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继电动化之后,智能化成为全球汽车企业重点发展方向。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和转型升级的战略制高点,汽车正在从一个一次性交付的硬件发展为可以无限迭代的智能硬件,无论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新兴科技企业,都在加快相关产业布局,推进商业化应用进程。作为数字经济与互联网较发达地区,浙江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中国城市的发展和转型面临新的挑战。我国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我国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成功实现,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中国城市碳中和绿色转型具有新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中国城市碳中和绿色转型的意义,探讨我国城市绿色转型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使东北地区产业得到良好发展,但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和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因此,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有利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中和目标,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必要性的基础上,认为非清洁能源消费过多、重工业比重较大、区域绿色金融产品单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阻碍了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最后提出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能源产业转型、减少重工业比重、完善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发展高科技产业等方式,能加快实现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中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城市未来的发展与定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保定市为例,梳理了制造业绿色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制度机制薄弱、对绿色转型认识不够全面、节能减排压力大、缺乏绿色技术支撑四重挑战,并对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双碳”目标下保定市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四大路径: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政策;强化制造业企业领导层绿色意识;加快建立绿色制造管理体系;完善技术创新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4.
汽车制造业是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很强的前后产业关联度。从经济增长的历史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汽车工业作为战略产业.成为持续扩大内需的重要载体.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国际竞争臼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完善汽车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尽快将我国民族汽车工业做强做大,是我们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公众环境素质、环境制度、对外贸易等视角提出了碳中和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路径,并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提出了碳中和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2022年两会期间“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2021年“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定位对比方向更加明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关键路径,更是打造中国经济活力,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制造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安徽作为制造业大省,其中占据中坚力量的中小制造业企业应当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在行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下,实现企业内部智能升级和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制造业企业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应用性角度分析安徽省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机遇,在复杂的内外部宏观环境下以给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于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2022年提出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在此背景下,反观农产品国际贸易不难发现,在农产品贸易中仍然存在诸如出口产品缺乏竞争优势、农业企业技术水平低、难以突破绿色壁垒、出口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为实现农业碳中和与农业绿色转型、解决农产品贸易绿色转型,本文以碳中和理论为背景,分析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存在问题与转型驱动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从政府部门、从业者、消费者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提出促进农产品贸易绿色转型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弥补了原生资源短缺的严重约束,支撑了浙江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的巨大需求,成为极具影响的朝阳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方式总体上仍是粗放型的,由此产生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通过绿色理念创新、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制度创新、绿色市场...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将发展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汽车产业迎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较小,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先机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背景,本文利用2005-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Super-SBM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偏微分分解效应考察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并利用调节效应和面板分位数模型解释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以及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可以优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和影响机制存在区域差异性;以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水平为主导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U型”特征,以绿色技术进步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主导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型”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