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蓉蓉 《商》2014,(6):200-200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虽然它优化了企业的用工模式,但由于涉及三方关系,一旦出现纠纷,派遣单位和要派单位相互推诿,导致实践中相关的涉案数量不断增加。《侵权责任法》增加了有关劳务派遣职务侵权责任归属的内容,这项新规定解决劳务派遣职务侵权责任的归属问题,确定了劳动者在执行工作任务过程中造成第三人伤害的责任分配规则。三十四条法规引入补充责任制度,并同时确认又用工单位承担主要的侵权责任。这是对现有劳动法关于劳务派遣法条的进一步完善,确认了劳务派遣职务侵权责任承担的主体,即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雇主,在此基础上再对二者雇主责任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2.
以广州某公司的实践为视角,本文着重论述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劳务派遣用工制度。主要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与"劳务派遣"的现状;广州某公司的劳务派遣用工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变化;广州某公司劳务派遣用工实践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启示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劳务派遣作为新型的用工方式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业在运作过程中产生许多的问题,主要是劳务派遣单位泛滥,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用工企业滥用劳务派遣制度以及派遣机构违规运作等,制约了我国劳务派遣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劳动力市场造成不良影响。我国应全面审查派遣机构资质,严格执行同工同酬法律规定,规范雇主责任承担以及制定专门的劳务派遣法律,从而促进我国劳务派遣行业合理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牛睿 《商场现代化》2008,(17):293-295
劳务派遣是一种非典型的劳动形态,涉及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本文对劳务派遣的法律性质、雇主对劳动者的责任划分进行了探讨,对《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评析,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牛睿 《商业科技》2008,(17):293-295
劳务派遣是一种非典型的劳动形态,涉及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本文对劳务派遣的法律性质、雇主对劳动者的责任划分进行了探讨,对《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评析,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劳务派遣用工模式是我国大型国企非正式用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所以《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做出了特别规定。但实践证明派遣机构的设立与监管,劳务派遣适用范围,雇主责任,工资支付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仍存在严重缺陷,亟待完善。笔者将在对劳务派遣制度评析的基础上试图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商》2015,(5)
侵权行为的发生意味着侵权责任的承担。在侵权法领域内,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是二位一体的,然而,替代责任割裂了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的外在存在形式,使得侵权行为实行和侵权责任承担表现在不同的人身上。本文主要讨论监护人替代责任,通过与雇主替代责任的对比和自身分析,探究监护人替代责任中侵权行为和责任的割裂存在和内在联系,从而来印证监护人替代责任的独特性和不合理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雇主责任也称替代责任,替代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雇员只要在雇用范围内实施了侵权行为,雇主即要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不问雇主是否有过错。大陆法中的雇主责任,有的国家采用过错推定责任,有的国家采用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合乎世界民法之潮流,应当为我国未来民法典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做了全面部署,结构调整、资源重新配置全面开展,经济市场转型打来的矛盾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尤其是会对人力资源市场将带来很大冲击,人力资源配置、用工形式等方面将会重新调整。因此,破解企业责任规则在劳务派遣适用中存在的难题将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法律关系出发,分析现阶段劳务派遣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现行立法和实践加以分析,以期完善我国劳务派遣企业对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0.
王南 《现代商业》2014,(4):202-202
国际劳务输出主要是指由于工资收益、技能水平、年龄结构差异导致的劳动力国际间流动,分为工程项下劳务输出及纯劳务派遣,所谓的工程项下劳务派遣是指具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向其在境外签约实施的承包工程项目(含分包项目)派遣各类劳务人员的经济活动,所派各类劳务人员受雇有关企业,而非外方雇主。纯劳务派遣是指由国内有资质的派出企业向境外雇主提供雇员的活动,所派各类劳务人员直接受雇于外方雇主。  相似文献   

11.
使用劳务派遣或劳务外包,有利于国有企业降低用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转移法律风险、获得专业服务优势。在客观上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但也给劳动者带来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下降、归属感和企业认同感不足、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等方面,另外用工单位使用派遣员工,可能存在雇主责任不明确、主体行为不规范、规避社会责任等问题,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田丽娜 《消费导刊》2012,(5):178-179
劳务派遣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第一次为《劳动合同法》所规定。劳务派遣连带责任的制定是立法上的创新,符合我国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和谐劳动关系的立法目的,存在立法上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但此规定过于笼统,尚未细化,存在制度设计单一的缺陷,对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不区分雇主责任,是一种扩大适用范围的连带责任规定,存在显失公平的立法弊端。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成熟立法经验,试着提出对劳务派遣连带责任规定的完善建议,力求为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力资源的不断被关注,与之关系紧密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也被不断推向高潮,日益增加的关注度,让参与人群从单一的工作人员变成了各行各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劳务关系也不再是传统模式,它在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加入了劳务派遣的部门。劳务派遣部门的加入,不仅改善了日益紧张的劳务关系,还加强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本文将以劳务关系为切入点,对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分析,以期能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得以迅速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黄凤  曾小丹 《商》2012,(16):129-129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雇用和使用相分离的就业制度,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劳务派遣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社会价值,对于扩大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劳动派遣的"雇佣和使用分离"导致了责任认定模糊,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法律规制难题,由此得出对劳务派遣进一步法律规制的必要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使用劳务派遣或劳务外包,有利于国有企业降低用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转移法律风险、获得专业服务优势。在客观上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但也给劳动者带来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下降、归属感和企业认同感不足、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等方面,另外用工单位使用派遣员工,可能存在雇主责任  相似文献   

16.
王振友 《中国市场》2011,(48):169-170
本文就我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劳务派遣进行论述,阐述了某些企业如何通过劳务派遣这一新型用工方式来规避劳动合同法所带来的法律责任问题,并总结了在实施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方式中,"派遣单位"、"派遣职员"和"用工单位"三方主体之间应重视和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劳务派遣予以立法规制,对促进劳务派遣的规范操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鉴于在劳务派遣中劳动雇佣和使用分离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在劳务派遣理论研究方面的欠缺,笔者认为<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立法规制上仍存在需要调整完善的几个方面,本文针对劳务派遣仍需调整完善的问题予以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颖欣 《商》2013,(9Z):320-320
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了雇佣关系中的雇主责任为无过错责任。然而,《侵权责任法》对于雇主责任的外部承担形式没有作出明确规定,造成受害人主张权利时,义务主体不明的问题。另外,《侵权责任法》对于雇主责任的内部承担形式也没作出明确规定,导致雇主在承担责任后能否向雇员追偿、追偿的前提、范围等问题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有必要对雇主责任的责任承担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劳务派遣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我国当前劳务派遣业可谓风起云涌,近年来劳务派遣在企业用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劳务派遣已成为"一种就业形式,一种"劳务经济"。为此,应加强立法,提供法律保障和规范;严格界定劳务派遣用工在企业中的使用范围;慎重选择派遣机构并在派遣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强化监管,规范派遣行为;畅通内部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20.
对外劳务合作是指我国公司与外国机构、企业、私人雇主签订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等合同,并依约向国外派遣各类劳务人员的经营活动.我国的对外劳务合作经营实行资格许可管理制度,只有具备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公司才可以直接与外国企业、个人签订对外劳务合作合同,并按合同要求向国外派遣劳务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