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分析农村女性群体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担当的角色与功能,探索精准扶贫时期农村女性在经济建设中的意义。以往的研究对农村女性在精准扶贫当中角色与作用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占据农村半边天的女性群体在其中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我国扶贫政策的发展以及财政资金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阐述,提出财政扶贫资金在扶贫工作中应发挥重要资源的作用,因地制宜,针对农村贫困特征制定相应政策,实现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属于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主要是为加快农村的发展,摆脱贫困面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虽说,我国加大了对精准扶贫的力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精准扶贫中的突出矛盾,同时阐述了精准扶贫中矛盾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有部分农村处于贫困状态。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精准扶贫战略,这对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基于此,文章从精准扶贫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通过精准扶贫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希望为我国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贫困形势经历了普遍贫困到区域贫困、规模贫困到分散贫困的发展变化。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是新形势下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贫困治理政策体系的历史演进,从精准识别、扶贫投入、项目整合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精准扶贫实践面临的主要困境,从创新举措、科技带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等方面明确提出了今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措施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以及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视察湘西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的确,自从精准扶贫工作在农村地区实施以来,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们不能被已经取得的这些成果所蒙蔽而沾沾自喜,更应该保持冷静认识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能更进一步切实有效的推进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展开,文章分析了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对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助益。  相似文献   

7.
乡村社会是一个紧密的社区共同体,具有自身的内部结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进入乡村后常常无法完全按照理想化状态实施,会受到村庄治理逻辑、血缘人情和地方风俗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产生扶贫实践的"偏离",降低了贫困识别和贫困管理中的精准性,阻碍扶贫政策和扶贫资源的贯彻执行与优化配置。为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须削弱乡村社会中不利因素的干扰,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改善基层治理状况,建立多重识别体系,提高贫困群体的参与度和扶贫政策的灵活度,以提高扶贫过程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创新之举,是精准扶贫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有效之举。文章通过对精准扶贫和电商扶贫的理论依据进行梳理,简述精准扶贫这一大背景以及铜仁市精准扶贫的开展状况,通过铜仁市的资源现状和其他条件分析出铜仁市开展农村电商的优势,以印江"4+2"模式为例详述铜仁市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的现状和成效,找到电商扶贫实践中存在问题,为铜仁市农村电商扶贫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对农村经济的重视度加大,政策性的改变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扶贫机制的精准化落实改变了原有的扶贫瞄准机制,从传统的县级扶贫逐步转变为户级、村级扶贫,同时实现了下沉式的瞄准单元扶贫。虽然从理论角度考虑扶贫政策的落实大大提升扶贫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在实际角度考虑,其仍受政策的挑战与现实的考验。精准扶贫仍然面临着农户思想难转变、技术窘境、与乡村治理有冲突、政策制度有缺陷等方面的困境。实践中的精准扶贫机制落实必须要综合考虑人力因素、资金因素、技术因素、政治因素与组织因素,同时兼顾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文章以此为基础,以扶贫预算为依据探讨精准扶贫机制现实困境,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意见,希望在实践中有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减贫形势变化,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结构先后呈现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贫困县瞄准为重点、贫困村瞄准为重点等阶段性演进特点。精准扶贫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国家推动新一轮扶贫攻坚和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新格局的一项重要扶贫机制创新。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帮扶资源供给与扶贫需求未能最优匹配,帮扶资源动员非制度化,社会组织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的制度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扶贫方式。随着我国现阶段对农村经济问题的越来越重视,改善农村的生活生产条件,提高农村经济收入水平,已经变现的越来越有必要。然而,现阶段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还存在一些问题,扶贫效果难以实现。文章主要研究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大扶贫力度,让农村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进入小康水平,分享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成就。回顾我国扶贫开发的历史,原有的规模性扶贫开发工程已经不适应我国现阶段扶贫开发的需要,而需要开展精准扶贫,不断优化和创新精准扶贫机制,进一步完善扶贫政策,使扶贫工作快速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和贫富差距。精准扶贫是通过前期科学调研和识别机制对部分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并能够分析其具体原因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其尽快脱贫致富。文章以A市(县级市)为例,经过前期调研和深入实践对精准扶贫工作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以期对我国县级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是消除区域贫困,保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海西地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和现状出发,就如何发挥好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通过调查分析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海西州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开展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服务和金融创新工作中存在问题,并对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等扶贫理念的提出拉开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序幕。本文对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提高扶贫效率展开研究,从制度化精准识别机制、精细化精准扶贫机制、标准化精准扶贫考核机制等出发,提出有效可行的操作建议,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本文从武陵山区桑植县的实际情况出发,描述了武陵山区桑植县乡村旅游扶贫的现状,探讨了桑植县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并从加强旅游人才技能培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扶贫机制,优化金融机制、发展农村旅游产业链等方面探究了桑植县乡村旅游扶贫的策略深化。  相似文献   

16.
常德市东仓辅村的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要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就要选择懂政策的干部,调整农业相关政策,提高农民的素质;扎实推进农村农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农业产业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17.
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农村流通体系,将农产品多渠道、高效率、低成本的销往市场,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路径。本文从分析农村流通体系现代化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农村流通体系参与精准扶贫的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短板入手,对精准扶贫攻坚战中现代化农村流通服务体系构建提出一定的思考。最后,基于问题导向,提出助力现代化农村流通体系参与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的"精准扶贫"进入新的阶段,在新形势、新政策下研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扶贫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扶贫政策的变迁,基于财政分权理论和同质性、异质性需求理论引出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必要性,从而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为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构建"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和创新扶贫方式实现路径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19.
贫困是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我国农村扶贫的初始阶段是以经济政策为主导策略的路径,社会政策在经济发展面前处于落后甚至附属的局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社会政策的建设需要付出更多的关注.本文认为,在农村扶贫过程中,社会政策的建设应该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尤其在需要层次、社会参与、能力培养、资产建设以及社会资本等层面上凸显社会政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我们在实地工作调研基础上,介绍了笔者担任孙吴县西岗村第一书记以来对任职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问题的调查,提出了从西岗村角度看精准扶贫应采取的四方面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