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一)被审计单位方面的原因1.审计风险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性有关。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发生错弊的可能性很大。很难设想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利用抽样审计方法,能够发现被审单位所有重大错弊行为。因而,对内部控制十分薄弱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要承担极大的风险。2.审计风险与被审单位管理人员是否正直有关。若被审单位为几个缺少正直品格的人所左右,他们会出于不良意图而弄虚作假,篡改资料,伪造证据,则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从而加大审计风险。3审计风险与被审单位动机…  相似文献   

2.
一、控制风险的涵义和特征 所谓控制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作出审计结论时发生的原始性错误风险。具体地说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之前,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未能防止或发现经济业务中的错误和不法行为,以致使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审核检查,就不可避免地会作出某些错误或不正确的审计结论,从而导致审计行为期间的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与其他风险相比有如下特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监督和约束地位不断提高,内部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降低和控制审计风险已经成为当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对被审单位的差错和弊端未能识别或未能完全识别而作出部分或全部错误判断结论的可能性。造  相似文献   

4.
(引言)在过去十年里,控制模型一直在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有效控制系统风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风险基础审计引入了控制模型,对审计的风险进行测量、控制,这种审计模式成为了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一直以来,审计人员都把精力集中在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审查,通过制定审计计划,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作出评价,向管理层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是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审计目标,而不是以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作为审计的目标。因而审…  相似文献   

5.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当反映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时,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或未报告,且发表不正确或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新形势下,应当怎样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呢?我们认为,应当:  相似文献   

6.
内部控制是企业建立自我调节、自我制约、自我监督的一种管理控制系统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审计实务中 ,审计人员应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评价 ,以控制审计风险。一、内控评价方法的运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评价 ,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信赖程度。在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首先要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查 ,并做出说明 ;其次是对其有效性进行测试 ,以获取被审计单位每项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的证据。因而对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偏差 ,不论其涉及的金额、数据大…  相似文献   

7.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当反映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时,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或失察,且发表不正确或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造成审计对象和与之相关方面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这种责任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赵宾 《审计月刊》2004,(3):44-44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内部审计人员经审计未能及时发现,且发表了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或结论的可能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基本理论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检查风险(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上是指审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从而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制度性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洪江 《四川会计》2002,(10):39-40
现在一般将审计风险(AuditRisk,简称AR)定义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同时将审计风险归类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所谓固有风险(InherentRisk,缩写为IR),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所谓控制风险(ControlRisk,缩写为CR),是指某一账户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所谓检查风险(DetectionRisk,缩写为DR),是指…  相似文献   

11.
预算审签是指审计机关就有关预算单位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的行为。它主要是审查预算单位执行国家预算的合法合规性,以及反映预算活动资料的真实性,并对预算单位编制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发表意见。预算审签要求国家审计也象社会审计一样对被审计单位的年度预算执行财务报告签署意见,对其财务报告的总体可靠性作出评价。这种意见的表达与以往只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来发表比较,审计更全面,检查更有深度,它是对报表的各个方面的可靠性作出总体专业判断。2000年6月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要求对预算执行审计逐步实行预算审签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严格履行审计程序,科学运用审计方法。依据《高等学校有关行政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的要求和两个暂行规定,规范审计行为。在拟定审计方案时,要考虑审计风险因素。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就应评估被审单位的同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预测检查风险值。实施符合性测试时还可增加向组织人事部门了解被审单位或部门班子情况的程序。实施实质性测试时,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应增加审计意见交群众评议程序,以实现职工群众民主监督权力与审计监督的结合。另一方面,必须科学运用审计方法,对存在的问题及发现的疑点要逐一审核,对容易诱发争弊的各个环节要密切关注,重点审查,而对那些不容易诱发错弊的常规事项,则可抽样取证。  相似文献   

13.
一、风险和工程审计风险的含义 风险系一种可能性与不确定性,是指特定事件、措施或行动对特定组织产生不利影响或导致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工程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工程项目存存错报或有重大缺陷,或者是被审计单位工程投资管理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再大漏洞或未被有效执行等,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未能发现,且发表了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状况、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审计理论与实践中,人们逐渐发现抽样的重点和规模与内部控制健全与否有着一定的联系。如果审计工作从评价企业各项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着手来确定抽样的重点和规模,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取得较为满意的审查结果。192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题为《财务报表检查》的文告,提出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检查范围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  相似文献   

16.
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序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率而采用的方法。属性在哲学中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在审计中这种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常被规定为会计和有关经济业务中的错误。现代审计是以对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和评价为基础的审计。属性抽样,一般是利用一次抽取的样本审核结果,推断总体错弊发生率,以证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地执行,并同以前比较,核实其内部控制制度正在改善还是在恶化。所以,被称为符合性测试方法。要测定样本结果,首先必须确定样本数量(又称样本规模,统计学中又称样本容量)。样本数量的确定一般可从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审计是财政收支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部门或单位的审计,我们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审计内控制度。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是审计机关进入被审计单位后首先要开展的工作,通过这项工作,为进一步确定审计重点、审计抽样规模和审计程序打下基础。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审计主要审查部门和单位在国家有关政策、制度的基础上,是否建立健全本部门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从中发现部门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审计内控制度的方法主要是开展内部控制测评。审计人员首先通过查…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形势下对企业审计的方法主要是: 第一,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与执行情况进行评审.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资料和有关信息资料的可靠性,分析和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可采取以下步骤:一是调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主要是通过审阅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置情况、询问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观察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测试.了解有关人员、有关环节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实地察看控制措施落实情况、重新对执行控制程序以验证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和有效性;三是对内部控制制度做出评价.主要看其是否健全、合理,并分析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论国家审计风险的特征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强 《山东审计》2002,(9):17-18
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指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认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笔者认为,所谓国家审计风险,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派出的专业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进行审计后,由于提出的审计意见或作出的审计结论和决定不恰当或不正确,而给审计主体带来某种损失的可能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法制建设的加强,国家审计风险成为审计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审计测试与审计抽样审计测试包括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就是审计人员通过一定的方法,审查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运行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实质性测试就是审计人员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法规的要求,对会计报表及相关项目金额进行测试。符合性测试是实质性测试的基础,它所得到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程度并不能成为最终审计结论,而仅仅为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重点提供依据,以保证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为了同时实现审计工作的较高效率和较好效果,除了特定的审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