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苏榆 《国际经贸探索》2007,23(8):65-68,80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是一项为各国普遍接受的重要原则.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出台,但有关问题仍待进一步完善.建议:将欺诈限定为"实质性欺诈",并设置判断标准;排除第三方欺诈对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规定银行在宽限期内的拒付义务;提高中请止付的举证要求.  相似文献   

2.
例外条款是WTO平衡贸易目标与非贸易目标的重要条款,它对设置义务的一般性规则或原则加以限定或限制。在WTO争端案中,被诉方可以援引例外条款来抗辩被诉措施的合法性。专家组和上诉机构为识别例外条款确立了一些标准,如对例外与排除适用规则进行区分、考虑规则本身的性质及重要性以及将当事人的态度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等,但实践中却并未完全遵行这些标准。肯定性抗辩是争端解决实践中与例外紧密联系的一个概念,一般而言,例外与肯定性抗辩并不存在本质区别,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基本在大体相同的意义上使用这两个词语。中国应在未来的争端案中更多地提出例外条款抗辩,如获支持将极大地维护我国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会引发信用证欺诈风险。许多国家采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进行救济。我国在确立欺诈例外原则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其适用条件,设置银行拒付义务,同时注重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在信用证支付中,银行必须遵守独立和抽象原则.在单证记载严格相符的情况下,就有绝对付款的义务,而不管实际交货情况.在骗子利用这一原则进行信用证诈骗时,银行可根据违反公共利益和诚信原则,拒绝付款.这就是各国普遍认可的"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也是信用证支付中唯一例外情况.  相似文献   

5.
赵延波 《商业时代》2007,(27):54-56
信用证在当今国际贸易结算中被大量使用,其巨大的生命力来源于其所具有的"独立抽象原则",但正是这一原则本身所固有的缺陷为其中的一些不法商人的欺诈行为提供了可能。因此,在承认独立抽象原则时不能忽视信用证欺诈存在的实际情况,应允许欺诈例外情况的存在。本文在阐释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确立和适用基础上,针对我国的有关司法解释,分析了适用这一原则的条件及所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司法实践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独立抽象原则”是信用证制度的基础,其以贸易商的诚实守信为制度设计的前提,追求国际贸易的迅捷和低成本.但这一假设是一种理想化的完美状态,实践中资信不良的贸易商蓄意利用这一原则进行欺诈.信用证业务“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成为“独立抽象原则”的有效补充,力求在信用证欺诈发生时实现当事人利益的合理性分配,共同维护着信用证制度的高效、安全运行机制.但实践中“欺诈例外原则”滥用和误用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降低了经济效率也使我国相关银行和法院的信誉受损.本文结合案例,探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和排除.  相似文献   

7.
信用证的抽象独立原则是信用证制度存在的基石,在承认独立抽象原则时不能忽视信用证欺诈存在的实际情况下,应允许欺诈例外情况的存在。目前,我国有关司法解释对于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规定及其不足,尽管欺诈例外原则作为信用证的独立性的例外条款得到了普遍认可。但由于其本身与信用证交易基本原则存在矛盾,应对我国相关立法尽快建立信用证单行立法,并在实践中一定要慎重运用,以期对司法实践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信用证欺诈例外制度的衡平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信用证本身特有的独立原则,银行在信用证结汇中只对单证作表面的审查,而不审查货物与基础合同,这样的制度设计导致国际贸易中利用信用证进行欺诈的案件屡屡发生.鉴于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来进行救济.与此同时,欺诈例外原则滥用的问题也产生了.欺诈例外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信用证的固有机制,损害了合法受益人及善意第三人在信用证项下的利益,因此对欺诈例外原则应予以法定化、明确化,以制约欺诈例外的滥用,从而发挥其最佳效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法律实务存在着对欺诈例外的认定困惑和可能出现欺诈例外的豁免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作用大打折扣。为了更好的发挥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回避风险,除了当事人的事前防范外,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仍需国际统一规定和其他辅佐机制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朱双洁 《消费导刊》2010,(2):146-147
我国于2007年12月28日向WTO秘书处递交了申请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申请书和初步出价清单,正式启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GPA的谈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有利于我国充分竞争国际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但这也必然伴随着受外国市场强烈冲击的短期"阵痛"。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借此契机完善国内关于政府采购制度的法律法规,使政府采购行为更加科学合理化;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合理地利用GPA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保护原则和非歧视例外适用原则,设立国内的政府采购准入制度,最大限度的维持政府利用政府采购实行的宏观调控功能和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陈楠 《商务周刊》2008,(22):21-21
中国第一家"绿色银行"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诞生10月31日,兴业银行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宣布其成为中国第一家采纳赤道原则(Equator Principles,EPs)的"赤道银行"。之前,包括花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62家世界知名银行已经采纳该  相似文献   

12.
周鑫土 《中国商办工业》2007,19(12):246-247
信用证纠纷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没有关于信用证的专门立法,我国同样没有关于信用证的专门成文法规。自从1987年中国银行开始在所有开立的信用证上接受UCP400以来,至今国内已发生了多次重大的信用证欺诈案件,迫使我国也不得不逐渐把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引入法院司法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产生与涵义、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特征、适用原则、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信用证例外原则的内容及应用,并就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3)
美国刑事侦查中对待搜查一向要求要有相关令状,汽车搜查也不例外。汽车搜查遵循令状原则,但是在1925年美国确立了汽车搜查的令状例外,即是汽车搜查例外。汽车搜查例外有机动性理论以及较少隐私期待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作为汽车搜查的特殊制度,其使无证搜查汽车合法化。我国目前对汽车搜查以及汽车搜查例外的相关制度缺乏法律规定,美国的这一制度应当给我们以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剖析GATS的这一重要例外制度.首先分析GATS框架下的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继而叙述审慎例外原则的定义和判定标准,然后探讨审慎例外原则的内涵和法律特征,最后指出审慎例外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我国应充分利用该例外制度维护我国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鑫土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2):246-247
信用证纠纷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没有关于信用证的专门立法,我国同样没有关于信用证的专门成文法规。自从1987年中国银行开始在所有开立的信用证上接受UCP400以来,至今国内已发生了多次重大的信用证欺诈案件,迫使我国也不得不逐渐把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引入法院司法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7.
WTO安全例外条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与国家安全例外相关的规则本身较为模糊。WTO是否有权、以及将如何裁决国家安全措施导致的贸易纠纷均无明确答案。在目前国家安全相关贸易纠纷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争议成员应遵循"善意"原则,尽量避免贸易纠纷升级,务实地寻求双边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完善多边贸易规则。  相似文献   

18.
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与信用证欺诈两者之间在实践中存在矛盾,为了保证信用证近于现金流通性质,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应当进行严格清晰的定义。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工具之一,有着汇付、托收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国际贸易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因此也成为欺诈的重灾区,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WTO安全例外条款解释的不确定性使该条款为WTO成员任意适用提供了可能性。乌克兰诉俄罗斯运输限制案中,专家组从管辖权、法律要件及法律解释三方面对安全例外条款做出了正式规制,并以国际公法上的善意原则对WTO各成员的行为进行反面限制。结合TikTok被禁案,笔者在对国家安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作出界定后,从言论自由和反对主权扩张两个方面,对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贸易的非正当性和不可行性进行论证。最后,为避免国家安全滥用、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我国应该遵循国家安全内涵扩大化趋势,明确适用WTO国家安全例外条款的态度及立场,加大对安全例外条款的研究力度,积极援引安全例外条款审查贸易制裁的正当性,维护我国国际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20.
张法坤 《商业科技》2008,(17):296-297
信用证欺诈是国际贸易欺诈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信用证自身机制缺陷造成的,为了尽量减少信用证欺诈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各国都实行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但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在行使时要严格和审慎,在保护有关当事人利益的同时应尊重信用证抽象独立性原则,不能动摇信用证业务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