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包括: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教育科研价值,休闲娱乐价值,经济价值.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形成了许多类型的开发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有: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节庆活动模式、休闲演艺模式及文化生态保护区模式等五种旅游开发模式,为我国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但保护工作起步较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对其保护的一种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应考虑其优势及注意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在我国各地蓬勃展开。旅游开发和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常州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如何进行保护和开发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品级较高的旅游产品,旅游开发可以促进遗产保护,遗产保护反过来可以促进旅游开发,从而形成旅游开发和遗产保护的良性循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进行评价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运用特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正确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为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家界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在旅游快速发展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的利用与开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原真性及传承人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应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政府的主导与监督职能、有效的旅游利用模式等对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唐蕾  章牧 《特区经济》2011,(3):155-156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较为常见,而民俗旅游已经是国内较为成熟的旅游产品。通过分析两者之间差异,认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借助旅游开发方式促进其活态保护,并以广州沙湾飘色为对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开发与保护互动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是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手工技艺方面的典型代表,具有文化历史、审美、经济等方面的旅游开发价值。文章在分析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研所获取的资料及相关文献,提出了建立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资源库、培养传承人、构建认证机制、开发多样性旅游产品、创新营销手段等旅游开发对策,以期能够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林宇  周慧  胡倩 《开发研究》2021,(4):130-136
"水族舞"作为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和文化品牌,对民俗旅游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效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探讨了生态文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关联性,分析了"水族舞"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了让"水族舞"进景区,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建立传承人保护和传承机制以及加大"水族舞"旅游市场开发力度等旅游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9.
叶娅丽 《特区经济》2011,(9):154-155
本文阐述了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找出了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拓展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设想:加大宣传力度;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进行系统性旅游开发;充分利用非遗节与新非遗公园。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与旅游日益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也越来越频繁,成为产业不断高速发展下的产物。文章以建水县旅游企业经营者和当地居民为调查对象,首先,探究了乡村旅游企业的发展是否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正向作用;其次,当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有助于乡村旅游企业的经营。通过探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型,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期达到乡村旅游企业经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非遗的旅游开发在带给宁波市一定旅游收入的同时,难免存在着保护措施不到位、开发过度等系列问题。在总结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其旅游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乐在体验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尤为关键。文章选取辽宁省西安镇为研究对象,结合乡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现现状,分析出政府支持资金短缺、传承机制不够完善、开发形式缺乏创新等发展困境,并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实景舞台剧、旅游商品等开发对策,以期在乡村旅游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活态传承,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青海省西宁市及海东市为例,以西宁市及海东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旅游发展互动模式研究为论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西宁市及海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分析,探寻西宁市及海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发展互动的可行性模式,以弥补西宁市及海东市旅游业发展的不足,更好地促进西宁市及海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慧  林宇 《开发研究》2020,(2):95-100
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体育申遗"导致的文化保护不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等级化、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失衡以及传承主体青黄不接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治保障、加强传承梯队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以及扩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赫哲族是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赫哲地区有发展特色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地缘位置。赫哲人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然而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却有濒临消亡的趋势。如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旅游开发给赫哲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足够的发展空间,让民族文化的自我调控能力发挥作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旅游开发中得到升华,达到保护与开发共羸。  相似文献   

16.
工业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动态保护与适度开发是城市化进程中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并借鉴国际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对我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人类精神的家园”,是一种包含了更多随时代变迁而容易湮没的文化记忆,应该加以珍视。本文论证了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特征,提出了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通过调查研究,本文认为都市并非是文化的“荒漠”,也遗存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的旅游城市相比,都市可以借助于自身有利的条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从而实现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融合能够活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能够丰富旅游内容,促进旅游发展,增强游客互动性和体验性。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在梳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概念内涵和类型属性基础上,将价值共创理论运用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DART模型,构建消费者、政府、传承人与企业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机制的分析框架,创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和管理模式。研究表明,将价值共创理论运用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促进了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改变了企业单边传统封闭的垄断局面,提高消费者的旅游消费体验质量和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效率,提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成都旅游经济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弘 《特区经济》2009,(7):193-194
为了提高全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增强保护意识。本文通过对成都地区旅游开发工作当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引起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密切关注,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进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髓,20世纪中叶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在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独特性以及活态性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我国实际,厘清二者之间的矛盾,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为着眼点,平衡博弈,唤起文化自觉,试图挖掘并总结旅游文化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