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现实情况,对传统的马丁法进行调整与改进。改进后的马丁法由调整后的食物贫困线、调整后的商品贫困线和服务贫困线三部分构成。分别测算出居民为维持基本生活需要所必须的食物消费支出、商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消费支出。文章借鉴了传统马丁法的优势,同时将修正的恩格尔系数和服务消费支出纳入到计算中,并对传统马丁法中复杂的商品贫困线测算方法做了改进和简化,使其与现实情况更为相符。随后,文章给出了北京市合适的城乡低保标准,并根据掌握的数据资料,对我国现行各地之间低保标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樊传浩  仲伯俊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16-19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过低,不能满足低保户最低生活需求,过高又不利于激励低保户的再就业,可见低保标准的确立十分关键。因此,文章对江苏省2007年调整后的13个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与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优选模型,认为在调整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支出,据此文章又对13个城市当期和未来三年的低保标准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曲顺兰  陈欣  罗微 《山东经济》2010,26(3):118-123
农村低保标准测算是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重要基础工作,当前我国农村低保标准测算中存在制定方法不科学、缺乏制度化的调节机制、保障标准总体偏低等问题。低保标准测算应坚持最低生活需求原则、属地原则、动态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结合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习惯,综合采用生活需求法和恩格尔系数法测算山东省农村低保标准,可以发现现行低保标准总体过低,尚需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低保制度运行情况进行地区间、城乡间、低保标准与消费支出以及城镇低保标准与最低工资的比较,分析了我国低保标准变动的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低保标准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低保是一种对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制度,随着我国城乡低保的建立和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但精准的低保模型目前尚未得到建立,因此建立这一模型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收集了吉林省2010-2016年的相关数据,然后进行了主成分回归,还考虑到指标变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借助最常用的高斯函数来对这一关系进行拟合,综合以上两点建立了特定地区城市、农村的低保标准的数学模型,并用R软件和matlab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低保政策对维护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使得政策偏离了预期的效果.基于史密斯政策过程模型四因素理论分析,发现湟中县农村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低保标准偏低等问题,提出了要提高低保综合救助水平、提升村民对低保政策的认识水平等建议,以提高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7.
农村低保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村贫困群众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我国国家政策向农村不断倾斜,低保范围不断扩大,保障额度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凸显,人们所熟知的是"关系保"、"人情保",但是,导致农村低保制度背离设置初衷,甚至救济效应完全丧失的真正原因绝不仅是上述因素,还有更加隐蔽存在的安置型低保、养老型低保、共享型低保以及轮换型低保因素。这些低保评审乱象存在的原因包括两个主体原因,一个主体是群众方面,普遍以享受低保为荣誉象征、低保政策与其他政策挂钩的整体利益驱动;一个主体是公权力主体,乡镇审核作用小、表面公平的层级名额分配。前一个主体原因导致评审失范不得不为;后一个主体原因导致评审失范有可为空间且一般无责可追。在我国现行低保政策有存在必要性的前提下,解决现行农村低保评审样态的根本进路是缩减名额,提高保障标准,真正做到低保保"低",不求量。  相似文献   

8.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同样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低保标准的制定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低保资金需求模型,求出农村低保资金需求量,期望能为各地低保标准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获得较快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也存在部分贫困群体。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对于社会保险来说是比较有效、直接解决贫困人口问题的措施。文章通过对昭信村低保实施的对象和标准、低保覆盖面和低保资金来源等情况进行相关分析,来了解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在实际实施过程的情况,从而为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山东农村低保: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崔树义  刘朝立 《山东经济》2009,25(4):114-12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农村居民,由国家和地方给予差额补助的社会救助制度。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农村低保家庭的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对农村贫困群体人口的实际生活状况和农村低保制度运行情况做了描述分析,认为当前农村低保人口生活依然十分贫困,农村低保还存在保障范围小、保障标准低、地区差异大、低保对象界定不科学、透明度不高、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钟玉英 《特区经济》2011,(12):122-124
中国现行的城市低保制度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面临负激励效应等问题。"资产建设"是国际社会反贫困的一种新政策,对于消减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负激励效应具有重要价值。我国应尽早引入"资产建设",用制度方式鼓励低保人员积累资产、增加收入,争取早日脱贫退出低保。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利用我国36个城市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变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而非基本生活保障;“低保”标准并未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低保”标准对贫困者就业意愿具有较弱的负效应。文中提出应采取以下措施完善“低保制度”:对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提高标准;以收支衡量贫困,保障标准全面化;设置量化指标,评估过程客观化;考虑家庭情况,“低保”标准梯度化;设置不同救助,救助方式套餐化。  相似文献   

13.
大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制度")起步较早,从1997年开始在部分县区进行试点,截至2005年底,全市8个涉农区市县均先后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共14337户、25648人享受到了农村低保待遇,农村低保制度在保障农村困难居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农村低保制度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如农村特困居民应保未保、保障标准不统一、税费改革后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偏低等.  相似文献   

14.
李旭穗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8):63-65
我国各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电梯系数"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城市"低保"标准上升速度远远低于英国和美国的救助标准提升速度;中部和西部地区"低保"标准提升速度和幅度稍低于东部地区的提升速度和幅度;"低保"标准的提升速度远远低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提升速度。文章建议: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进行定期调整,提高速度逐步跟上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增长速度;参照国际救助标准的提高幅度,加大我国"低保"标准的提高速度与提高幅度;以相对贫困线来确定受助对象,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5.
徐绮珠 《中国经贸》2010,(16):166-167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安全网的最后一道保障线,是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又是社会救助制度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在现阶段,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保障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城市低保标准入手,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现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我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城乡低保对象生活贫困,存在应保未保现象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平均低保标准和月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为172元和129元。与全国相比,2007年我区低保标准低于全国平均标准182元,排第17位;月人均补差标准高于全国月平均补差水平102元,排第5位。我区月人均补差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我区城镇低保对  相似文献   

17.
《当代陕西》2011,(10):F0003-F0003
2011年,府谷县民政局结合陕西省社会救助信息监控系统的启动,全力推进城乡低保规范化工作,并采取“缩面提标”的办法,将农村低保的最高保障标准提高到和城市低保最高保障标准相一致,基本实现了城乡低保—体化,形成了独特的低保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2011,(9):14-14
日前,甘肃省政府下发《2011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实施方案》,甘肃省城市低保保障标准将再次提高10%,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由850元提高到1096元,补助水平由月人均65元提高到72元。  相似文献   

19.
河北老区武安市关注弱势群体的生、老、病、教,逐步建立了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救助体系,让弱势群体共享改革成果。贫有所济。建立城乡低保制度,全市城镇低保对象2867户6145人,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30元,2006年4月调整为每人每月180元。农保3027户5975人,标准每人每年720元,月人均补差25元。所有享受低保对象,每月由银行足额发放。  相似文献   

20.
《老区建设》2009,(3):5-5
2月5日从民政部获悉,2008年我国以城乡低保为基本内容的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应对物价波动,先后两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初步形成了低保标准与补助水平的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