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张桂芝 《会计师》2009,(11):20-21
<正>一、汇兑损益的概念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按照折算差额产生的正差和负差,分为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汇兑收益要计入收入总额,而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资产成本和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的部分外,可以税前扣除。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更加深入,目前企业的外币进出业务,日见增多,外币帐户的会计处理和核算已成为会计核算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最近参与了所属几家外商投资企业的内部审计,发现企业在会计科目的使用、外币汇率差额的计算上,存在着不够恰当之处,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汇率并轨后产生的外汇汇率差额转销不及时某外商投资企业对筹建期间汇率并轨时发生的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的差额(净收益)至今还列在“待转销汇兑损益”科目中,而对在汇率并轨前后产生的筹建期汇兑损益却早已按有关规定处理了。财政部在《关于税制改革、外…  相似文献   

3.
外币专门借款是指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外币款项。外币专门借款费用主要包括外币专门借款利息和汇兑差额。外币专门借款费用资本化也就包括外币专门借款利息的资本化和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的资本化。我国目前《企业会计准则》对上述两方面资本化的会计处理原则是不同的。在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的期间内,  相似文献   

4.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是指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前,将所属子公司编报的个别会计报表,按一定汇率,采用规定的折算方法,折算为与母公司记账本位币相一致的个别会计报表,以便母公司以折算后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在外币报表折算过程中会产生报表折算差额,它是由于对外币会计报表中各项目采用不同折算汇率而产生的.与汇兑损益不同,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是企业当期未实现的损益.以下笔者将对外币报表折算相关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关旭 《上海会计》2013,(11):19-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外币交易业务日渐增长。但由于外币业务涉及到不同的汇率选择及汇兑损益处理等特殊问题,在实务操作上往往有些难度。文章基于目前实务中涉及较多的统账制记账方法,采用图表的形式对外币交易会计处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力图明示外币交易业务的处理难度。  相似文献   

6.
《安徽水利财会》2010,(1):34-35
错误45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的确定错误一。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内,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外币借款所产生的汇总差额应予以资本化,计人固定资产成本,而不是计人财务费用。但除了外币专门借款以外的其他外币借款本金及其利息所产生的汇总差额应当继续作为财务费用,计人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7.
现有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违反了历史成本原则和谨慎性原则,要解决此问题,外币业务会计处理应遵循如下原则:外币业务发生引起会计因素的增加应按交易日的汇率折算计价入账;外币业务发生引起的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的减少可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计价出账;期末计提外币资产的减值准备和外币负债的升值准备;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8.
现有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违反了历史成本原则和谨慎性原则,要解决此问题,外币业务会计处理应遵循如下原则:外币业务发生引起会计因素的增加应按交易日的汇率折算计价入账;外币业务发生引起的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的减少可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计价出账;期末计提外币资产的减值准备和外币负债的升值准备;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9.
王颖 《会计师》2009,(7):23-24
<正>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对企业的外币业务的核算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规定,随着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固定不变,而是根据外汇市场供求和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自主浮动,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0.
马旋灵 《财会学习》2016,(4):155-159
外币业务的增长与汇率改革的深入导致银行业汇兑损益愈加受到外币折算的影响。文章以2014年~2015上半年为例探讨了我国银行业汇兑损益的汇率选择,发现汇率选择风险与外汇敞口占净资产比例相关。建议依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贯彻会计信息质量规范、强化会计相关性意识、细化外币折算准则要求以解决汇率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1.
涉外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对外承包企业),都有外币收支业务。对于外币收支业务的记帐原则,国家明文规定:不仅应登记原币,还应按一定的汇率折合成记帐本位币登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复币记帐。由于汇率经常变动,因汇率不同而发生的折合为记帐本位币的差额属“汇兑损益”。  相似文献   

12.
张岩 《财会学习》2016,(5):145-146
外币折算可以说是会计领域的一个大难点,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显示外币折算有很多不一样的方法.目前,企业选择何种方法、何种汇率进行外币折算仍然是一个需要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进行外币报表折算的目的,以及企业常用的四种进行外币报表折算的方法,分析之后提出了处理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两种办法:计入当期损益;作为递延项目.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还需要对企业进行具体的分析,选择最适合企业、最能反映企业情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凤林 《上海会计》2008,(6):58-58,62
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发生外币业务可以选择交易发生日的汇率,也可以选择当期期初的汇率。由于外贸企业外币业务发生频繁,同时也考虑到简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企业普遍选择交易发生当月月初的汇率作为核算汇率,并在会计期末以期末即期汇率来结转外币业务账户的汇兑损益。由于过去汇率变化不大,对企业会计核算影响很小。但自从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进程不断加速,对外贸企业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一、外币业务和外币报表折算的概念和性质外币业务是指企业以记帐本位币以外的其他货币进行款项收付、往来结算和计价的经济业务。包括:(1)企业购买或销售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劳务;(2)企业借入或出借外币资金;(3)外币与本国货币或不同外币之间的兑换;(4)企业取得或处理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承担或清偿以外币计价的债务。企业在发生外币业务时需编制会计分录并登记入帐。外币报表折算是指将以外币计量的会计报表换算为某一特定货币计量的会计报表。为了全面反映跨国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每一会计期末母公司需要将以外币表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在我国破土而出。合资企业不仅有人民币存款而且有外汇存款,企业的往来帐项、债权债务,既要按人民币结算,也要按外币折算;企业不仅有兑换业务,而且有外汇折算业务。企业收入的外汇存款在使用时和企业的外汇债权、外汇债务在收回或偿还时,由于时间和汇率的不同而发生的折合为记帐本位币的差额;以及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由于实际兑换的汇率与记帐汇率或帐面汇率的不同而发生的折合记帐本位币的差额,称为外汇汇兑损益简称汇兑损益。这些差额会计上,在“财务费用”科目中设“汇兑损失”明细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16.
一问:财政部颁发《中外合定经营企业外币业务会计处理的补充规定》后,对合营各方缴付出资额时所投入的外币和外币借款的年末余额,是否可以一并调整?答:企业在商得当地财政税务机关同意后,将外币银行存款、外币债权债务的年末余额按年末汇率进行调整的,对于合营各方缴付出资额时所投入的外币和外币借款的年末余额,可同其他外币存款和债权债务的年末余额一并按年末汇率进行调整。对于在调整中发生的折合差额,属于已经投入生产经营的企业,以“待转销汇兑提益”科目记帐,并按商得当地财政税务  相似文献   

17.
武静 《上海会计》2003,(1):30-3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们有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有的在国外设立机构,延伸母公司的各种业务。因为企业经营活动中会涉及多种货币,就必然要考虑外币业务的会计核算、报表折算以及汇兑损益处理等问题。对此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处理方法,本文就以下几方面比较中美对外币业务的处理方法。一、两个基本概念的不同1.外币。《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12条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入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记账本位…  相似文献   

18.
每期一题     
某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进行折算,按季汁算汇兑损益,3月20日收到一张期限为三个月的不带息的外币应收票据,票面金额为600万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新会计准则外汇报表折算方法选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出台38项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执行新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来的会计准则。作为新增准则之一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在企业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和相关的信息披露方面,都作了较系统的规定。这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企业外币交易会计确认、计量及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但是,在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上,国际会计界历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直到现在也  相似文献   

20.
汇兑业务管理政策是规范和指导汇兑业务统计及其他相关业务的标准和制度,但汇兑业务统计申报的十年中,外汇管理的相关文件和补充规定很少,现有的汇兑业务管理文件(《汇兑业务统计申报操作规程》和《外币代兑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内容已远远满足不了新时期统计申报工作的需要和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完善政策规范操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