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以供给侧改革思想为方向,以产业转型理论为指导,立足焦作实情,明确了焦作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定位,通过对战略发展目标的分解,结合当前产业现状,提出具体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最后通过对产业转型升级方式方法的创新,提出以阶段性目标实现为基础的焦作市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方案。  相似文献   

2.
焦作市地处中原,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数量繁多,资源禀赋高,有必要对焦作市旅游资源进行调研、评价、整合与开发。本文利用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系统,对焦作市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探讨,以焦作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分析与评价为研究核心,在对焦作旅游资源作出客观合理评价的基础上,最后确定了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只有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才能够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焦作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焦作市旅游业发展迅速,成功打造了"太极故里"、"山水焦作"两个世界级旅游品牌,但高品质的文化旅游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焦作市文化与旅游尚未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发展。文章梳理和细分了焦作文化旅游资源,对焦作市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进行SWOT分析,从历史文化、太极拳文化、煤文化、山水文化、怀药文化等方面提出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体系,提升目的地旅游吸引力,促进焦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康养旅游的相关概念和康养旅游基地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基本要求进行了解读,在分析舟山康养旅游发展的现状基础上,评析了舟山康养旅游所具备的发展条件。文章认为舟山康养旅游基地建设应坚持以文化休闲养生为战略主线,以打造世界宗教养生旅游目的地、全国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健康疗养旅游目的地为主题定位,以完善康养旅游产业融资体系、康养旅游产品体系、康养旅游质量标准体系为核心的基地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5.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具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省西南部,其富饶的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彝族文化资源为“老龄化”社会新兴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基础条件。基于产业融合创新视角,提出攀西地区彝族特色传统文化产业与休闲康养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为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休闲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创新点。  相似文献   

6.
康养旅游是当前旅游业衍生出来的新兴发展模式,是对旅游资源的重新整合再利用。在新流动性背景下,依托健康中国战略,以昆明石林县为例,探究石林县发展康养旅游存在的不足,将康养与地质水文、森林、中医药等融合,为石林县发展康养旅游提供产品体系构建路径,助力石林县旅游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康养旅游产业成为我国新兴的旅游经济业态,基于共享经济环境研究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共享经济下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策略的分析框架,结合我国康养旅游产业实际提出促进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策略。首先,优化康养旅游的公共经营资源配置,包括O2O资源共享、跨界资源共享、跨区资源共享和分时资源共享。其次,强化康养旅游的基础设施供给,包括构建康养旅游共享经济平台和夯实康养旅游基础设施。最后,构建开放式康养旅游产业合作网络,包括优化康养旅游产业结构、建设康养旅游产业生态圈、合作共建产业风险防控体系和组建开放式康养旅游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8.
恭城是桂林市优质茶叶生产重点县之一,秉持着“以茶为本、文化为魂、茶旅融合、生态康养、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创意业态集群,跨界联动融合。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桂林恭城茶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内在优势与不足,以及外在的机遇与挑战,建议对恭城茶旅产业发展进行调整: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壮大总部经济、强化人才技术资源支撑、创新宣传推介等措施,以期为未来恭城茶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陈雪钧  李莉 《开发研究》2021,(4):109-114
基于多维系统分析框架,从空间、战略、品牌、产品、制度5个维度分析国内各省份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与经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布局上,东部地区多实施市场驱动型集聚发展模式,中部、西部地区多选择资源驱动型发展模式和行政驱动型集聚发展模式;国内各省份普遍实施康养旅游母子品牌组合策略和独立产品品牌策略;"1+X"产品策略和产品创新策略形成门类齐全和各具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体系;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为国内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制度保障.多维产业分析框架全方位展示了国内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正>一、前言中医养生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中医药产业以其独特性和市场需求性,正在呈现出多业融合的态势。在天津市康养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亦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将中医药优势与康养产业紧密融合,探索全方位康养新业态。二、中医药康养的内涵中医养生学源自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是历经千年积淀、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体系。中医养生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中医方剂的药物疗法以及气功、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养生与治病。  相似文献   

11.
正6月1日,以"转型康养、绿色崛起"为主题的中国·重庆石柱首届康养大会在重庆市石柱县黄水镇拉开帷幕。石柱县以"大康养产业"为第一牵引,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着力打造全国著名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石柱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线,位于重庆市东部、长江南岸,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移民县、革命老区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一体,是重庆五大功能区域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的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老龄化问题等使得现代人亚健康、慢性病、精神疾病问题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的休养,在旅游活动中发现人对健康养生休闲的需求日益强烈和关注,目前康养旅游市场需求也显现越来越大的趋势。文章从产业融合理论的角度,通过对辽宁省康养旅游开发的产业基础分析,提出构建以旅游业为支撑,康养业为引导,文化创意为突破的产业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2月5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在石柱调研时,对石柱"风情土家·康养石柱"的发展定位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如何发展康养产业、打造康养经济为其把脉定向。石柱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移民县、革命老区县于一身,以康养产业、生态旅游与特色农业的多维并进,构成了石柱以绿色为本底的生命产业,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最为华丽的封面文章。  相似文献   

14.
人民健康是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康养产品与服务将成为全民刚需。当前,康养产业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亟待破题。文章深入研究广西北海市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针对康养产业的现实困境,提出“1+3+4+5+N”发展思路和优化路径,以促进康养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进而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各种旅游新业态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愈发关注医疗健康产业,养心与养生需求与日俱增,普洱康养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普洱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方向。基于普洱康养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展开研究,分析普洱康养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意义,针对普洱康养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现状,提出两者融合创新发展策略,以期促进普洱康养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提高普洱市普洱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焦作市是一座有名的资源型城市,留下了众多的矿业遗迹.矿山公园的兴建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了一条新路,也为矿业遗迹的再利用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焦作矿山公园在编写申报材料时,对画册的主题进行了充分的设计和深入的挖掘,通过玉蕴金藏、流金岁月、焦作之春、华章新曲等四个主题的确定,全面反映了焦作市的资源特色,深入挖掘了焦作市资源的内涵,阐述了矿山公园的兴建对焦作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玉栋 《特区经济》2009,(12):203-206
焦作市是中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与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十分迫切。本文在分析焦作区位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焦作融入中原城市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倩倩  郭旭 《特区经济》2022,(9):157-160
后疫情时代,“大健康”概念逐渐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背景下,国家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大健康+旅游”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文提出了舟山发展海岛康养旅游的措施,即夯实康养旅游市场基础,打造舟山特色康养旅游品牌;强化海岛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建立康养旅游服务标准,提升康养旅游服务品质;加大康养旅游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智慧旅游,构建“互联网+康旅”融合平台,以期打造世界级海岛康养旅游目的地,促进舟山海岛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康养产业以社会所有群体为对象、涵盖行业广阔,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其虽然尚属新兴产业,但发展迅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天津在发展康养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积极推进天津康养产业发展,对于促进天津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天津服务业在总体经济中的比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依据交通强国战略和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广州的城市发展及其相关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诉求。通过实地调查和深入研究各项政策规划,研判广州交通物流的现状问题,提出构建通廊、强化核心、打造多点支撑的策略,形成以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为主导,铁路运输为核心、具体项目实施为重点,符合广州铁路枢纽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的新产业布局,精准衔接跨界整合,推动交通物流一体化、集装化、网络化、社会化、智能化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物流产业提质降本增效,推进广州交通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目的,为传统物流产业及相关产业注入新活力,实现广州高质量发展,为铁路运输交通物流融合发展规划提供借鉴,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