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我国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政策,而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三扶)则是当前推进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江西省余干县的"三扶"实践做法及其成效分析表明只有在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治标与治本同施、"输血"与"造血"并举,才能更有效推进精准脱贫。对于仍处在脱贫攻坚阶段的贫困地区而言,地方政府不仅要努力实现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扶贫产业确保扶贫对象有业可就,同时应加强教育培训以助推脱贫对象形成就业力,还要加强对精神文化上的帮扶以激发贫困户形成勇于脱贫的内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在将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调研以宁夏西海固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地区贫困现状,认真思考了扶志、扶智在西海固精准脱贫及脱贫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扶志和扶智为导向,提出了西海固地区精准脱贫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强化乡风民约建设、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加强青年人才技能培训。由此而知,扶志+扶智是精准脱贫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3.
4.
通过文献和案例法,从中国农村贫困社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构建了六轮驱动扶贫模式。XMN106个项目和4个典型社区的扶贫发展案例证明,六轮驱动扶贫模式能够增强贫困户发展意愿,提升贫困户的知识和技能,建设有序的社区组织,促进社区产业发展,拓展农产品市场和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六轮驱动扶贫模式能够促进个人和社区的改变,能力提升,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成功的市场链接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六轮(六个维度)协同发展才能帮助贫困社区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本文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聚焦,从当前农村存在的制约脱贫攻坚的关键问题入手分析,提出互联网结合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社会力量汇集等共同推动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6.
贫困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难题,亦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大事。我国为响应全球治理贫困的需求,同时为化解国内严峻的贫困形势,2013年在农村地区开始实行"精准扶贫"战略,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反观城市贫困人口的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不仅缺乏精准化救助理念与形式,而且在治理主体与体系方面也缺少精准性,为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也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分析精准扶贫对城市反贫困的契合基础上,欲运用精准扶贫作为指导,从救助理念、形式、主体、体系这四个方面进行精准化设计,实现精准性城市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7.
农村贫困是一个多维度、主观和客观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致贫因素的结构是减贫的关键,农村减贫的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致贫因素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措施,其中的关键在于贫困户和贫困成因的双重瞄准机制上。文章设计一种网格化管理的精准扶贫模式,将贫困农户按照致贫因素和地理分布,建构贫困分布网络,实施网络化管理,并利用网络化的动态管理,针对属于不同贫困网格的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机制,提高精准扶贫效率,降低扶贫成本。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州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部署要求,坚持“四个不摘”,强化责任担当,精心统筹谋划,狠抓工作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9.
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分析了高校贫困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针对贫困大学生,提出宿舍人际交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一是加强事前干预,建立宿舍公约;二是引导产生同理心,塑造健全人格;三是辅导员介入处理,运用团体辅导。  相似文献   

10.
11.
农村产业扶贫机制是调动政府、企业、贫困户多方主体积极性的有效开发式扶贫机制。但是,当前农村产业扶贫依然面临着扶贫产业结构不优、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畅、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实践困境。要破解上述实践困境,需要通过正确处理产业扶贫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不断夯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支撑体系,积极探索农产品产销无缝对接的新模式,不断深化贫困人口与市场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等举措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农村建设包括农村社区和个体农户发展两个层面,二者必须统筹兼顾.以陕西商洛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商州为例,探寻乡村社区贫困成因及治理模式.农村社区贫困是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包括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贫困文化影响,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森林资源利用政策制约等.乡村社区扶贫应以整村推进、移民搬迁和特色产业开发为主,辅以劳务输出和教育扶贫.  相似文献   

13.
14.
培育包括农业龙头企业等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课题组对江西赣州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了赣州农业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评述了湖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状况;梳理了其发展面临的问题;通过引入纳克斯贫困恶性环理论,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贫困恶性循环并从打破这一循环的视角出发,整合提出了从增大要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科技支持、优化政府决策等方面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宁 《科技和产业》2024,24(14):62-66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个民族不能少,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准确分析甘肃民族地区农村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突出指明甘肃民族地区农村贫困治理现实性问题,科学构建贫困治理长效机制,助力甘肃民族地区农村贫困治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精准扶贫既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又是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成功实践。精准扶贫方略的实施,使甘肃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构成了乡村治理的新背景和新起点,赋予了乡村治理的新内涵。从甘肃精准扶贫实践过程中探索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经验,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创新多主体协同、多渠道共抓、"三治合一"的治理新思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而构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社会经历了传统、集体化和改革开放三个不同的时期;农村社会结构也历经了分别以道义共同体、行政共同体和个体化为主导特征的不同阶段。目前,中国农村的个体化是未制度化的个体化,个体从传统性道义保护网络中脱嵌,但无法再嵌入进由国家提供的正式的制度性保护制度,从而陷入无保护的个体奋斗状态,既需靠个体资源与努力实现发展,又需自己承担参与发展带来的风险。农村精准扶贫战略适应了农村个体化结构变迁趋势,在调动贫困主体对反贫困的价值与作用时,更应强化乡村共同体与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增强对贫困主体的社会保护,使个体奋斗在社会保护网络中进行。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矮寨镇联团村按照"破基础瓶颈、 兴产业特色、 补公共服务、 强基层组织"的总思路,依托吉首大学作为后盾单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政府、 市场和社会的扶贫合力,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贫困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逐步建成"五个联团"(畅通联团、 绿色联团、 组织联团、 文化联团、 和谐联团)的特色苗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