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前,世界经济与贸易出现了向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倾斜的发展趋势,全球服务业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近70%,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比重近20%。且相关数据表明,服务贸易出口、进口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出口的正效应大于进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仅能够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劣势地位,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我国总体创新能力也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理论分析表明服务进口和出口对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服务进口通过行业内资源再配置效应、内生技术选择效应和竞争效应能够促进服务业生产率提升,而服务出口通过资源再配置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的综合作用方向不明确。进而采用中国服务业细分部门2004~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在全面控制影响服务业生产率(TFP)的国内和国际因素后,实证考察了服务进口和出口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在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增长过程中,是服务进口(而不是服务出口)发挥了显著地促进作用,从而验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在控制变量中,只有行业平均实际工资和资本密集度一直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鉴于服务进口和出口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差异和实际表现差异,当前我国更应注重服务进口的生产率提升效应,但长期来看应始终坚持服务进口和出口的"同时并进"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2年间的统计数据,从总体和部门两视角定量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升级的影响。结论有:第一,服务贸易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相对而言,服务进口要比服务出口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大;第二,不同部门的服务进口对服务业升级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通讯服务等4项进口的影响最大,传统服务贸易的作用不明显;第三,服务业FDI、国内生产总值和货物贸易对服务业升级也有一定的影响;第四,服务贸易主要通过技术溢出、制度创新、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四种渠道影响了我国服务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按就业人数进行算术平均计算的就业人员人均GDP重新来衡量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状况,发现尽管目前我国服务业的GDP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的,但是服务业的就业人员人均GDP却仍然落后于第二产业。在此基础上,量化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并将其作为解释变量,将消费、出口、政府投资、外资、进口以及经济发展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GMM回归模型,发现出口、消费、经济发展正向推动了我国服务业发展优势的提升,然而进口、政府投资和外资却对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OECD八个国家1980—2004年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服务贸易进口总额、服务业增加值和GDP总值的数据,根据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结果,运用FMOLS和DOLS协整估计方法研究服务贸易发展与服务业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务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进口服务业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从长期来看,服务贸易进口对于服务业发展具有更显著的促进影响,而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更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贸易增加值的视角综合考虑了服务业直接出口和物化在制造业中的间接出口,对国际竞争力指标进行了修正并重新估算,得出以下结论:由于未剔除进口中间投入的影响,传统的国际市场占有率(IMS)和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标高估了中国服务业直接出口的国际竞争力;由于未考虑物化在制造业出口中的服务业间接出口,传统的IMS和RCA指标低估了中国服务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服务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虽逐年上升,但是仍表现为极强的比较劣势,而且服务业直接出口的比较劣势有恶化的趋势;中国资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具有很低的市场占有率和极强的比较劣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服务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理论和实践工作部门更多地关注其对优化我国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服务贸易本身,尤其是在服务业的国际"碎片化"生产发展趋势下,其不同环节同样具有"高端"和"低端"之分,服务贸易增长同样也面临着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从服务贸易技术含量角度的分析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方式虽有所转变和优化,但进口技术含量更高,而且出口技术含量与进口技术含量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趋势。换言之,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较之于其他服务贸易强国而言,在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呈滞后状态。因此,实现我国服务贸易规模扩张的同时,加快转变服务贸易增长方式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8.
国家标准能够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而国际标准对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均有促进作用,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有助于国家标准的完善;长期内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对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更为显著,短期内服务贸易进口受国际标准影响较大。本文建议进一步完善国家标准建设,积极采纳国际标准,扩大服务业开放,同时加强对国际标准变化的研究和应对。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我国服务业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和分析了我国服务业OFDI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经研究发现:第一,服务业OFDI通过吸收东道国先进技术经验提升企业生产率水平和避开东道国服务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促进企业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第二,我国服务业OFDI显著提升了企业服务贸易出口的二元边际,具体而言,整体上服务业OFDI会促进服务贸易出口增长4.82%,同时会提升企业的出口概率;第三,我国服务业OFDI"出口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和行业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OFDI存在显著的"出口效应",其OFDI带动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分别为5.68%和3.52%,而公共服务业则不存在显著的"出口效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服务业OFDI存在显著的"出口效应",其OFDI带动区域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分别为4.97%和3.56%,而西部地区则不存在显著的"出口效应"。上述研究结论对化解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困境和完善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时间序列,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我国1989~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与服务业FDI、货物贸易出口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服务业FDI不是服务贸易出口的Granger原因,货物贸易出口是服务贸易出口的Granger原因;误差修正模型表明,服务业FDI变动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要大于货物贸易出口.基于以上的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VAR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对福建省2000-2012年服务业实际利用FDI与服务贸易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短期内,服务业FDI与服务出口存在互补关系,与服务进口存在替代关系;长期来看,服务业FDI与服务进出口的关系不稳定.最后根据结论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WIOD世界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经济账户数据(SEA),采用WWZ方法测算了2000~2014年中欧双边制造业与服务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与结构,并对中欧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制造业来看,中国通过与欧盟的贸易往来,提升了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及地位。不过目前中国制造业GVC地位依旧落后于欧盟,但是差距在缩小。从服务业来看,中欧中间服务融合程度较高。中国进口中间服务的目的更多为下一个阶段出口,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与全球价值链地位得到一定的优化升级,而欧盟服务进口更多为自身消费,进一步再出口的比例在下降。总体来看,中欧垂直专业化分工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就业水平,但对服务业就业有负向作用;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就业和不同细分行业就业影响存在明显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深入分析了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对出口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并在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和货物出口贸易共同增长趋势的描述性分析基础之上,利用1997-2003年我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对货物出口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分行业中,金融保险服务影响效应最大,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与批发零售服务次之,而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服务影响最小且为负值。力促生产者服务业快速发展是实现我国出口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最新测度生产者服务品进口技术含量的方法,估算了2004~2012年间我国生产者服务品进口的技术含量水平,分析了生产者服务品进口促进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并运用6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上看,生产者服务品进口技术含量的提升可以促进我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第二,从生产者服务品进口分项层面上看,生产者服务品进口技术含量越高的部门,其对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明显;第三,从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分行业层面上来看,生产者服务品进口的技术含量对知识和技术密集行业的促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与世界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本文选取我国1985-2006年旅游服务贸易的进口、出口和GDP数据,根据协整理论,分别分析了GDP和旅游服务贸易的进口、GDP和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2000年以来上海服务业利用FDI与上海服务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整检验结果发现上海服务业利用FDI与上海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之间均存在着长期正相关关系: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则表明服务业FDI的流入是促进上海服务贸易的格兰杰原因,但上海服务进出口的增长却不是服务业FDI流入上海的格兰杰原因.笔者试着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由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与进出口价格相关联的投入产出模型,计算模拟了国际能源价格冲击对中国贸易结构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能源价格冲击提高了货物出口和进口比重,使货物、服务出口比例更加不合理。具体而言,对初级产品、其他工业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各类服务占货物或服务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具有同方向的作用效果,出口比重提高,进口比重也提高,而反之亦然。虽然能源价格冲击恶化了出口结构,优化了进口结构,但长期而言弊大于利,对我国贸易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8.
魏作磊 《开放导报》2024,(1):41-50+59
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内生是贸易发展的主线。服务业目前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主力军,也是贸易增加值的重要来源。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带动是国际服务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服务业尤其是各类专业服务业同时也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不足、服务业和制造业对外开放相互带动能力不强、外资来源地单一,是制约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坚持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开放发展理念,以其互动共生、协同发展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依托制造业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我国产业生态内生力;鼓励制造业“走出去”带动服务业出口,持续增强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服务附加值;打造国际化高端复合人才培养和数字经济发展营商环境,为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开放提供良好的要素保障;扩大制度型开放,消减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开放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19.
在开放型经济体制下,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进口水平。经济增长越快,进口需求扩张速度也越快。1988年以前,我国进口依存度高于出口依存度,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进口国内紧缺的设备原材料,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为90年代的经济高增长提供了保证。从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来看,进口增长率与GDP增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通过引入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亚太各经济体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发现发达经济体的比较优势集中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发展中经济体则集中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然后文章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亚太各经济体间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发现除了各经济体出口与中国进口的互补性不断增强以外,各经济体出口与其他经济体进口的互补性总体都呈下降趋势。接着以中国为参考标准,利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测定其他亚太经济体与中国的贸易结构竞争性,发现中国与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台北之间的出口竞争性较强,而与文莱、智利、中国香港、柬埔寨、新西兰和俄罗斯的出口竞争性较弱。文章最后提出了中国在参与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