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正>我国科学家在超导系统中实现量子对抗机器学习日前,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邓东灵研究组与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宋超研究组等合作,在超导系统中首次实验实现了量子对抗机器学习。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计算科学》。研究团队用10个可编程超导量子比特阵列进行了量子对抗学习的首次实验演示。通过优化器件制造和控制工艺,他们将这些量子比特的平均寿命提高到150微秒,同时单量子比特门和双量子比特门平均保真度分别大于99.94%和99.4%。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产业》2022,(2):74-75
我国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距离创世界纪录 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近期实现了833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将安全传输距离世界纪录提升了200余公里,向实现千公里陆基量子保密通信迈出重要一步.该成果1月1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量子密钥分发基于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在信息安全层面上...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我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问世。在国际学术界,这被认为是量子计算里程碑式的成就。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陆朝阳就是“九章” 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团队的成员。留着简单平头、脸庞有点瘦削,戴着眼镜的陆朝阳走在校园里,有时会被人误以为是研究生。实际上,38 岁的他,已经是国际量子科学领域走在最前沿的年轻人之一。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对ZnnSn(1≤n≤16)量子点的吸收光谱、能隙(HOMO-LUMO)及电子性质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ZnnSn(1≤n≤16)量子点尺寸的增大,量子点的吸收光谱逐渐红移,量子尺寸效应明显;量子点ZnnSn(3≤n≤16)吸收峰的主要部分集中在可见光区;量子点结构的对称性越高,量子点的吸收峰越集中。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0月30日,何梁何利基金2013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科院院士、70后青年物理学家潘建伟荣获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的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这是潘建伟继2005年获得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以来在国内获得的又一重要学术荣誉。潘建伟主要从事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方面的研究,是国际上多光子纠缠操纵和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方面有突  相似文献   

6.
美国英特尔公司日前宣布,已实现硅光子数据连接,数据传输速度高 达每秒 500 亿比特(50Gbps),相当 于每秒传送一部高清晰电影的速度 ; 下一步的目标是实现每秒 1 万亿比特(1Tbps),这足以将一台计算机上的 所有信息在一秒钟内传递到另外一台 计算机上。这项 成 果 是 人类 在硅 光学通信 领域 取得的里程 碑式的进 展。随着 光 通 信嵌 入 芯片处 理 器之中, 构 建 高能效超级计算 机系统的梦想不 再 遥远。  相似文献   

7.
据中科大专家介绍,该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苑震生、陈宇翱等,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建立了由300米光纤连接的两个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这种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可以被读出并转化为光子纠缠,以进行进一步的传输和量子操作。该实验成果完美地实现了远距离量子通信中亟须的“量子中继器”,  相似文献   

8.
宏观世界的经验在微观世界中将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将是量子效应。而纳米尺度的物质,往往会给世界带来惊人的变化,量子点也许就是最亮的那个“点”。  相似文献   

9.
2010 年3月4 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由于具有由量子力学的奇异现象主导的基本信息处理单元(量子位),所以量子计算机具有以远远好于今天利用传统“位”的计算机的性能来处理某些计算的潜力。尽管如此,实用量子计算机(如果它们能够问世的话和当它们问世之后)将采用什么技术还远不清楚。在一篇内容非常广泛的综述文章中,来自该领域主要实验室的六位研究人员介绍了有关量子信息系统硬件的最新工作。他们对当前所采用的材料(包括掺杂硅中供体原子的核自旋、砷化镓中的电子自旋以及金刚石中的氮空缺中心)进行了比较,并对尚未问世的材料进行了猜测。 (中科院网)  相似文献   

10.
跨入21世纪后的近十余年,出于推进社会全面信息化和维护国家深层战略安全利益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国都在寻求一种比电子信息技术更能确保高效、安全的信息传输方式与手段,并纷纷投以巨资,开展系列尝试与艰巨研发。而之前若干年,先在欧美国家悄然兴起,稍后即有我国科学家共同参加开创性研究的量子通信及量子信息技术,正是现今最理想的信息技术之一。国际上一些科学家们预计,今后十年左右很有望实现全球化的量子通信,再过二三十年量子通信技术势必将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量子通信还将改变未来信息产业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