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意义上,公共服务是政府通过垂直管理或者横向合作的方式来提供的。随着公民需求的日益多元化,面临的社会事务越来越复杂,仅仅依靠政府就不能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这样,公共服务的网络治理应运而生。网络治理是一种全新的、通过公私部门之间的合作,政府、非营利组织、盈利公司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治理模式。本文通过研究合作性网络治理理论与公共服务供给中网络治理的应用,着重探析了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将网络治理发展为政府提供高效率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这对于建立以公民和社会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政府的绩效评估是提高政府绩效,加强政府与公民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在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过程中,还面临着公民参与意识和能力不强,政府服务理念淡薄,机制不健全,参与渠道不畅等困境。文章主要从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和能力,转变政府的执政理念,健全公民参与机制,拓宽公民参与渠道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有效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韩艳 《理论观察》2010,(2):42-43
城市治理是将治理运用于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越来越多。以南京汉口路西延工程为例,探析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即探析公民网络参与利益诉求、参与方式和参与效果,对于了解城市治理、公民参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乌尔里希·贝克对风险机制有独到的见解,包括来自国内外的、 各个领域的、 表层和潜在的风险.我国政府应借鉴贝克对于风险机制的认识,转变对风险工作的认知,注重人性化管理,优化风险治理机制,以广大公民利益需求为核心进行政府治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就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公共问题日益严重.由于治理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使得地方治理在公民参与形势、公民参与能力、公民参与机制等方面正遭受到严峻挑战.公民参与作为地方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地方治理新形势下,已无法解决现行的许多问题.因此,要走出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存在的困境,我们就必须转变公民参与的角色定位,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保障,从而成功构建公民与地方政府间共同治理的持续互动模式,并通过这种互动沟通的公民参与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我国在地方治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6.
吴光芸  李建华 《改革与战略》2011,27(4):107-109,123
区域公共治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多中心治理,它是以政府为主体、多种公私机构并存的新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模式,是国家与公民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在区域公共利益基础上互相信任、互相合作以管理区域公共事务。区域公共治理离不开信任、对公共机构的情感及合作的意愿、公众的参与精神、公众参与网络、网络行动的规则等社会资本。这就要求发展民间组织、促进公民有组织地参与区域治理;建立社区合作网络,加强公民基层参与;推行区域政务公开制度,使多元主体在信任的基础上相互协商,为了共同的利益而互相依赖,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7.
赵佰英  蒋志华 《魅力中国》2011,(14):139-139
无缝隙政府理论将公民需求作为焦点,以结果和竞争为导向,在与顾客保持最直接亲密的联系中,随时随地为顾客提供个性化选择、多样性参与,从而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政府绩效。地方政府创新是我国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实现政府治理方式变迁的必经过程。无缝隙政府理论为我国当前的地方政府创新改革实践提供了有效借鉴,从政府创新案例中,浅析其理论视角与创新改革的契合,并且探索地方政府创新的无缝隙趋势。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公民利益表达提供了新渠道,促进公民参与新形式——公民网络参与的迅速普及。在广泛的网络参与下,政府治理面临着网络参与机会不平衡、参与过程中的民粹主义倾向及参与有效性不足等困境。因此,政府需要着力于优化网络参与环境,强化善治理念指导下的政府治理创新,加快公民网络参与的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发展我国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治理这些问题,需要做到,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建立"大管理"机制;加大对乡村旅游环境的保护;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力度,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等。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食品安全治理职能探析——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福军  郑丽智 《中国城市经济》2011,(20):239-240,242
针对目前国内食品安全治理中"多主体参与"缺乏和"网络互动机制"研究上的不足,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把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划分为5大类—上级政府、地方政府、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出了建立食品安全多元网络治理结构的建议,并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循环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方政府应该具有的"导引、规范、治理、服务、经营"食品安全治理职能。  相似文献   

11.
善治作为一种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的新型治理模式,是我国政府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推进政府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所追求的最终目标。现阐释了善治理论的基本框架,以我国政府推行的简政放权改革为切入点,分析在这一改革进程中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并对其促成我国善治社会的作用予以分析,试图探寻在我国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对我国发展社会善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筱青 《魅力中国》2010,(6):111-111
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处于较低层次,参与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正是从城市治理的视角,以及对国外发达国家政府城市治理的经验借鉴,分析了我国城市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剖析了当前城市治理中公民参与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政府治理和保障公民参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我国农村公民参与问题及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西勇 《乡镇经济》2009,25(11):102-106
公民参与是促使公共部门实现其公共责任和良好治理的重要手段。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扩大了农村公民参与的空间,提升了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使公民社会逐渐形成。新形势下,拓宽农村公民参与的制度性空间,实现农民参与行为的规范化和参与方式的现代化,以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促进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是改善乡村治理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政府公共服务的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彼此相互依存度提高,政府与社工商界、第三部门、以及公民在内的合作越来越多,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提供公共服务已经不再是明智的选择,网络治理也应运而生。网络治理视域下的公共服务有系列新特点: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客体复杂化、服务对象理性化、服务环境国际化等,  相似文献   

15.
李娜  惠向红 《魅力中国》2014,(14):315-315
通过对网络反腐存在弊端的分析。提出应从通过建立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为网民开展网络监督创造便利条件;通过建立严密的举报人保护制度。对公民实施网络监督的进行有效保障;通过建立民间反腐与官方反腐的联动机制,完善网络信息收集、处理及反馈机制,推动网络反腐的法治化四个方面来为网络反腐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起源于治理理论的善治理论,强调通过协商、合作、伙伴关系,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协调与合作,是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是两者对社会的共同治理,因此,政府善治与公民参与具有天然的内在的关联性。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下,电子政务的发展又为公民参与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然而,要在电子政务的语境下扩大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实现真正的政府善治,还需要政府与公民双向互动参与程序的完善,需要建构保证公民充分享有自由、平等的政治权利的民主机制和制度,需要建设参与型的公共行政文化和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近年来,规模庞大的网络社会在我国迅速形成和发展,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变革的今天。网络民意影响力越来越大,特别是伴随着持续数年的电子政务的推进,网络逐渐成为政府与公民之间上情下达、下情上这的重要信息纽带,网络参政已成为我国公民民主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对于政府而言,面对网络参政,政府角色定位与转变毋庸讳言,近年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网络参政前所未有的重视,比如国家主席、总理以及地方政府领导人通过网络与网民互动就很好的体现了这点.但是,面对这一新事物,特别是在一些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角色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因而,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政府角色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理念、制度、工作队伍和舆情分析等几个方面阐述当前政府角色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孟财 《黑河学刊》2010,(6):56-57
网络舆论对公民政治参与和政府社会治理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分析网络舆论的多重政治功能,透视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深入思考规范引导网络舆论的思路办法,多策并举,全面推进公众政治参与和政府治理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以公民参与和公民治理作为主要目标的一个时期,黑龙江省公众参与预算与研究存在着诸多状况,文章对黑龙江省预算监督中公众参与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政府预算的立法、扩大参与面并开拓新渠道、完善公众参与政府预算的支撑和明确公众参与预算的目标导向,以期达到参与式预算发展,并为我国公共预算改革提供备选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政府治理形态的转变。在区分数字政府概念与电子政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明晰数字政府建设的内涵、政策倡导,并从总体上分析了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发展现状。福建省创新政务服务平台,推出的“闽政通”APP充分融合了各类资源并对原有治理形态进行重构。基于此,以“闽政通”APP为例,分析了数字政府建设的原则、逻辑、困境和路径,并得出结论:数字政府建设是在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框架下,以公民为中心,通过创新和融合对政府行政方式与组织形态进行重构,以期在未来达到社会协同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