙坪道住宅地王的拍卖,经过激烈竞投,以信和置业为首五家地产公司合组的财团,最终以三十九亿四千万港元的高价投得该幅地皮,是历来港府一幅地皮拍卖总成交价的次高纪录。仅逊于当年拍卖的中区交易广场地皮价格。消息传出后,在港地产  相似文献   

14.
丁笔 《沪港经济》2003,(1):44-46
香港媒体有点“讨人厌” 去年底香港娱乐界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就是歌星罗文的逝世。 丁笔对罗文不是很熟悉,也很少听他的歌,到香港后才知他患了绝症仍顽强和病魔抗争。他逝世后,香港人都感到很伤心,从政府高官到市民百姓都表示惋惜,他的葬礼很隆重,数千歌迷自发前去为他送行。好多香港人称他是香港的骄傲,有人甚至建议要把他的那一首《狮子山下》评为香港区歌,还有人提出要建造罗文纪念馆。人们之所以敬重和喜欢罗文,是因为他“歌好人正”。作为一个歌星,首先得要唱好歌,但光能唱歌还不行,关键还要  相似文献   

15.
把李嘉诚推崇为实践中国式管理的代表人物,与把亚洲“四小龙”的成功归结为中国式管理一样荒谬。作为华人商业巨头的李嘉诚,与其说是中国式管理的实践者,不如说是中国式管理的颠覆者。李嘉诚的文化象征意义如果说香港文化是典型的中西融合文化.那么作为香港文化代表的李嘉诚就更是这一文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李嘉诚在香港长江大夏70楼他的办公室和香港中文大学一批MBA学生座谈,虽然提问的都是学生,但李嘉诚有问必答,尤其是李氏的经营之道,可谓经验之谈,成功之道。现将李嘉诚和学生的部分问答辑录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在香港子承父业的名册中,李嘉诚之子李泽钜、李泽楷的名字闪烁着夺目的光晕,成了商海风风光光的骁将。李嘉诚这样培养儿子在中国,文艺界人士的子女仍搞文艺的居多数,商界人士的子女步後虑的也占有一定数量,这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人文景观。据遗传学家的推论,其中不乏遗传因子的作用。然而在子承父业这一环上,李嘉诚更重视後天因子的培养,一点不马虎。他把两个幼小的儿子常常带在身边,不论於何种场合,自始至终让他们呼吸特殊的“空气”。小儿子李泽楷回忆道:“我兄弟俩自幼就被父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最近报道了世界经济强人、香港地产业巨子李嘉诚不惜献巨资兴办教育和医学的事迹,主持人方鸿进在画面结束后又交待介绍,李先生一生俭朴,他一只手提包已用了多年。笔者听到这里,不由得对李先生肃然起敬。在一般人看来,像李嘉诚这样的大富豪,能几千几百万地往外献,个人生活定是一掷千金,“潇洒”至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坚持“富不忘俭,节以报国益民”,这既是他事业得以成功的一个方面,也是他精神尤为动人之处。联想到时下有些人稍有点钱,便吃喝玩乐,甚至狂赌滥嫖。而让他做好事捐几个钱,则吝惜得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2004,(20):42-42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年近而立的许荣茂来到香港,身份是再普通不过的“打工仔”什么行业都做过,常年累月的勤奋使他开始小有积蓄,但他并没有像李嘉诚那样,在这些一般性的行业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金矿。  相似文献   

20.
李泽楷的商业帝国,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建立起来的。2000年2月29日,对李泽楷来说,是最不平凡的一天。这天,李泽楷的“盈科数码动力”同“香港电讯”最大的股东———英国大东电报局达成协议,成功收购了“香港电讯”。在取得了对“香港电讯”的控制权后,如果说李泽楷和父亲李嘉诚富盖亚洲、称雄香江是毫不为过的。1999年底,李泽楷的资产估计已达530亿港元。在控制了“香港电讯”后,李泽楷等于新建起了一个电信王国。年方33岁的李泽楷是李嘉诚的次子,已成为香港的第四大富豪,与父亲———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差距已缩小了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