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烁  施新政  陆瑶  刘心悦 《金融研究》2015,484(10):150-169
本文使用2000-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司被并购对其劳动力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被并购带来公司的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即公司会增加非常规高技能劳动力占比和高学历劳动力占比,降低常规低技能劳动力占比。渠道检验发现,并购会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升级来促进企业的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并购对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在非完全换股并购和低绩效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结构的改善和升级会显著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从理论上看,空气质量的恶化可能会加速人才的流失从而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产生影响,明确空气污染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路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空气质量在企业人力资本调整中发挥的作用。本文采用上市公司与地级市空气污染相匹配的面板数据,利用气象学逆温现象发生的天数作为空气污染的工具变量,研究发现PM2.5浓度平均每提升1个标准差会使上市公司的技能劳动力占比降低2.7个百分点,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研究结论。机制分析表明,空气污染会提高员工流动到低污染地区的可能性,从而抑制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与此同时,企业实施薪酬激励不能有效降低空气污染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的抑制效应,但企业资本密集型特征会对这一抑制效应产生正向的调节作用。在当前绿色发展背景下,本文结论对于加强我国空气污染治理和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具有重要启示,也为相关治理政策的制定以及企业人才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3.
叶永卫  李鑫  刘贯春 《金融研究》2022,510(12):74-92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是否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进而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基于2013-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员工雇佣数据,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考察并分析其作用渠道。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占比,即优化了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且该效应在低融资约束企业、非技术密集型行业和东部地区更为明显。作用机制检验证实,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扩大了企业经营规模,进而促使企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经营效率,同时增加了高管和普通员工的工资。上述结论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技能偏向性特征,有助于企业劳动力结构转型升级。本文研究对数字经济背景下深入理解企业劳动力结构升级变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4-2020年间我国各地陆续出台的“人才新政”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人才新政”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才新政”实施会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粘性,其作用渠道主要是通过影响地区劳动力市场供给,进而改变企业的调整成本,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来实现。研究还发现,“人才新政”主要降低了劳动力数量粘性而非劳动力薪酬粘性。截面检验发现,“人才新政”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降低作用主要集中在人才存量较少和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以及生产经营结构变化较小的样本。最后发现,“人才新政”缓解了劳动力成本粘性对企业劳动力生产效率的不利影响。本文将宏观的人才政策和微观的企业人力资本配置相联系,为人才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提供经验证据,丰富成本粘性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2002~2008年沪深两市发生并购的不同产业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集为研究总样本,通过构造固定效应变截距面板数据中模型,探究不同产业公司并购对公司劳动力需求影响.发现:不同产业公司并购对公司劳动力需求有差异影响.第一产业所发生公司并购对公司劳动力需求有正向影响,即并购发生导致公司劳动力需求增加2.4%左右,但结果不显著;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发生公司并购对公司劳动力需求有显著负向影响,第二产业发生公司并购导致公司劳动力需求减少1.3%左右、第三产业发生公司并购导致公司劳动力需求减少2.6%左右.通过此研究,不但从理论上丰富并购研究内容,拓展并购研究范围,而且在并购对公司劳动力需求有影响前提下,为政府制定关于社会就业合理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潘革新 《财会学习》2016,(18):75-75
本文则将从被并购方的角度来切入,阐述被并购方如何做好财务管理,通过优化资本结构、优化债务结构,改善财务体系,从而展现出公司的优势,表现出企业的成长性,使得企业在并购谈判中获得更高的估值,也有助于被并购之后的快速整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文春  殷华  宫汝凯 《金融研究》2022,499(1):95-114
资本劳动比的提高对企业发展、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2—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283个地级市统计数据,探讨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企业资本劳动比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制造业企业资本劳动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平均而言,最低工资标准每提升10%,企业资本劳动比将提高2%,该结果在工具变量回归、双重差分法等多项稳健性检验下均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会使企业增加资本投入和减少劳动力雇佣,这一结论为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力的事实提供了直接证据。异质性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企业资本劳动比的影响主要集中于非国有企业、较低工资水平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企业生产率和盈利能力显著提高,从而佐证了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力的积极效应。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经验依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毛其淋  盛斌 《金融研究》2021,496(10):59-77
本文以中国《最低工资规定》的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3年企业层面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加工贸易规模及转型升级的影响。本文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虽然缩小了企业加工贸易规模,但通过倒逼机制促进了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了加工贸易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大研发创新和在职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推动了企业加工贸易升级。最后,本文还在城市层面研究了劳动力成本、资源配置与加工贸易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出口市场份额再配置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城市加工贸易升级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了出口市场份额向竞争力较强的存续加工企业再配置,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加速了低竞争力加工企业退出。本文一方面丰富了评估最低工资经济效应的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理解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背后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2007—2019年A股并购重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微利、CEO权力对并购评估质量的影响,并考虑产权性质、评估公司声誉及市场化水平异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微利会降低并购评估质量;随着CEO权力的增加,微利上市公司的并购评估质量不断下降;与国有企业相比,CEO权力对微利上市公司并购评估质量的负面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中显著;聘用高声誉资产评估公司能够减轻CEO权力对微利上市公司并购评估质量的负面影响;与低市场化水平相比,高市场化水平能够规范CEO行为,降低CEO权力对微利上市公司并购评估质量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并购通常会引起收购方资本结构的变化,那么企业是否会利用并购的契机优化资本结构呢?本文以2008~2013年间发生并购交易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首次发现并证实了上市公司利用并购交易的契机,优化杠杆率、缩小与目标资本结构差距的现象;同时,我们基于Tobit与OLS两种模型度量公司目标资本结构,引入交叉变量回归后发现,"过度负债"企业在交易中会更加注重缩小与目标资本结构的差距,其倾向性和调整程度都显著高于负债较低的企业。  相似文献   

11.
潘越  林淑萍  张鹏东 《金融研究》2022,506(8):189-206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日益完善,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活跃度得到显著提升,企业如何应对被并购压力成为值得关注的议题。本文研究企业是否会选择发明专利公开时点来应对被并购压力。研究发现,当被并购压力增大时,上市公司会越早公开专利。这是因为专利提前公开能够提升公司股票的异常回报,从而降低企业成为被并购目标的可能性或提高企业可获得的并购溢价。异质性分析发现:(1)被并购压力增大时,既有分析师关注度和风险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越可能提前公开专利;(2)企业更可能选择技术成熟、质量较高的专利进行公开;(3)其他替代策略的存在会削弱被并购压力对专利提前公开的影响。在使用工具变量、行业并购政策变化和举牌事件作为外生冲击对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后,结果仍然稳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04-2015年BVD统计的并购数据研究了外商企业并购对我国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在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在公告日各窗口外商并购对我国被并购企业股票异常收益率的影响。通过事件分析,发现总体来看我国被并购企业获得了显著为正的异常收益率,但所有制、并购规模、支付方式、外资来源国和行业等差异会造成不同影响。相对而言,我国国有企业、现金支付方式、欧美发达国家企业、高新技术和制造业等并购为我国企业创造了更高市场价值。然而,金融行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并购为我国被并购企业创造的市场价值较低。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计量模型进行检验,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此外研究还发现,并购双方行业相关性越大,为我国企业创造的市场价值越大;并购规模越大,创造的市场价值也越大;被并购前我国企业的市值越高,并购后创造的市场价值越低;被并购前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或经营效率越高,并购后我国企业获得市场价值越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山东省产业转型期(2008至2014年)的界定,对山东省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及其效果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山东省上市公司产业转型期并购活动较为活跃,并购资产规模较大,且关联交易并购、重大资产重组属性、非现金支付以及多元化并购占比较低。选取总资产收益率作为并购绩效的计量指标,研究发现,山东省上市公司整体并购对其绩效改善并不显著,但关联交易并购、重大资产重组属性、非现金支付以及多元化并购对企业绩效的改善更为显著。该研究发现为山东省企业并购决策及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马慧  陈胜蓝  刘晓玲 《金融研究》2022,508(10):153-169
本文以《物权法》出台为标志的担保物权制度改革为准自然实验情境,考察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对企业劳动力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固定资产占比较高企业,固定资产占比较低企业在改革后高技能劳动力增长显著更多、高技能员工在全体员工中占比显著提高。机制检验表明,担保物权制度改革通过加大企业的先进机器设备投资及研发活动进而影响了劳动力结构,特别是对改革前信贷可获得性较低或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更明显,这使担保物权制度改革、资本技能互补及企业劳动力结构间的逻辑关系得以进一步增强。横截面差异检验发现,法律制度环境较差地区企业以及成长机会较高企业,其劳动力结构更可能受《物权法》影响。最后,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劳动力结构的改变能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及盈利能力。本文从劳动力结构视角为识别《物权法》实施后果提供了证据支持,对于理解法律制度建设的经济效益、破解我国劳动力市场难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解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如何影响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对社保缴费制度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为重要.本文以中国沪深A股2007-2020年2847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险缴费负担能够提高高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雇佣比,具有显著的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社会保险缴费负担主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员工人均薪酬两个渠道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产生影响.进一步地分析表明,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的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效应在非国有、劳动密集型、小规模及高融资约束企业中存在较强的异质性.因此,当前我国社会保险缴费率下调的大背景下,政府应该审慎权衡社会保险缴费负担与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内在联系,警惕社保缴费负担降低过多反而会阻碍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徐丹丹  刘淑莲 《会计师》2010,(4):107-111
并购作为企业资本集中和组织成长的重要方式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五次大的并购浪潮完成了资本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增值,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资产结构在社会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并促进了一批巨型、超巨型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在中国,并购作为资本市场中企业配置资源的又一重大方式,经历了从萌芽到数量发展再到规范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今仍旧方兴未艾。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4~2006年的并购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对这一时间段内并购双方投资者的短期收益和投资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并购事件为目标公司的投资者带来了短期的超额回报,却没有增加收购公司投资者的投资获利,信息漏损现象仍然存在。同时,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逐年加大,风险将并购事件对市场的短期影响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5-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我国各个省份的常住人口老龄化数据衡量人口老龄化程度,实证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于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显著提高劳动力成本粘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从企业微观视角出发,考察人口老龄化对企业人力成本的影响,加深了我们对人口老龄化经济后果的认识。本文结果表明推动企业优化升级是降低人口老龄化负面影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程词 《时代金融》2016,(5):98-99
并购是公司外部扩展的重要手段,其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公司并购目的在于通过对资本结构的优化提高企业价值,公司并购后能否得到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上市并购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并对不同并购方式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进行探相关讨。  相似文献   

19.
朱孟楠  徐云娇 《金融研究》2022,510(12):36-54
本文基于2001—2019年上市公司年报中关于外汇衍生品的使用信息,研究发现,使用外汇衍生品的上市公司相比未使用的公司发起并购的概率更低,但并购的市场和经营绩效有所提高。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通常以企业自有资金进行现金支付,外汇衍生品的使用大幅降低了公司出于预防性动机而持有的现金,从而降低了公司发起并购的概率。此外,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可避免公司因持有大量自由现金流而发生的过度投资行为,从而提高了公司的投资效率。总体而言,使用外汇衍生品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可使上市公司更注重并购质量而非并购数量,从而实现“少而精”的投资策略。本文研究对进一步厘清企业使用外汇衍生品的相关影响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量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老龄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会抑制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而劳动力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质量整体提升,能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特别是通过促进员工从低效企业转向高效企业,从产出增幅慢企业转向产出增幅快企业,来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因此,可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充分释放老年人口中蕴藏的丰富且"高质"的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