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运用两步系统 GMM 方法,基于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转变带来的较轻人口负担,在中国现在的政策体制下,得到了充分利用,可以说人口红利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抚养比的加大在1990—2007年间甚至促进了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带来了第二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2.
“人口红利”一经提出,就质疑声不断,作者认为不能用简单的人口总抚养比来解释复杂的人口与经济关系,人口红利不是影响经济产出的主要变量,其无法论述人口对经济影响细节,无法解释我国经济的涨落和突变,在中国无具体的人或单位收获人口红利。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我国对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多年探索和研究的重要结果,而由计划生育政策所造成人口总抚养比的下降本身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有限供给、人口转变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结构转化视角分析"刘易斯拐点"和人口转变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影响.通过对跨国面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比率对资本形成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与资本的有效结合是人口红利得以发挥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总抚养比提高不利于资本积累,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中国经验数据分析显示:经济结构转化,劳动力跨部门转移,是中国经济得以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高投资率是该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消失,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使新增劳动力明显减少;如果继续保持较高的资本形成率,资本进一步深化,将使资本边际报酬率快速递减,现有的高投资增长模式难以维持,中国经济将逐步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4.
人口转变要经历高少年儿童抚养比、高劳动年龄人口比和高老年抚养比三个阶段,在人口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人口红利和老龄化。人口红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如第一人口红利与第二人口红利、相对人口红利等。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特征。这使中国的老龄化发展既沿袭传统,又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现代理论研究与经验事实表明,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的转变都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我国长期依赖的资源红利、人口红利与制度红利影响逐渐减弱,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转型时刻,探寻新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源泉及其作用机制就变成一个重要而充满挑战的课题.该文从新型人口红利的视角探寻其作为经济增长新源泉的内涵、动力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课题。一般来说,由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不断提高所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能导致较高的资本积累,这就是人口学家所指的“人口红利”。国际经验表明,在1970年-1995年期间,在东亚超出常规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这一有利人口因素的贡献比率高达1/3到1/2。我们用被抚养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表示总人口抚养比,计量分析表明,在中国,总抚养  相似文献   

7.
人口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对中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防说:“1982年~200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与总抚养比(被抚养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下降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到了26.8%。换言之,我们有1/4以上的人均GDP的增长是靠人口年龄结构优势获得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口红利”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即劳动年龄人口达到了最充分供给状态,使“中国制造”保持了长期的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我国1990~2014年的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调查数据进行研究,通过比较ARIMA模型、多项式模型、GM(1,1)灰色预测模型以及指数增长模型四种模型,选出最佳预测模型为GM(1,1)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25年左右我国的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将会达到相等;从GM(1,1)模型关于总抚养的预测结果来看,总抚养大致保持在30%左右。针对我国正在和将要面临的抚养现状,须做好应对措施,增强开发人力资源力度,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潜在的人口红利,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鼓励和支持青年人生育二孩,缓解我国低生育率低抚养比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李凯月 《科技和产业》2020,20(7):119-122
运用新疆2004年至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新疆人口结构能够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其中,少年抚养比和劳动力抚养比均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老年抚养比则不利于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和研发支出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变量之一。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认为新疆应当不断引进高技术人才,提高劳动力抚养比在人口结构中的比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简讯     
《中国老区建设》2013,(3):42-43
江苏省农民收入增幅已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 2012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美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2.7%和12.9%,农民收入增幅已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李欣)  相似文献   

11.
李琳 《宁波经济》2006,(5):46-47
近期,很多观察家陇心忡忡地指出,随着十年后老龄化社会的真正到来,中国经济赖以增长的人口红利将消失,中国经济将受到新的挑战。曾经,我们一直以为,人口太多,负担太重,即使再大的经济成就也会因这个庞大得甚至有些不可思议的除数而消耗殆尽。巨大的人口负担,使得我们不得不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息。然而,实际上人口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对中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1982年—200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与总抚养比(被抚养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下降对人均 GDP 增长的贡献到了26.8%。换言之,我们有四  相似文献   

12.
2006年长三角地区港口运行分析及2007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长三角地区经济整体运行状况良好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大关,达到201440亿元,增长10.5%.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江苏两省一市(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GDP共完成45800亿元,增长14%以上,持续保持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的增速.其中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1029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1564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江苏省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1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左右,两省一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经济发展情况相对应,长三角地区港口运输经济形势依然向好,港口生产经营继续取得令人欢欣的成果.水路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等都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3.
《发展》2010,(6):157-157
国务院参事马力近日指出,中国人口抚养比将在2013年出现拐点,但仍然有25年“人口红利”期。马力当天在“2010中国人口与发展咨询会”上作报告时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1.68%,居世界最高列。2013年中国人口抚养比将出现拐点开始上升,但2010年至2035年仍低于53%的“人口红利”期标准,处在劳动力丰富、抚养负担低、储蓄率高的“人口红利”期,  相似文献   

14.
高春亮 《南方经济》2020,39(5):65-78
人口红利下降被认为是新常态下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然而劳动投入不仅包含劳动数量,还包含劳动质量,分别对应于人口红利与人力资本。由于在测量上忽视了高速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影响,在机制上忽视了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分布趋同的叠加影响,容易造成人口红利贡献高估且人口资本贡献低估。文章从人口迁移视角出发,参考拉姆齐无限期界模型建立人力资本积累方程,将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作用纳入分析,得出转换效应、迁移效应和共振效应,阐明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空间分布趋同的微观机制,得到检验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致性框架。以2013-2016年272个样本城市进行计量检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和内生性检验表明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的增长弹性排序不确定,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人力资本的增长贡献超过人口红利,分组检验进一步证实人力资本贡献超过人口红利,且存在相互叠加共同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共振效应。结论表明,若充分考虑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的积极影响,则人口红利的贡献确实被高估,而人力资本的贡献被低估。由此得出政策建议,应持续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构筑劳动质量替代劳动数量的机制,以更好地应对新常态下人口红利下降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5.
徐勇  零旻 《特区经济》2012,(6):101-103
人口红利是指人口转变中的某一阶段出现充足供给劳动力和高储蓄率给经济带来的正面影响。人口红利之后将面临高老年人口比所导致的人口负债。本文在理论层面讨论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人口红利期劳动力增长和高储蓄率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人口红利期之后必须通过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才能保持可持续增长。研究了中国充分挖掘人口转变潜在贡献的现实困境,给出后人口红利时代的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按照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的说法,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不断增加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的较高的资本积累。生之者众、食之者寡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为人口红利。人口红利的形成取决于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人口多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背景条件,劳动人口多并不等于人口红利。另外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巨大的劳动力需求,使劳动力有机会和资本结合;二是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大于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存在一个强大的后备军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没有这个后备军,经济就会进入均衡状态,人口红利将消失。  相似文献   

17.
徐玮 《魅力中国》2013,(32):20-21
人口红利作为衡量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讨论和关注。本文以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据为基础,研究临沂市人口年龄结构的现状以及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探寻延长人口红利期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韦宇红 《特区经济》2012,(4):186-189
广西人口红利期与全国比较,具有开启时间晚、潜在人口红利理论值小、持续时间短的特征。虽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确实使经济增长收获了一定的人口红利,但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所面临的供求失衡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效应。广西还剩下不到3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黄金时期",为充分兑现人口红利,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努力将潜在的人口转变机遇转换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  相似文献   

19.
江苏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基于总供给与总需求视角,江苏经济增长新旧动力正在接续转换。文章从供需两侧分析江苏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供给侧的要素投入面临瓶颈,表现在人口红利减弱、土地资源制约突出、高资本形成率难以维持;但人力资本积累与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则有效地提升了要素配置与使用效率。需求侧的传统投资与出口减弱;但中高端消费升级引导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未来江苏应充分把握消费、投资与出口等需求结构的优化升级机遇,促进要素资源的高效使用,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从而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拓展投资空间、提升出口能力。通过提高供给体系对需求结构变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更好地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20.
蔡昉 《西部论丛》2002,(收录汇总):17-19
中国在长期享受“人口红利”之后,许多人预期这一经济增长源泉即将于2013年前后,随着“人口抚养比”的停止下降而消失。对此,学术界和政策研究领域存在不同意见。观点差异之大,争论对立程度之深,论辩感情色彩之重,颇不寻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