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叶昕颖  王洪国 《当代经济》2009,(15):112-114
本文针对当前湖北省"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以及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现状,结合二者,提出"两型社会"的建设总体上对就业是有利的,同时也认识到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不足,提出在"两型社会"建设下采取合理的措施,以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2.
区域旅游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文章在分析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四种不同战略类型来发展武汉“1+8”城市圈旅游业。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SWOT分析法充分了解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在此基础上确定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构思,进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实现武汉城市圈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薇  王逊 《时代经贸》2012,(22):20-21
随着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两型社会”建设的逐步深入,为武汉城市圈粮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下,加快圈内粮食经济发展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实施科技创新与名牌工程,为推动粮食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取得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认识约束、机制约束、政策约束、规模约束和科技水平约束等一般性制约因素,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市场开放程度、信息化水平和国际化影响因素等根本性制约因素,以供武汉城市圈在节约型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针对诸因素,采用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作为资源依托型和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业,具有绿色环保产业的特征,天然契合了“两型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因此,文章系统地分析了“两型社会”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全面剖析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动漫企业的制作形式、规模、发展趋势等方面来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动漫行业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其发展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圈一体化的功能及其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区域一体化,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是武汉城市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把武汉城市圈打造成为优势产业发展的集聚区、走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道路的先导区、创新的示范区和中部地区的先锋城市圈,充分发挥其功能,是实现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覃刚 《时代经贸》2011,(22):148-149
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是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继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业调整是关系城市圈内形成合理产业结构的核心问题。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及产业本身的规模经济状况也涉及城市间的比较优势的利用。依据各城市主导产业差异,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重点建设主导产业链和产业发展带。  相似文献   

10.
区域金融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我国目前产业规模最大的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圈在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中领先于武汉城市圈。本文通过对比两个都市圈的金融发展现状,分析造成差距的主客观原因,为加快武汉城市圈金融发展步伐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武汉城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并结合影响制造业效率的其他经济变量,运用计量模型检验了武汉城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生产率具有明显的正向提升效应,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生产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及外商直接投资作用不明显。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的空间溢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旅游经济的空问溢出模型,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Eviews5.0统计分析软件对9市1994~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出:①武汉在圈域旅游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呈现"一城独大"态势,其他城市旅游发展过于依赖武汉;②城际旅游经济关联性不强,旅游经济空间溢出作用不明显;③城际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竞争大干合作的特点,旅游关联处于无序化的状态;④城市旅游经济溢出空间差异明显,与自身旅游吸引力和接待力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发展的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空间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种具有区域特色的多主体、多机制、多空间层次的复杂系统,其空间结构是以产业集群为基本节点的多重空间组织网络。武汉城市圈的创新资源总量丰富,但空间组织路径不畅、网络节点关联松散,降低了区域创新资源的创新绩效。区域创新体系空间构架的参考路径之一是构建基于市场联系的产业集群网络。根据武汉城市圈创新资源的特点及产业基础,提出了构建基于产业发展的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武汉城市圈科技人才流动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挥武汉城市圈科技资源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需要依靠科技人才.而现实中,人才流向和分布上出现了不均的现象,这已成为当前圈内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武汉城市圈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仅依靠高层次人才是不够的,需要建立多层次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其思路为:发挥武汉地区国家实验室、科研所、设计院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才优势,根据科技人才的特点,按市场导向,由政府提供服务扶持来建立武汉城市圈初、中、高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进一步发展则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和问题。根据国内外城市群的发展经验,总部经济模式能够突破原有城市之间产业分工的局限,促进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向功能合作、配套拓展方向升级,为深化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分工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本文论证了总部经济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重要关系,并就如何以总部经济发展来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叶卫东 《经济师》2010,(8):43-45
武汉城市圈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用全球战略眼光统筹谋划圈域发展与对外开放。全面调整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着力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大胆创新招商引资运作机制,全面提升引资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是提升武汉城市圈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方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将参与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各方作为统一的复杂共生体,通过分析其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共生界面,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运作机理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品牌塑造是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策略,而创造城市品牌首先要明确城市的定位。本文在分析城市品牌的定位误区后,对武汉城市圈在实施城市品牌战略中如何准确定位,从定位的原则、定位的形成因子等方面提出了几点策略建议,以期对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网络与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斌  冯娟  曾菊新 《经济地理》2007,27(3):427-432
经济全球化催生的区域竞争引发地区合作需求,基于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城市群战略备受推崇。产业集群网络是区域产业集群的一种空间组合型式,也是一种具有生产效率和创新效应的经济空间组织模式。目前的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区域整合的产业、空间和创新基础。其产业发展潜力分析表明:以钢铁、汽车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为依托,构建区域集群网络,能够充分发挥武汉市的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从而推动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潘艾华 《时代经贸》2011,(22):250-250,F0003
武汉城市圈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普遍存在只是上层领导的传话筒、事必躬亲、素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易患职业倦怠症等问题,为较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建议从企业高层管理者转变用人观念、完善企业用人机制、重视和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要求与培训、多措并举,预防和消除中层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症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