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且贫困群体内部出现了代际传递趋势,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这一传递现象尤为明显.在家庭内部,要素短缺、贫困文化、健康状况不佳等致贫因素随着传递链由父代传递给予代,造成了子代的能力贫困和经济贫困.而社会排斥和社会制度(主要是“城乡二元分割”)使得农村贫困子代成年后脱贫的机会和手段贫困.研究农村贫困代际理论和代际传递链的运行机制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阻断代际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强雪梅 《发展》2018,(10):79-79
脱贫攻坚是"百年目标、全党使命",也是包括教育系统在内的各行业各领域都应同心努力、同向发力、同步助力的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4月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扶贫不是一句空口号,得有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早在23年前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在闽东工作的习近平就阐发了“脱贫”“扶贫”的重要意义和实现途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问题发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等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并在扶贫实践中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实施精准扶贫需要"扶智"和"扶志"并重,通过扶志树立贫困人民脱贫的动力,通过扶智提供贫困人民脱贫的能力。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进行教育扶贫有利于掌握脱贫技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催生脱贫动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有利于切断贫困根源,实现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5.
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在多重制度逻辑的视角下,我国教育扶贫政策执行内化于中央政府逻辑、地方政府逻辑和各地高校逻辑的互动过程中,三者秉持各自逻辑进行决策和采取行动,在政策执行中难免出现偏差,从而造成了教育扶贫的执行困境.为此,需要建立教育扶贫跨部门协同机制、完善教育扶贫制度评价与监督机制、完善毕业生到落后地区就业、创业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超过6亿的人口摆脱了贫困。然而在新形势下,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贫困问题日趋呈现出复杂化、多面化,其中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如何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已经成为了各级地方政府摆在桌面上的当务之急。文章围绕贫困代际问题为核心,从家庭结构、邻里劣势、父母影响与教育医疗四个方向出发,分析并探讨了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中应解决的重要战略问题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阻断贫困思想的代际传递,在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解决"智"与"志"的内力、内因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积极的、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贫困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贫困,一种是精神的贫困。   脱贫也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脱贫,一种是精神的脱贫。   在贫困地区,既有物质的贫困,也有精神的贫困,既要在物质上脱贫,也要在精神上脱贫。   物质的贫困和精神的贫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物质的脱贫和精神的脱贫同样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贫困地区有的农民为什么年年扶贫年年贫 ?其实,贫根就在“精神的贫困”上。   精神的贫困有多种表现,主要有:   依赖扶贫,坐等救济。坚信人民政府不会让人民挨饿受冻,把发展生产,解决温饱,走上小康的希望,单纯寄托在上级…  相似文献   

9.
关于解决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现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平 《乡镇经济》2006,(4):28-30
面对我国农村贫困出现的脱贫难度增大、速度减缓、返贫率高、贫富差距扩大、贫困的代际传递增强以及经济风险增大等新问题,农村反贫困需要深入探索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及时调整社会制度、政策措施、扶贫战略,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推进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实行教育精准扶贫是促进教育公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教育精准扶贫与以往粗放式教育扶贫相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构建了覆盖全学段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力度不断加大,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等。教育扶贫效果见效慢、周期长的特征以及深入推进可持续性的教育精准扶贫,需要构建教育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即:构建教育精准扶贫法律制度保障机制;构建教育精准扶贫主体合作机制;构建教育精准扶贫的考核监督机制;构建教育精准扶贫资金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为我国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精准扶贫之后如何充分维持脱贫、引导致富,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如何使脱贫者共享创新利益,从知识产权出发相关问题或将迎刃而解。在贫困地区,相关知识产品环境不成熟、人们了解知识产品的渠道较为匮乏,这些都将直接导致脱贫者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不足,知识产权赋能基础薄弱。通过创新驱动的制度性落实,并以机制嫁接等方式,将知识产权制度很好地运用于破除贫困、代际贫困的复发,发挥知识产权的效能,能够为贫困及脱贫人群提供可持续的致富路径,有力解决"久扶不脱贫""扶贫后返贫"等扶贫难题,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赋能功力。  相似文献   

12.
水木  程文燕 《老区建设》2014,(13):20-22
扶贫开发是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项社会工作,旨在扶持贫困地区、贫困户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视察时强调,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扶贫措施要实,效果要好.2014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这一系列举动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转变的新思路,“精准扶贫”成为党中央面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向全党、全国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贫困代际传递是指贫困和致贫的诸多条件及不利因素在贫困家庭内部—代代传递下去的一种状态,突出表现为子女在童年或成年后仍然重蹈父辈的贫困覆辙.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甘肃省的贫困尤其是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仍比较突出,这给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贫困地区农村妇女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贫困地区中农村妇女更低。这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到的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实施脱贫攻坚工程要求相背。现代女性在家庭教育与社会生产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如何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妇女教育水平,不仅关系着扶贫工程,而且也关系着子孙后代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因此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的教育水平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5.
扶贫工作以人为本,关键是要转变观念。首先要转变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观念。贫困地区要脱贫,离不开外部支援的推动。但是,只有广大干部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奋发图强,以干促变,才是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其次,要转变扶贫工作者的观念。扶贫工作不应只满足于给钱给物,更重要的是要扶贫扶志,从教育群众,转变观念入手,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抢抓目前良好机遇,增强脱贫致富信心,把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同广大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起来,合力战贫困,携手奔小康。扶贫工作以人为本,目的是要提高贫困者素质,这是治本…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整体教育困境及其教育质量低下的现状,是世所皆知的。主因在于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不重视,加上城乡二元结构分化造成的现状,农村的教育根本谈不上义务。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结构更不合理,按照外部收益的排序,应是小学一中学一高教,可现实却是逆序投入,必然造成基础教育的薄弱,导致贫困地区的贫困代际传递。。三农。所有问题之根源,均肇始于农村教育资源极度缺乏和农民教育机会极端不平等。  相似文献   

17.
洪秋妹 《理论观察》2014,(11):59-61
本研究运用健康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家庭健康的负向冲击——疾病对贫困的传导路径,以及健康在贫困代际传递间的作用。进一步,本文在家庭养老的视角下,分析了父代家庭的健康负向冲击——疾病通过自上而下的代际传递路径影响子代家庭贫困的作用机制,并继而通过子代自下而上的代际支持影响父代老年时的健康及贫困状况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8.
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因素。扶贫不仅要"扶真贫",更要"真扶贫",只有在"输血式"帮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贫困地区人口"自我造血"的能力,才能形成扶贫脱困长效机制。当前,我国的教育扶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扶贫对象不够明确、帮扶措施与脱贫需求错位、扶贫政策有待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教育扶贫工作质量的提升,还会制约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实现。应创建科学的教育扶贫识别制度,采用多元化的扶贫模式,借助教育扶贫工作的认真落实,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扶贫工作质量,助力农村贫困人口早日脱贫。  相似文献   

19.
何汇江 《魅力中国》2010,(33):165-166
本文认为,随着城市贫困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持续贫困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而持续贫困表现为贫困的代内滞留和代际传递。文章基于郑州市贫困人口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城市贫困的代内滞留和代际传递的可能性,解释了城市持续贫困的原因,并进而提出了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贫富差距、重视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贫困的影响以及重点解决固定化的长期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工程,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采取精准有效帮扶措施,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和受教育水平,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要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