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研究目的:探究高职生手机成瘾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500名在校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生手机成瘾与生活事件和消极应对方式两两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92,0.261,0.268;P<0.01);消极应对方式在高职生生活事件和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大小为0.053)。结论:生活事件可以直接影响高职生手机成瘾,也可以通过消极应对方式中介作用影响高职生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高校学生的网络被害与社会安全感缺失之间的关联,文章抽取苏州、合肥两地4所高校的学生800名,发放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问卷、城市居民安全感问卷(CSQ)和Young网络成瘾损害量表(IAII),收回有效问卷714份。结果显示,社会安全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等月消费学生与高、低月消费组在职业安全、身体安全两个维度及总安全感的得分上差异显著(P<0.05);网络物质受害组在家庭、公共、社区和身体因子及总安全感的得分差异均显著(P<0.05);网络成瘾组与安全感各因子关联显著(P<0.001)。因此,高校学生网络物质性、精神性安全状况均与其社会安全感相关,安全感总分可预测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3.
陶宇 《新西部(上)》2016,(10):125-126
为分析自我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本文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自我控制问卷修订版,对两所中学966人发放问卷。结果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总均分相关显著,且自我控制的冒险性、行动性和简单任务倾向三个维度能够显著预测后者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情况,探讨不同人口学变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福建江夏学院的380名大学生,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和自编的大学生人口学变量及其相关信息调查表,对所有被试进行集中测试。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0.9%;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随性别、专业、亲子关系、上网地点、上网时间的不同而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时,应考虑个体的人口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自我同一性缺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使用自行编译的Young·K·S网络成瘾问卷、自我同一性形成度测量问卷对武汉市4所高校299名大学生进行网络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现在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分量表上得分与网络成瘾问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网络成瘾行为会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有负面影响;性别、现在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对网络成瘾问卷总分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我概念因素分析表明,学生风络成瘾倾向相对较高,是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事实也说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无法控制自己适度上网而产生了成瘾倾向.因此,高校、家庭甚至社会应该直面现实问题,重视大学生网络使用教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中网络成瘾倾向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Young网络成瘾问卷对河北大学一些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者无性别差异;从文科生与理科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看,理科生高于文科生,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大学生上网已是很普遍的现象,是网络成瘾的敏感人群,应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防治对策,避免网络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学习倦怠、主观幸福感对高职学生网络依赖的影响,为有效降低高职学生的网络依赖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GWS]》和《网络依赖量表(IAD)》对600名高职学生问卷调查,运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学习倦怠和网络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265名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手机依赖倾向、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手机依赖倾向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性负相关。对于普遍存在的手机依赖现象,社会、学校、家庭都要高度关注,要疏而不堵,引导青少年健康、正确使用手机,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周雪芳 《科技和产业》2021,21(4):154-158
为探究网络舆情、用户生成内容、个人情感、旅游地形象的关系和作用路径,研究构建包含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混合模型,设计包含网络舆情量表、个人情感量表、用户生成内容量表和旅游地形象量表在内的问卷,调查540名被试.利用统计软件(SPSS25、AMOS)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网络舆情对旅游地形象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网络舆情能够通过个人情感的中介作用预测旅游地形象;网络舆情对旅游地形象的直接预测作用和个人情感在网络舆情和旅游地形象间中介作用的前半路径受用户生成内容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李瑾 《黑河学刊》2011,(5):147-148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不容忽视。随着网络和大学生的生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网瘾问题在大学生中也越来越凸显出来。网络成瘾对大学生自身的身心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一些网络成瘾导致的犯罪现象也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分析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各种危害,在此基础上帮助大学生远离网络成瘾,健康地使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SOR理论为基础,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网络口碑数量、口碑质量以及发送者的专业性对大学生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同时探讨信任在网络口碑和大学生网络购买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网络口碑质量、发送者专业性和信任正向影响大学生的网络购买意愿,而网络口碑数量对大学生网络购买意愿没有显著影响,此外,信任在网络口碑质量与大学生网络购买意愿,以及发送者专业性和大学生网络购买意愿之间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随机抽取学生进行网络成瘾测试题和自编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表问卷调查, 网络成瘾成因主要由网络的吸引、外部因素及大学生自身因素三方面构成。预防矫治对策:形成社会支撑网络文化的大气候、充分发挥高校预防矫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作用、家长配合、学生自身努力等。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的网络依赖与网络使用中的心理需求,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1014名大学生进行网络依赖,网络心理需求,社会支持使用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网络依赖组和网络正常使用组在交流动机、人际关系、情感宣泄和目标规划四个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大学网络文化构成了大学生新的存在方式,对大学生的交往、学习和日常生活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大学网络文化的特性使大学生网络审美出现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模糊与转换,网络审美平民化、网络审美成为快乐审美的倾向,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作用。加强大学网络文化中的审美教育,对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网络成瘾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如何,其影响因素有哪些。方法随机取样,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Test),对600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测试调查。结果高职生中网络成瘾者占总体样本的14.18%,在性别和专业上有很大的差异。结论高职网络成瘾学生的"避免失败"的动机及"合成动机"低于非成瘾学生,而在"追求成功"的动机上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大学生与高校之间的隐形契约,文章以发放问卷的方式,调研不同高校227名学生获取数据,分析组织认同感、自信心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组织认同感对社会幸福感有正向影响;另外,自信心量表在两变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大学生组织认同感既可以直接影响幸福感,也可以通过自信心量表影响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李奕慧  赵娟 《西部大开发》2011,(11):11-12,96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调查内容集中在:当代大学生上网现状;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性建议。开展当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可为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发展和减少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建议,亦可为高校德育改革提供新思想、新举措。  相似文献   

19.
宫晓辰 《科技和产业》2023,23(22):61-66
在中国实现 “双碳”目标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居民主动践行低碳行为迫在眉睫。本文旨在考察在线社会网络对居民低碳行为的影响机制和低碳认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规模和关系强度作为衡量在线社会网络两个维度,对居民私域和公域居民低碳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低碳认知在在线社会网络与低碳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说明在线社会网络通过多渠道信息汲取和关键信息捕获,显著提高了居民在私域和公域的低碳行为。需为公众培养良好运行的社会交往空间,促进居民在线交往频率和关系渠道,同时借助社交平台广泛宣传和普及低碳知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究社会网络、团队知识共享与团队创造力各变量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深入揭示社会网络通过团队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理。通过对61个研发团队的有效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连带强度对新颖性和实用性产生正向影响;网络中心性对新颖性和实用性产生负向影响;团队知识共享在网络连带强度、网络中心性与新颖性和实用性的关系间起到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