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时期,农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农村也成为了现阶段提高我国经济水平的重要战地,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为了能够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从分析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发展的特征角度出发,分析了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并联系实际,以政策角度为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旨在为促进我国农业的阶段升级、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实力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举措。文章通过分析其模式、路径及其制约因素,并给出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增加农民收入是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原先一些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作用逐渐减弱,如何适应新形势,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领域,为农民增收寻找新来源,保持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从各地实践经验看,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从调整结构入手,做好“加减法”的文章。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压减粮食生产面积,以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增收。这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有效的措施。现在,农产品已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大体…  相似文献   

4.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本文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着重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以及解决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坚持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农民增收的关键当前,农业是我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农村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我  相似文献   

5.
自2013年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有所降低,市场经济在发展中产生了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变,市场经济模式由要素、投资的形式向创新形式转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严峻的战略转型期。在新常态下的基本任务就是解决新常态背景下的"三农"问题,增强农业地位、进行农村深化改革、增加农民增收,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并提出从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在农业生产中普及科学技术、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改善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将迎来新的机遇。2014年的中央1号文件曾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经  相似文献   

8.
余新 《魅力中国》2010,(26):116-117
稳步提高我国农民的收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同时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我国处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关键是要寻找农民增收的出路。本文就如何从农民的收入来源进行分析,试图挖掘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事业单位不仅面临着发展机遇,而且面临着发展挑战。比如,事业单位不清楚如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基于此,事业单位需要探索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进而强化财务管理效果,从而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新常态的含义,研究了新常态的特征,探寻了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在新常态下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以期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维  程少坤  郭艳 《理论观察》2006,(1):154-155
农民增收缓慢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阶段面临的核心问题,而当前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大部分地区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村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以及农村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金融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文章探讨了农村金融业务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了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变化对“需求追随”型农村金融服务行业的具体影响。另外,也探讨了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发挥“供给先导”作用,实现金融扶贫,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新时代的背景下,经济发展进入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农村经济也有了新面貌,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我国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大事。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经济该如何发展的路径思考,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苏强 《乡镇经济》2001,(8):13-14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一个最基本问题,在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这个问题仍将是影响我国改革和发展进程的关键。从目前看,农业、农村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上。进入90年代后半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逐年趋缓,1997~1999年分别增长4.6%、4.3%、3.8%,农民增收趋缓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农村的发展稳定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现阶段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要有新的思路。 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下宁波“三农”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发生了深刻变化,宁波"三农"发展进入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特殊时期。如何促进"三农"发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宁波的实践、推动我市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具有重要意义。一、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新常态是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转型的过程,也  相似文献   

16.
恒璐萍 《魅力中国》2012,(32):42-42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农民将面临严峻的发展挑战。在新形势下,农村将如何去经济建设,找出制约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研究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着农村繁荣发展和农民就业不断转型,解决农民就业转型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民就业形式也从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多元化的发展,但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结构的调整,使农民就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通过结合新常态的特点,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社会制度转变、完善就业环境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农民就业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瑞 《中国经贸》2012,(20):142-143
摘要:能否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不仅关系到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与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农民增收的难度也随之扩大,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仍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及变动趋势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农民增收各种因素,根据当前形势,提出切实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结合理论及我国实际,提出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涂圣伟 《改革》2023,(4):14-25
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构建是一个动态过程,会随着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变化。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使缩小城乡差距更具现实紧迫性,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民收入的总量增速、收入分配结构以及持续稳定性提出了新要求。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面临农村生产要素配置不畅、“统分结合”制度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农民增收潜能、农民收入市场化形成机制不健全、农村居民家庭非经营性支出增长过快、外部冲击加大等障碍和挑战。为此,应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财产性收入比重、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倍增为主攻方向,构建起成长性、安全性、均衡性“三位一体”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强化惠农政策协同效应、要素改革富民效应、先进技术赋能效应、社会保障兜底效应、城乡一体融合效应,畅通产业振兴促增收、壮大集体促增收、深化改革促增收、优化补贴促增收等路径,确保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水平的同时有效化解结构性矛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河北经济研究》2001,(8):17-21
农民收入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时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引起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农民要增收,农民要致富,如何走出增长低谷,亟待研究,尽快破题。本中心-结构突破,增收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